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霞
摘要:蔡東的城市抒寫中,突破了慣常的底層敘事,選擇了對城市消費主義帶給人的異化的批判,對城市私人空間給予了重點描摹,強調(diào)了城市對私人空間及個體的尊重,闡釋了城市女性的精神救贖意識,充滿了悲憫的人文主義情懷。
關鍵詞:城市 消費 私人空間 女性 蔡東
城市消費主義的泥沼
蔡東認為,深圳的城市文學過于局限在底層敘事,“城中村、腳手架、貧困、死亡是規(guī)定動作,都市里除了民工就是老板,上演的故事要么是苦難悲歌要么是財富傳奇。預設的城鄉(xiāng)對立,泛濫的底層關懷,似曾相識的故事,境遇悲慘的主角……”于是,蔡東的城市抒寫,拓寬了題材,豐富了城市人物形象。與農(nóng)民工截然不同的是,一批城市消費主義者的形象躍然紙上,麥思、柳萍、張倩女、潘舒墨等受消費主義左右的人物出現(xiàn)在了蔡東的筆下,他們深深地陷入城市消費主義的泥沼之中,苦苦掙扎,難以自拔?!段蚁胍囊惶臁分锌坍嬃他溗紝ξ锏拿詰俸蛯οM的渴望:
一到口岸,麥思就渾身有勁兒,她感覺到了自己的姿態(tài),像熱蒸汽,猝然撲鍋的熱蒸汽。每隔一段日子,麥思就想在崇光七樓游蕩上一天,那里陳列著最雕琢、繁復的家居精品:手工切割的水晶瓶塞,印著凡·高畫作的馬克杯,散發(fā)出桉木和薄荷香味的蠟燭,優(yōu)美纖長如天鵝脖頸的燭臺架,珠貝鑲邊的上菜碟,珍珠質(zhì)肥潤飽滿,散發(fā)出渾厚的珠光?!稛o岸》中的柳萍也沉迷在消費主義的泥沼之中,在資本當?shù)赖某鞘兄兴恢稳ズ螐模核總€周末都外出購物,高興時買東西,不高興了還買東西。她熟悉各種品牌追求生活品質(zhì),頸上白金鏈子松松地掛個碧玉墜兒,手腕上一圈綠瑩瑩的翡翠鐲子。節(jié)日里,她和丈夫出現(xiàn)在西餐聽的落地長窗旁。餐廳的情調(diào)高雅浪漫,酒紅色絲絨窗簾,繁復的褶皺,華麗的窗幔。水晶燈下,燭臺纖長,餐具熠熠生光。服務員身著一排紐扣的馬甲,笑容甜美,小心殷勤,禮貌得簡直做作。輕柔舒緩的鋼琴聲中,餐點一道道徐徐而上,櫻桃甜酒剔透如紅水晶,奶油泡芙松軟輕盈,烤香的面包片旁是擠成一朵黃玫瑰的牛油。人們熟練地使用銀質(zhì)刀叉,優(yōu)渥,滿意,享受,一副天生就是如此的模樣。
如此華麗的物質(zhì)世界,作家出色地、極盡能事地鋪排物質(zhì)世界的琳瑯滿目與豐富浩大,為的是烘托出這個以物主宰的城市消費主義時代的困境與精神世界的空洞和無望。中國自從20世紀90年代進入市場經(jīng)濟以來,國人的情緒迷失在對物的狂歡中和對消費的神往以及消費不得的焦慮甚至苦惱之中。消費變成了巨大的磁場,吸引著各個階層的人,尤其是中產(chǎn)階層,躍躍欲試。《我想要的一天》中的麥思實際上并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物質(zhì)主義的女孩,她知道要生活在自己喜歡的時光里,她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但是她仍然逃脫不了物欲的誘惑。這是因為,她身處在消費主義的帝國——城市之中,無處不在的物的存在,無時不在刺激著她的感官,激發(fā)著她消費的欲望。波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所呈現(xiàn)的觀點是,消費者與物的關系不再是人與物品的使用功能之間的關系,它已經(jīng)轉變?yōu)槿伺c作為“全套的物”有序消費對象的被強暴關系了。關鍵的問題是,深陷在物的消費之中的人們,對這種強暴關系茫然無所知,卻樂在其中。波德里亞斷言:“我們處在消費控制著整個生活的境地?!?/p>
