劉婉莉,李冬梅,張倩倩
2018年春季一次嚴重凍害過程分析
劉婉莉,李冬梅,張倩倩
(運城市氣象局,山西 運城 044000)
利用micaps高空、地面資料及EC再分析資料等,對2018-04-07—2018-04-08發(fā)生在山西運城的強霜凍大氣環(huán)流形勢的調(diào)整與演變、氣候背景、天氣特征及氣象要素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并對網(wǎng)格化指導預報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表明,霜凍前期,影響運城市冷空氣勢力弱,氣溫持續(xù)偏高,降水偏少,使果樹花期較常年提前5~7 d,導致農(nóng)作物受凍害嚴重。霜凍天氣出現(xiàn)前,500 hPa高度場經(jīng)向度加大,西西伯利亞槽加深,烏拉爾山阻高建立,引導極地冷空氣南下,受脊前槽后強冷平流影響,山西運城出現(xiàn)50年一遇的大范圍凍害。這次大范圍凍害, 是由于果樹花期受到強冷空氣影響,平流降溫與輻射降溫共同的疊加作用造成,地面最低溫度達到﹣6.9 ℃。智能網(wǎng)格預報產(chǎn)品能很好地預報出氣溫的降溫趨勢, 尤其是04-07的強降溫,13個站02:00 和05:00的預報和實況都十分接近,對預報員及決策氣象服務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不同地勢對霜災的影響程度不同,輻射降溫后形成的冷空氣向低洼處流動,導致地勢偏低處冷空氣堆積,霜凍越嚴重。
霜凍;天氣分析;指導預報;災害成因
霜凍是主要農(nóng)業(yè)氣象災害之一,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威脅很大。了解霜凍的成因及其對作物危害的規(guī)律,系統(tǒng)地加以分析和研究,對霜凍進行準確預報很有必要。2018-04-07—04-08,運城市遭受了一次50年一遇的強霜凍,全市13個縣(市、區(qū))不同程度受災。此次強霜凍正好發(fā)生在果樹開花期, 農(nóng)作物抗凍能力弱,凍害十分嚴重,全市農(nóng)作物嚴重受災總面積為665.7 km2,絕收總面積為243.4 km2,因災造成經(jīng)濟損失達10.8億元。本文就這次強霜凍天氣的成因及預報著眼點進行分析,為以后此類災害性天氣的準確預報提供參考。
2018-04-07運城市最低氣溫和最低地溫如圖1所示。受強冷空氣影響,2018-04-07—04-08運城全市出現(xiàn)霜凍,04-07出現(xiàn)強霜凍。04-07全市最低氣溫介于﹣4.6~2.9 ℃,如圖1(a)所示,其中聞喜、絳縣、芮城、夏縣4個縣站最低氣溫在﹣2 ℃以下,夏縣最低為﹣4.6 ℃,﹣2 ℃以下持續(xù)5 h。30個區(qū)域站最低氣溫在﹣2 ℃以下,占區(qū)域站總數(shù)的15.4%,主要出現(xiàn)在聞喜、絳縣、萬榮、夏縣、垣曲。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萬榮通化鎮(zhèn)青谷村(﹣4.8 ℃)、絳縣郝莊鄉(xiāng)(﹣4.8 ℃)。
2018-04-07地面最低溫度介于﹣6.9~﹣0.9 ℃,如圖1(b)所示,9個縣市地面最低溫度在﹣3 ℃以下,6個縣市地面最低溫度在﹣5 ℃以下,聞喜最低,為﹣6.9 ℃,﹣2 ℃以下持續(xù)8 h(04-07,00:00~08:00)。04-08,10個縣市出現(xiàn)霜凍,地面最低溫度介于﹣3.7~1.4 ℃。據(jù)調(diào)查,蘋果、梨、核桃等林果低層果花生長點全部凍死變黑,無掛果。
圖1 2018-04-07運城市最低氣溫和最低地溫(單位:℃)
2018-04-04—04-07,500 hPa高度場如圖2所示。
