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豐泰,韓兆林
(青島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061)
船舶首部的變化會引起船體流場伴流發(fā)生相應變化,進而引起船體阻力特性發(fā)生變化。楊大明等[1]研究了在船速較低的肥大型船舶上,應用前伸型球鼻艏會取得降阻效果,驗證了在設計航速(11 kn)附近,改加了球鼻艏的新船型總阻力比原型船減少約12%;Kim等[2]對KCS船首曲面進行修改,在3個航速段分別對船模的舯前部進行阻力性能優(yōu)化。王超等[3]研究了3種形式的球鼻艏對船體阻力的影響;Zhang 等[4]為了獲得具有優(yōu)異的阻力性能的船體形式,開發(fā)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船首型線優(yōu)化設計方案,可以使得船舶阻力明顯降低。魏成柱等[5]在內(nèi)傾式船首上加裝楔形壓浪體來改善干舷淹濕和興波,減小航行阻力;Javadi等[6]對不同船首形狀船模的阻力特性進行了研究,研究結(jié)果表明標準船首在0.19~0.3傅汝德數(shù)下的剩余阻力大于tango型船首。蘭林強等[7]對船體球鼻艏各項參數(shù)進行了自動優(yōu)化調(diào)整直至滿足減小船舶興波阻力的優(yōu)化目標。王威等[8]在高速深V船首部增加附體來減小興波阻力。魏成柱等[9]研究了水線以上船首形式變化對單體穿浪船水動力性能的影響。Lee等[10]研究了尖型船首與鈍型船首在靜水和波浪中的阻力特性,結(jié)果表明尖型船首阻力小于鈍型船首。
作為船首重要組成部分,艏柱與船舶的阻力性能有著直接關(guān)系。目前,對船首艏柱研究多集中在艏柱結(jié)構(gòu)與制造方面,對與船首艏柱相關(guān)的阻力性能研究鮮見報導。本文研究艏柱角度的改變對船體阻力性能所帶來的變化,對不同艏柱角度的船首船型在靜水中的直航運動進行數(shù)值模擬,對比不同艏柱角度的阻力特性,探討艏柱角度對船體阻力性能的影響。
Fluent軟件中對于不可壓縮的粘性流體,流體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模擬船舶運動可以忽略熱傳導和熱交換,因此能量守恒方程可以忽略。質(zhì)量守恒方程即為流體運動的連續(xù)性方程。其微分形式為
(1)
動量守恒方程的微分形式為
(2)
Fluent中可提供的湍流模型有標準k-ε、RNGk-ε、標準k-ω和SSTk-ω等。其中,SSTk-ω模型又稱剪切應力輸運k-ω模型,由于考慮了剪切力的影響,能夠較其他模型更好地模擬強逆壓梯度的流場。它在近壁區(qū)域和遠場都有很好的預測效果,且和其他湍流模型相比,它消耗的計算時間更短。故本文應用SSTk-ω湍流模型。
K的輸運方程為
(3)
ω的輸運方程為
Gω-Yω+Dω
(4)
Gk為由于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動能k的產(chǎn)生項,Gω為ω方程的產(chǎn)生項;Γk和Γω表明了k和ω的有效擴散;Yk和Yω為由湍動產(chǎn)生的耗散;Dω為交叉擴散項。
本文以SV-O為基礎模型,使用MAXSURF軟件分別設計7種不同艏傾角船首單體船模型。艏柱角度是以船體上表面水平線為基線,水平線以下艏柱沿順時針旋轉(zhuǎn)至與設計水線平行所經(jīng)歷的角度。為了盡可能保證艏傾角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在模型變換過程中僅改變船首的艏傾角,其他因素(如艉部、水線面、吃水以及水線長等)不發(fā)生改變。