《無岸》中的柳萍是一位知識女性,大學教授,她的“書案上永遠擺著一類書,李漁的《閑情偶寄》、袁枚的《隨園食單》、文震亨的《長物志》、王世襄的《錦灰堆》,才子書,生活禪,性情,寫意,玩樂的雅興,瑣碎的情趣,輕靈地過渡著現(xiàn)實和詩意”。如此高雅的情趣、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卻仍然擺脫不了消費主義強大的規(guī)訓力量。在她工作的環(huán)境中,也就是在知識的圣殿中,大家聊天的內(nèi)容也不過如此:
眾人又熱議起出國游,分享著澳洲和肯尼亞的夢幻體驗,不時發(fā)出爽朗的笑聲。有位年輕老師在馬爾代夫度的蜜月,兩晚豪沙,三晚豪水,一次熱帶魚在周身環(huán)繞游動的奇妙SPA,她感嘆道,人生最極致的體驗。大家過得不錯,見過世面,生活有質(zhì)量,家里藏著幾件真假莫辨的藝術品,穿禮服參加過紅酒鑒賞晚宴,去過朋友的豪宅,上過朋友的朋友的游艇。
消費仿佛是比賽一般,大家都爭先恐后地曬出自己的消費經(jīng)驗與消費實力?!跋M社會以最大限度攫取財富為目的,不斷為大眾制造新的欲望需要。在個人暴富的歷史場景中,每個人都感到幸福生活就是更多地購物和消費,消費本身成為幸福生活的現(xiàn)世寫照,成為人們互相攀比互相吹噓的話語平臺?!敝R女性也難逃消費主義的“法網(wǎng)”。于是柳萍不得不做出送女兒去國外讀書的重大消費決定,因為送孩子出國是中產(chǎn)階級的消費時尚,也兆示著中產(chǎn)階級的地位與成功,是一種身份確立的標志??墒谴鷥r是賣掉自己兩百萬的房子作為學費。事實上,她的人生又回到了一無所有的起點。農(nóng)民工的痛苦可以眼見為實,中產(chǎn)階級的痛苦卻欲說還休。底層有“底層”的煩惱,中產(chǎn)有中產(chǎn)的“高級”煩惱。柳萍在消費主義的規(guī)訓下陷入分裂的內(nèi)心狀態(tài)。一方面在物欲中沉醉,一方面又在精神世界中漫游。但是物質(zhì)消費主義的強大終將戰(zhàn)勝精神世界的清高,柳萍只能無可奈何地在消費主義的沼澤中掙扎,越陷越深,以至于再也不能回故鄉(xiāng),因為在鄉(xiāng)村無法消費,城市才是貨幣交換的主要中心:
她早已不適應農(nóng)村的日子,長住簡直不可想象,塵土飛揚,泥巴滿地,商店里還都是便宜貨。她已經(jīng)變質(zhì)了,雖偶爾神往幽靜的鄉(xiāng)村,卻更貪戀深圳的便利繁華,她幾天不逛山姆超市就渾身難受,她永遠記得第一次使用雙立人切菜時幸福的手感,家里擺滿瑞士護膚品、新西蘭蜂蜜、意大利羊絨衫,種種多余的消費品,雖大都閑置,一想到失去卻空虛無比。
對于物的占有欲幾乎成了某種病態(tài)。在這座城市里,精神病院每天迎來送往精神幾近崩坍的病患。因為在消費主義的世界里,精神病院僅一步之遙,顯然這樣的安排是作者的別有用心:
醫(yī)院的對面竟是她無比熟悉的一家購物中心。那里像一間巨型精品店,琳瑯著最美、最高級、最上等的貨色。燦若星辰,恍如仙境,下擺流云的真絲長裙,水滴形的鉆石耳環(huán),散發(fā)著皮革清香的手袋——視覺的璀璨煙花,最大程度地愉悅和滿足你,令你覺得無比尊榮,當然,它總也有辦法,最大程度地令你覺得自己無比低賤。