500 hPa 4月上旬前期, 歐亞中高緯度地區(qū)呈緯向環(huán)流,冷平流弱。04-03—04-04由于烏拉爾山高壓脊的強烈發(fā)展,引導極地冷空氣南下,脊前西伯利亞高空槽加深,溫度梯度加大,鋒區(qū)加強,04-04T08:00,西伯利亞高空槽已東移南壓至巴爾喀什湖附近, 高空鋒區(qū)在新疆北部堆積加強,如圖2(a)所示;高空槽快速東移南壓,04-05T08:00,高空低壓槽位于河套北部,如圖2(b)所示;烏拉爾山高壓脊東移至巴爾喀什湖和貝加爾湖之間,脊前西北氣流引導冷空氣快速南下,04-06T08:00,河套北部冷槽經(jīng)過山西快速東移南下,溫度槽落后于高度槽, 溫度槽冷中心為﹣40 ℃,如圖2(c)所示,700 hPa和850 hPa等高線和等溫線夾角大,由于力管效應,形成了極強的冷平流,給山西帶來了大風和強降溫;04-07,高空槽雖然移出山西,但運城市處于槽后脊前極強的偏北氣流中, 西西伯利亞冷空氣長趨直入進入山西,造成了大范圍強霜凍、凍害天氣,如圖2(d)所示。
圖2 2018-04-04—04-07,500 hPa高度場
地面圖上,冷空氣取道西北路徑影響中國。04-04—04-05冷高壓位于新疆北部,強度加強,04-05T08:00冷高中心強度達到1 052.5 hPa,04-06地面冷鋒經(jīng)甘肅、河套地區(qū)快速東移南下,給中國大部地區(qū)帶來了大風及強降溫天氣,04-06T20:00冷鋒東移入海,04-07早晨山西運城受冷高壓主體控制,風力變小且天空晴朗,利于輻射降溫,平流降溫和輻射降溫疊加導致這次霜凍災害加劇。2018-04-05—04-07地面氣壓場如圖3所示。
圖3 2018-04-05—04-07地面氣壓場
2018-03下旬到04-03的500 hPa平均環(huán)流形勢場如圖4所示,分析發(fā)現(xiàn),500 hPa歐亞范圍為緯向環(huán)流控制,高原到河套為暖高壓脊控制,山西運城受脊前西北氣流影響,南支槽平均位置偏東,由于無明顯冷空氣活動,導致山西運城3月下旬到4月上旬前期氣溫偏高,降水少。
圖4 2018-03下旬到04-03的500 hPa平均環(huán)流形勢場
對山西運城2018-03下旬到04-03的氣溫和降水與歷年同期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2018年山西運城市平均氣溫為17.2 ℃,較歷年同期偏高6.8 ℃,13縣市的氣溫與歷年同期相比偏高6~8 ℃,其中萬榮偏高最多達7.9 ℃,3月下旬到4月上旬前期運城無降水,與歷年同期(10.1 mm)相比明顯偏少。結(jié)果表明霜凍前期, 影響運城市的冷空氣勢力弱, 前期的氣溫明顯偏高,使果樹物候期較常年提前,果樹花期遇嚴重凍害,經(jīng)濟林果損失嚴重。運城2018-03-21—04-03氣溫變化如圖5所示。
圖5 運城2018-03-21—04-03氣溫變化
2018年智能網(wǎng)格預報產(chǎn)品投入應用,該產(chǎn)品時空分辨率高、更新頻次快。預報的時間分辨率為0~3 d逐3 h,4~10 d逐6 h,預報的空間分辨率為5 km,預報更新頻次達到1 d固定2次并根據(jù)天氣變化及時更新。
分析中央臺指導預報04-06T20:00起報的04-07T 02:00、05:00及08:00氣溫格點預報產(chǎn)品,選取站點最近的網(wǎng)格點值與相應時段站點實況值進行對比,如圖6所示。02:00和05:00,13站預報的氣溫與實況一致性較好,其中突出的是聞喜和夏縣, 格點預報最低氣溫為﹣3~ ﹣2 ℃,實際溫度為﹣3~﹣2 ℃,預報完全正確。13個站02:00和05:00的預報和實況正負1 ℃氣溫準確率達80%,對預報員及決策氣象服務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EC850 hPa溫度預報提前72 h預報出04-07的強冷空氣,對這次強降溫預報也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圖6 2018-04-06,20:00精細化格點氣溫預報及04-07實況