船的主要參數(shù)如表1所示,形狀如圖1所示。
表1 船體主要參數(shù)
注:內(nèi)傾式船首(船首角度>90°);垂直船首(船首角度=90°);外傾式船首(船首角度<90°)
為盡量消除邊界反射的影響,經(jīng)過多次計算實踐,本文采用SSTk-ω湍流模型建立以船體中線面為界的半個流域。計算域上邊界與吃水線距離0.4倍船長,下邊界與吃水線距離0.6倍船長,入口處距船首1倍船長,出口處距船尾3倍船長,船寬方向距中縱剖面1倍船長。
本節(jié)網(wǎng)格劃分是借助CFD通用前處理軟件ICEM來實現(xiàn)的,采用結(jié)構(gòu)化網(wǎng)格,為了更好地捕捉流動特征,網(wǎng)格在船首、船尾和靜水面附近進行了加密,流域整體網(wǎng)格數(shù)量為240萬,整個流域的網(wǎng)格分布如圖2所示。
圖2 劃分的網(wǎng)格
計算區(qū)域的邊界條件包括:進口邊界條件、出口邊界條件、船體、計算域側(cè)邊界和上下邊界。其中,進口邊界條件設置為mass-flow-inlet,出口邊界條件設定為outlet-vent,對稱面邊界條件設置為symmetry,船體表面及其余表面邊界條件設置為wall。
采用多相流模型中的VOF模型來處理自由液面的問題。使用有限體積法FVM對控制方程進行離散。在船體繞流場的計算中,壓力-速度采用Couped方法進行迭代求解,時間步長為0.01 s。
為了充分比較艏傾角改變后對單體船阻力性能的影響,分別對比7種船首方案單體船在5種工況(航速分別為5 kn、10 kn、15 kn、20 kn、25 kn)下阻力特性,5種工況參數(shù)如表2所示。
表2 五種工況航速參數(shù)
7個艏傾角在5種工況下總阻力折線如圖3所示,其中RT代表總阻力。
圖3 RT-航速折線
由圖3可知:隨著航速增大,總阻力不斷上升,單體船總阻力總體趨勢相對一致;中低速(航速≤15 kn),內(nèi)傾145°船首(最下端邊界線是右三角)船體總阻力最小,中高速(15 kn<航速≤25 kn),外傾60°(最下端邊界線是上三角)船首船體總阻力最?。蝗剿?5 kn≤航速≤25 kn)垂直船首(最上端邊界線是下三角)船體總阻力最大,尤其在中高速(15 kn<航速≤25 kn),垂直船首與其他船首船體總阻力差距十分明顯。
為了更準確比較各個方案在不同工況下總阻力差異,總阻力數(shù)值及相對誤差(以35°為基礎)如表3所示。
表3 各方案總阻力數(shù)值
由表3可知:隨著航速增加,7個船首方案總阻力數(shù)值不斷增大;中低速(航速≤15 kn),內(nèi)傾式船首總阻力小于外傾式船首,其中內(nèi)傾145°船首船體總阻力最小,航速為10 kn時,內(nèi)傾145°船首(8 373 N)與其他船首總阻力(11 310 N)差距最大(高達27.97%);在中高速(15 kn<航速≤25 kn),外傾式船首總阻力小于內(nèi)傾式船首,其中外傾60°船首船體總阻力最小,在航速為25 kn時,外傾60°船首(27 444 N)與其他船首總阻力(35 076 N)差距最大(高達24.96%);全航速(5 kn≤航速≤25 kn),垂直船首船體總阻力最大,在航速為25 kn時,垂直船首總阻力(35 076 N)與其他船首船總阻力(27 444 N)差距最大(高達24.96%)。
總之計算結(jié)果表明:
a.中低速內(nèi)傾式船首船體總阻力小,中高速外傾式船首船體總阻力小。
b.全航速垂直船首船體總阻力最大。
為了說明不同船首傾角對自由液面興波影響,本節(jié)選取了低中高3個工況(Fr=0.351,Fr=0.527,Fr=0.703),分析其自由液面興波狀況,分別如圖4~圖6所示。
圖4 不同船首對應的興波云圖(Fr=0.351)