于是,柳萍開始憎恨這座城市,“這個城市,這個時代,有一股神秘而強橫的力量,讓你的錢往哪流就往哪兒流。這個城市,這個時代,讓她從普通的人道主義者迅速成長為深刻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者”。這是蔡東在文學文本中對消費主義的批判。但是今天的文化批判領域,消費異化的批判是整體缺席的。因此,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蔡東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的消費主義的現(xiàn)實批判在這里顯得難能可貴?!俺鞘袕凝R美爾開始就被看成是現(xiàn)代性中一個極重要的場域,是現(xiàn)代性膨脹的溫床。城市對現(xiàn)代性從生產(chǎn)本位主義的選擇與暴富,到消費的無限性,提供了最好的競爭和分配場所?!?/p>
與消費主義相對的是《凈塵山》中父親張亭軒的藝術世界:“穿松身的白色麻紗上衣,前襟繡著細細的銀色竹葉,褲子是拷綢,煙灰色,那顏色真顯干凈。你爸站起來,像一縷輕霧升起,坐下去,是慢慢卷起的一幅水墨畫。他端坐在講臺上,一把素折扇,一枚鹿角扳指,一扳三眼地拍曲?!边@里仿佛是一個仙界,張亭軒則是仙界的仙人,與污濁的金錢世俗世界毫無關系。女兒張倩女向往著父親的精神世界,雖然,“此時父親遠在留州,但這位異乎尋常的父親,對女兒有一種微妙的影響力”??墒?,這一點微妙的影響力遠遠不如來自于消費主義世界的力量強大。張倩女本是個有消費能力的人,她是高級白領,年薪三十萬。但卻因為生活在一個消費女色,甚至男色的城市與時代,她的個人形象的紕漏,一次次的減肥失敗,顛覆掉了她整個人生幸福。因為,“漂亮就是飯!不但是飯,還是熊掌、龍肝、鳳膽!”(《畢業(yè)生》)她不得不委曲求全,選擇與毫無消費能力的潘舒墨在一起。潘舒墨是一個沒有消費能力的人,他只有兩件襯衫,沒時間換洗。他最恨的那些“嚷嚷著房價還漲的人,今天買下自己住了,明天就盼著漲,虛幻的財富也能叫人瘋狂。我沒有自己的房子,像私處袒露在空氣里,沒有自己的房子比得了性病還羞恥,還無臉見人”。所以說,二者的消費能力雖然不同,但是卻都敗在了消費主義盛行的城市,淪為消費主義的奴隸,毫無出頭之日。他們倆之間的組合是向現(xiàn)實消費主義的妥協(xié)與讓步。
一旦人們進行消費,那就絕不是孤立的行動(這種“孤立”只是消費者的幻覺,而幻覺受到所有關于消費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精心維護),人們就進入了一個全面的編碼價值生產(chǎn)交換系統(tǒng)中。在那里,所有的消費者不自主地相互牽連。
消費主義是現(xiàn)代性的一副猙獰的面孔。長期以來,人們在一個消費的物的狂歡世界里,為物所累,為物所興奮,迷醉不知。一個消費主義盛行的社會存在著潛在的危險,因為,“消費者在一種被動迷醉狀態(tài)下被物化成社會存在的符號——自我身份確認。然而,在日益龐大的消費中,能夠獲得這種自我身份的確認嗎?應該說,用消費主義理念支撐的社會,完全有可能成為大眾媒體與世俗文化主導的世俗社會。這種社會的運轉機制和存在問題都是需要審理的”?!稛o岸》中的柳萍作為一位知識分子,卻不停地以物的消費作為身份確認的關鍵。她到底生活在怎樣的城市與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道:“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jié),這是黑暗的季節(jié);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這座讓人悲喜交歡的城市,在消費主義的巨獸面前,是天堂,抑或地獄?