霜凍期間氣象要素變化特征
分析2018-04-06T20:00—04-07T08:00山西運城各站的氣溫、地溫及風速變化發(fā)現(xiàn):聞喜小于等于﹣2 ℃氣溫持續(xù)5 h,小于等于﹣2 ℃地溫持續(xù)9 h;夏縣小于等于﹣2 ℃氣溫持續(xù)6 h,小于等于﹣2 ℃地溫持續(xù)4 h;絳縣小于等于﹣2 ℃氣溫持續(xù)2 h,小于等于﹣2 ℃地溫持續(xù)10 h;芮城小于等于﹣2 ℃氣溫持續(xù)2 h,小于等于﹣2 ℃地溫持續(xù)6 h;垣曲小于等于0℃氣溫持續(xù)3 h,小于等于﹣2 ℃地溫持續(xù) 5 h,04-07T02:00—08:00各站極大風速均在1~3 m/s之間,風力小,利于輻射降溫。結(jié)果表明在04-06夜間,霜凍嚴重的幾個縣小于等于﹣2 ℃氣溫持續(xù)2~6 h,小于等于 ﹣2 ℃地溫持續(xù)3~10 h,低溫持續(xù)時間長,且風力小,輻射降溫和平流降溫造成了嚴重霜凍災害;其余各站氣溫雖然在0 ℃以上,但小于等于﹣2 ℃地溫均持續(xù)3~7 h,也造成不同程度的霜凍災害。
地形對霜凍發(fā)生有很大影響,一般情況下,冷空氣容易沉積到低凹帶,在同樣天氣、植物種類和發(fā)育期條件下,凹地發(fā)生霜凍的可能性及凍害程度比崗地要嚴重的多。分析本次霜凍凍害嚴重的地區(qū)發(fā)現(xiàn),聞喜、夏縣、絳縣基本屬于低凹地帶,冷空氣易進難出,造成冷空氣堆積,平流霜凍和輻射霜凍都嚴重。芮城和垣曲屬于密集型中高丘陵地區(qū),山谷狹窄,排路不暢,低洼處輻射霜凍較重,坡地凍害較輕,但山地對冷平流有阻擋作用,因此平流型霜凍較輕。另外在水域附近,由于水的熱容量大,白天吸熱夜間放熱,冷空氣來臨時,降溫幅度明顯偏小,由于水域這種調(diào)節(jié)作用,較大水體周圍一般不容易發(fā)生霜凍害,即使發(fā)生也相對較輕,永濟、鹽湖同樣處于盆地,但其境內(nèi)分別有鹽池和伍姓湖,由于水域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因此永濟、鹽湖霜凍害較輕。山西省運城市地形及霜凍害嚴重區(qū)如圖7所示。
圖7 山西省運城市地形及霜凍害嚴重區(qū)
本文利用micaps高空、地面資料及EC再分析資料等,對2018-04-07—04-08的強霜凍天氣的前期大氣環(huán)流形勢的調(diào)整與演變、氣候背景、天氣特征及氣象要素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并對網(wǎng)格化指導預報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表明:①霜凍前期,影響運城市冷空氣勢力弱,氣溫持續(xù)偏高,降水偏少,使果樹物候期較常年提前,并使降溫幅度加大, 農(nóng)作物受凍害嚴重;②霜凍天氣出現(xiàn)前,500 hPa環(huán)流演變伴隨著一次大尺度環(huán)流形勢調(diào)整,500 hPa高度場經(jīng)向度加大,西西伯利亞槽加深,烏拉爾山高壓脊明顯加強并緊隨槽后, 引導極地冷空氣南下,受脊前槽后強冷平流影響, 運城市出現(xiàn)大范圍霜凍;③運城這次出現(xiàn)的大范圍強霜凍是由于高空冷平流較強、天氣轉(zhuǎn)晴、風小、地面向空中輻射散熱、平流降溫與輻射降溫共同的疊加作用造成,這種霜凍造成的危害更大;④智能網(wǎng)格預報產(chǎn)品能很好地預報出氣溫的降溫趨勢, 尤其是04-07的強降溫,13個站02:00和05:00的預報和實況都十分接近,對預報員及決策氣象服務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⑤不同地勢對霜災的影響程度往往也不同,輻射降溫后形成的冷空氣向低洼處流動, 導致地勢偏低處冷空氣堆積,霜凍也就越嚴重。
[1]王錫穩(wěn),孫蘭東,張新榮,等.甘肅春季一場罕見強霜凍、凍害天氣的分析[J].干旱氣象,2005,23(4):7-11.