圖5 不同船首對應的興波云圖(Fr=0.527)
圖6 不同船首對應的興波云圖(Fr=0.703)
圖4~圖6中,船后箭頭形狀代表船體航行中在自由液面興起波浪的形狀,箭頭越寬表示興起的波浪越大,船體所受阻力越大。由圖4~圖6可知:在相同航速工況下,7個不同船首方案的自由液面興波波形非常相似,但仍存在細微的差異。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
a.艏部前方入流區(qū)域幾乎沒有興波,這與單體船特殊船首形狀有關(guān),其艏部薄而尖細。艉部區(qū)域存在雞尾流,并在后方分開成2股,艉部整體興波成箭頭形,這說明艏柱角度的改變沒有引起單體船興波質(zhì)的改變。
b.7個不同船首方案在船首處產(chǎn)生的波高均處于高峰,船體兩側(cè)遠離船體處水面逐漸恢復平靜,船尾后隨著距離越來越大波高逐漸趨于0。
c.隨著傅汝德數(shù)的增加,7個不同船首方案的自由表面興起的波浪越明顯。對于低航速,興波不明顯,并且波形范圍較小,隨著航速的提高,艏艉部的波峰有明顯的提高,并且波形擴散的范圍變大,船首興起的波浪也越來越高。
為了說明不同船首傾角對船體表面淹濕的影響,本節(jié)選取了低中高3個工況(Fr=0.351,Fr=0.527,Fr=0.703),分析不同船首船體表面淹濕狀況,分別如圖7~圖9所示。
圖7 不同船首對應的船體表面淹濕(Fr=0.351)
圖8 不同船首對應的船體表面淹濕(Fr=0.527)
圖9 不同船首對應的船體表面淹濕(Fr=0.703)
由圖7~圖9可知:在中低高(Fr=0.351,Fr=0.527,Fr=0.703)3個工況下,干舷淹濕區(qū)域均集中在船首靠后處;在Fr=0.351時,7個不同船首方案的船體表面淹濕非常相似, 說明低速時艏柱角度的改變沒有引起船體表面淹濕質(zhì)的改變;Fr=0.527時,外傾式船首干舷淹濕區(qū)面積大于內(nèi)傾式船首。Fr=0.703時,內(nèi)傾式船首干舷淹濕區(qū)面積大于外傾式船首。
為了說明不同船首對船體表面壓力的影響,本節(jié)選取了低中高3個工況(Fr=0.351,Fr=0.527,Fr=0.703),分析不同船首船體表面壓力狀況,分別如圖10~圖12所示。
圖10 不同船首對應的船體表面壓力(Fr=0.351)
圖11 不同船首對應的船體表面壓力(Fr=0.527)
圖12 不同船首對應的船體表面壓力(Fr=0.703)
由圖10~圖12可知:在中低高(Fr=0.351,Fr=0.527,Fr=0.703)3個工況下,船體表面壓力有明顯的上下分層,這主要是由于空氣和水2種不同流體介質(zhì)的密度不同造成的,隨著航速增加,船首部高壓區(qū)逐漸增大且壓力值越來越大,艏艉壓力梯度越來越大。在Fr=0.351時,7個不同船首方案船體表面壓力分布非常相似,說明低速時艏柱角度改變沒有引起船體表面壓力質(zhì)的改變。在Fr=0.527時,干舷表面壓力高壓區(qū)均集中在船首靠后處且外傾式船首船體表面壓力高壓區(qū)大于內(nèi)傾式船首;在Fr=0.703時,干舷表面壓力高壓區(qū)均集中在船首靠后處且內(nèi)傾式船首船體表面壓力高壓區(qū)大于外傾式船首。
本文研究了不同艏柱角度(艏傾角)對單體船阻力性能的影響。得出以下結(jié)論:
a.中低速內(nèi)傾式船首的總阻力更小。
b.中高速外傾式船首的總阻力更小。
c.全航速垂直船首的總阻力最大。
d.中低速外傾式船首比內(nèi)傾式船首艏部淹濕嚴重;在高速時,內(nèi)傾式船首比外傾式船首艏部淹濕嚴重。
綜合考慮,中小型單體船更多考慮靜水中快速性,外傾式船首是更適宜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