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曼
(中山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00)
產后宮縮痛是女性在分娩后的常見現象,多表現為產后下腹部陣發(fā)性劇烈疼痛,通常可持續(xù)3-5d,其中以經產婦的疼痛程度更為顯著,為產婦帶來了極大的身心痛苦[1]。此外,產后宮縮痛的持續(xù)出現對女性產后恢復狀況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且隨著哺乳時催產素分泌的增多,其疼痛程度也更為顯著,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當前的母乳喂養(yǎng)行為。因此,緩解女性在產后的宮縮疼痛程度,對其產后康復及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均具有重要的意義[2]?,F階段,穴位按摩與低頻脈沖電刺激均是臨床廣泛應用的物理治療方式,不僅操作簡單、安全可靠,且對疼痛的緩解效果也較為理想。在此,本文將穴位按摩聯合低頻脈沖電刺激應用到了產后宮縮痛的臨床干預中,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了探討與分析,可見下文。
選擇2019年7月-2020年12月在我院順利分娩的600例初產婦與600例經產婦,其年齡在25-35歲,孕周為37-41周,分別采用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300例初產婦和300例經產婦)與觀察組(300例初產婦和300例經產婦),四組產婦的組間資料對比,P值>0.05。
對照組:僅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母乳喂養(yǎng)指導、飲食指導、常規(guī)檢查(傷口、惡露、子宮收縮)等。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穴位按摩聯合低頻脈沖電刺激:(1)穴位按摩:于產后6h進行,指導產婦取平臥位,引導其放松肌肉,同時保持自然呼吸,沿順時針方向對產婦小腹進行按摩,注意力度輕柔,按摩時間為10min;隨后使用拇指輕推產婦的氣海與關元穴,時間為3min;完畢后采用拇指與食指捏拿其血海與三陰交穴,力度需適中,以產婦感覺酸脹為度,時間為3min,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3d。(2)低頻脈沖電刺激:將電極治療片分別置于患者兩側的骶尾部,隨后對其刺激強度進行調節(jié),需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則,以產婦耐受為止,時間為30min,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3d。
觀察并對比四組產婦在分娩結束12h、產后第1d以及產后第2d的宮縮疼痛程度,采用國際疼痛數字分級法(NRS)對產婦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定,最高10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表示對比數據存在顯著差異。
(1)初產婦的產后宮縮痛情況
分娩結束后12h,對照組產婦的NRS評分為(6.5±0.9)分,而觀察組產婦的NRS評分為(6.2±0.8)分,經t檢驗,觀察組產婦的N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P<0.05)。
產后第1d,對照組產婦的NRS評分為(6.7±0.8)分,而觀察組產婦的NRS評分為(5.9±0.7)分,經t檢驗可知,觀察組產婦的N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P<0.05)。
產后第2d,對照組產婦的NRS評分為(6.1±0.7)分,而觀察組產婦的NRS評分為(5.2±0.6)分,經t檢驗可知,觀察組產婦的N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P<0.05)。
(2)經產婦的產后宮縮痛情況
分娩結束后12 h,對照組產婦的NRS 評分為(7.1±1.4)分,而觀察組產婦的NRS評分為(6.8±1.1)分,經t檢驗,觀察組產婦的N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P<0.05)。
產后第1d,對照組產婦的NRS評分為(7.3±1.4)分,而觀察組產婦的NRS評分為(6.2±0.8)分,經t檢驗可知,觀察組產婦的N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P<0.05)。
產后第2d,對照組產婦的NRS評分為(6.9±1.2)分,而觀察組產婦的NRS評分為(5.5±0.7)分,經t檢驗可知,觀察組產婦的N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顯著(P<0.05)。
穴位按摩是中醫(yī)中較為常用的干預方式,在產婦的宮縮疼痛護理中,對其三陰交穴進行適當按摩可有效加快其體內的血運狀況,具有調和氣血、疏肝理氣之功效,以此緩解產婦的痛覺感受及情緒反應[3-4]。而低頻脈沖電刺激可通過治療片所釋放的仿生電磁波及溫熱效應,改善產婦盆底肌及子宮肌等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狀況,以此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5]。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初產婦與經產婦在經過穴位按摩聯合低頻脈沖電刺激后,其NRS評分均出現顯著下降,且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下的產婦。由此可見,穴位按摩聯合低頻脈沖電刺激對產后宮縮痛具有顯著的緩解效果,值得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