[2]趙桂香,范衛(wèi)東.近50年山西省霜凍特征分析[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4,30(8):223-231.
[3]張治,趙廣娜,馬國忠,等.2011年黑龍江省區(qū)域性初霜凍天氣過程分析[J].黑龍江氣象,2012,29(1):13-16.
[4]馮玉香,何維勛.霜凍的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5:40-42.
[5]龔建福,高振榮,鄧宏濤.酒泉地區(qū)區(qū)域性短期霜凍預報的著眼點[J].甘肅氣象,1999,17(4):10-11.
[6]馬樹慶,李鋒,王琪,等.寒潮和霜凍[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
[7]張麗,劉蕾,朱芙蓉,等.近50年蕪湖市霜凍變化特征及對農(nóng)業(yè)影響研究[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5,31(17):217-221.
[8]李芬.山西霜凍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區(qū)域特征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
[9]李芬,于文金,張建新,等.山西近50a初霜凍的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周期分析[J].大氣科學學報,2012,33(3):448-456.
[10]高杰,王麗婧,曾濤,等.2016年5月15日中衛(wèi)市一次罕見晚霜凍過程分析[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9(4):180-184.
[11]郭莉.商洛市一次晚霜凍天氣過程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3(20):224-226.
[12]劉蕾.2014年冬梅縣首次低溫霜凍過程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5,36(4):76-79.
[13]杜繼穩(wěn).陜西省短期天氣預報技術手冊[M].西安:陜西省氣象局,2007:289.
[14]魯坦,范學峰.2010年河南省晚霜凍天氣成因分析[J].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2012,35(1):43-48.
[15]陳少勇,夏權(quán),王勁松,等.西北地區(qū)晚霜凍結(jié)束日的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子[J].中國農(nóng)業(yè)氣象,2013,34(1):8-13.
[16]魯坦.1971—2011年河南省冬小麥晚霜凍的特征分析[J].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3,47(4):393 -399.
[17]徐安倫,楊艷軍,孫績?nèi)A,等.大理地區(qū)晚霜凍災害前后大氣邊界層特征分析[J].氣象科技,2011,39(4):513-519.
[18]李麗,簡茂球.粵西北一次持續(xù)性霜凍過程診斷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9,30(2):10-11.
[19]錢莉,楊曉玲,丁文魁.一次區(qū)域性凍害天氣的成因分析[J].干旱氣象,2005,23(2):39-43.
[20]羅曉丹.2004年入冬后清遠市首次低溫霜凍分析[J].廣東氣象,2005(1):23-24.
[21]郭媚媚.肇慶地區(qū)低溫霜凍氣候特征及環(huán)流形勢[J].廣東氣象,2003(4):21-23.
[22]朱乾根.天氣學原理和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279-299.
[23]孔玉壽,章東華.現(xiàn)代天氣預報技術[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98-101.
2095-6835(2020)20-0021-04
S426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0.007
劉婉莉(1971—),女,山西芮城人,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天氣預報技術研究。
李冬梅(1964—),女,大學本科,副研級高工,主要從事災害性天氣預報技術研究。
〔編輯:嚴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