城市私人空間的強調(diào)
西美爾在《大都會與城市精神》的開篇就提道:“現(xiàn)代生活最深層次的問題來源于個人在社會壓力、傳統(tǒng)習慣、外來文化、生活方式面前保持個人的獨立與個性的要求?!比绾伪3謧€人的獨立和個性的要求,私人空間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城市相對于鄉(xiāng)村,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對私人空間的重視與尊重。在蔡東的小說里,有意無意、反復出現(xiàn)了對私人空間的描摹和強調(diào)。應該說,擁有與尊重私人空間,這是一種文明的進步,因為它是對個體意識的尊重。但同時,也是對傳統(tǒng)鄉(xiāng)村倫理的一種埋葬,那種大家庭式的、不分彼此的、遠親不如近鄰的文化倫理正在城市中漸漸消失。這里存在著悖論,無法用好與壞的二元價值對立去做價值判斷。也許,我們正在喪失一種文明,同時,我們又在建構著一種新的文明。城市對私人空間的尊重,代表著一種城市文明。
在《我想要的一天》中,“高羽也一直保有一個上鎖的抽屜”,而作為妻子的麥思,她“像所有老練的妻子一樣,視而不見”。如果在鄉(xiāng)村,家庭中出現(xiàn)丈夫或者妻子的一個上鎖抽屜,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而在城市,這已經(jīng)是一種可能。在麥思家里住了些日子的王春莉宣稱找了房子,終于要搬出去的時候,麥思的表現(xiàn)是:
麥思并朱挽留,她早盼著王春莉滾蛋了。春莉每天賴在家里,毀掉了她周五的獨處。那樣的一天,她不愿跟任何人共享,她需要空間和心理上的絕對的空曠,哪怕有人在房間里關上門不出動靜,也是確鑿的打擾。
在蔡東的作品中,私人空間顯得非常醒目,它時刻強調(diào)和提醒著這一空間對于個體存在的重要?!冻鋈搿分械牧志龥]有去和妻兒一起出游,是因為他忽然意識到,這兩個人,深深地打擾了他的生活。他選擇了獨自一人短期出家的體驗?!赌咎m辭》中的畫家陳江流,在家里,“他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間里。這套三居室的房子,一間為臥室,一間是夫妻共用的書房,還有一個小房間,是屬于陳江流一個人的”。在學校,“他申請了一間空置的教室作為工作室,一個深思和靜坐的住所,一個沒有電視、沙發(fā)的原始洞穴,遠離柴米油鹽,告別人間煙火。在這個不現(xiàn)實的空間里,他將如有神助”。雖然不論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都已經(jīng)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但當陳江流得知妻子要外出學習半年,他可以完全獨自占有私人空間的時候,他表現(xiàn)得竟有幾絲興奮。
城市生活中,為什么對私人空間如此神往?《論私人權利》是布蘭代斯和沃倫在1890年發(fā)表于《哈佛法律評論》上的文章,特別提出了人所具有的“獨處的權利”。它體現(xiàn)了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分野,確立了私人空間不受侵犯。失去私人空間的生活無疑是地獄。談私人空間,我們就不得不引入鄉(xiāng)村的概念。在“十七年”文學的鄉(xiāng)村小說中,可以看到私人空間的消逝。集體主義進入鄉(xiāng)村,所有人都有觀察別人的權利,也同時擁有被觀察的義務。這就形成了看與被看的統(tǒng)一。在集體主義的生活和勞動中,個體處于透明狀態(tài)。這反映了個體與國家之間建立了更緊密的關系。這種形勢在新時期文學中得到緩解。到了20世紀90年代,對私人空間的尊重已經(jīng)被旗幟鮮明地提出。90年代,有一部作品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陳染的《私人生活》?!端饺松睢繁憩F(xiàn)了對公共空間的敵意與反抗,她的敘事完全是在女性的私人空間展開的。這部誕生于90年代市場經(jīng)濟剛剛興起時期的作品,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質(zhì)和重要的隱喻與意義。在此之前,國人的私人空間是一個很難被提及的概念。它應該是與城市化的進程同步進行的,這是一個逐漸生成的空間,而如今,它日漸完善,被急迫需要。
蔡東的都市抒寫中,私人空間被反復雕琢與修飾?!秲魤m山》中的母親勞玉最終承受不了家庭的重負,面對女兒一次次的減肥失敗而婚姻無望和丈夫不食人間煙火的貌合神離,她選擇了離家出走,她要去的私人空間就是她心中的“凈塵山”。通過女兒的想象,“凈塵山”是一個浪漫而詩意的地方:
山上的房子是乳白色的,窗前垂下鏤空的米色紗幔,推開窗子,迎著人的是一大片碧綠的湖水,窗邊爬滿蔦蘿、丹桂、凌霄、木香、扶芳藤,花枝垂入湖水,湖面上落滿花瓣,風從遠處吹過來。
勞玉一再叮囑女兒不要找她,她很好,她住在凈塵山。但是,當女兒“打開電腦搜索,不斷輸入關鍵詞,凈塵山、湖水、白房子,然而,她在浩浩蕩蕩的信息世界里,找不到一個匹配的結果”。原來,母親所說的凈塵山根本就不存在??墒沁@么多年來,母親不止一次地幻想,她多想消失掉,哪怕消失一兩天也好。可見,母親對私人空間的渴望已經(jīng)太久、太強烈了。同時也說明,在沒有私人空間的家生活這么多年,她實在疲憊不堪。她心中始終有一個凈塵山,那是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是她心靈的住所。這是一個不應與人分享的空間,包括親人,它只屬于個人的心靈。蔡東筆下的私人空間,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空間,也不僅僅是個人主義價值意義上的現(xiàn)代文明觀念,而是更關注心靈空間的獨立,這是疲憊的神經(jīng)歇息與漫游的處所,不允許他人的打擾。
《往生》中的康蓮,作為一位已經(jīng)六十一歲的兒媳婦,她與八十歲高齡、患有老年癡呆癥的公公一起生活,照顧著他的飲食起居,甚至要服侍他解手??瞪復耆珱]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她的生活空間是完全被迫敞開的。她的生活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生活。對此,她只能隱忍,她甚至想死了也要比如此受折磨好。最后,她只能在“往生”的安慰中活下去。當然,這部作品無疑是作家最優(yōu)秀的作品,堪稱代表作。它所反映的眾多問題與思考暫且不在此討論與分析,我們只是從它所折射的私人空間的問題這一角度給予關注。
城市私人空間不是絕對隱秘的,它常常有遭到冒犯的可能?!段蚁胍囊惶臁分械柠溗甲罱K還是沒有抵擋住好奇心的誘惑。在高羽離家的日子里,她悄悄地打開了高羽上鎖的抽屜,結果令作為妻子的她大失所望,抽屜里不過是青春期的少年玩的一把仿真槍和一臺小小的望遠鏡。高羽的私人空間里不過是住著少年時期的夢想,它是只屬于自己的,那是一份回憶和懷念,是一種無比珍貴的記憶。麥思的有意闖入,無疑使二人之間產(chǎn)生了裂隙。因為她冒犯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私人空間,踏過了應該禁足的底線,這就必然上升到信任危機。這也可以說明,即便是在城市,也沒有絕對的私人空間。私人空間有的時候也是可以被僭越的。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否可以把私人空間理解為或者引申為一種“避難所”。作家蔡東的另一重身份是高校教師,她常對學生說:“在欲望豐饒、遍地成功的時代,要成為身心健康的個體,最好不要脫離藝術太久,要有意識地為自己留存住這樣一個維度,這可能是最后一個避難所?!币虼丝梢哉f,蔡東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無意地創(chuàng)建一個又一個私人空間,可以看作是承載個人精神的棲居地。在城市喧鬧的生活中,在資本狂歡的境地中,在燈紅酒綠與紙醉金迷中,人們所需要的,恐怕就是那么一塊精神的凈地,可以安慰疲憊的靈魂。它如此迫切急需,又如此重要。
當然,私人空間顯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伍爾夫在《一間自己的屋子》中早已對私人空間給予過豐富而充分的闡釋。私人空間的范圍不僅僅是一問自己的屋子,更是內(nèi)心中封閉而完整的一個角落。這個角落可以是一間屋子,可以是一張桌子,無論屋子還是桌子,都是一個象征,象征著可以自由翱翔的內(nèi)心。蔡東在全世界找到了這樣的一個桌子:“這是一張精心挑選的書桌,大平面,溫暖的原木黃色,置身于南向房間的窗下。我把最喜愛的書摞成一排排,成凹字形置于書桌上,它們包圍著我,我藏匿其間,輕易地,就感受到了寧靜和喜悅?!边@也是她在作品中苦苦為主人公所尋找的空間,這個空間代表著精神的力量,它參與生命積極的成長與美好的消亡。
與私人空間相對的是公共空間,蔡東也在作品中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公共空間的場景:“留州大學有個燈光廣場,每當夜幕降臨,這里就聚集起熱愛鍛煉、渴望長壽的人們。花睡衣,拖鞋,飽嗝,夜晚的廣場透著粗俗溫馨、蓬頭垢面的歡樂。”這是與私人空間迥然不同的場景。在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描繪中,顯然,蔡東精心地描繪了私人空間,因為它是精神的“福地”。
城市女性的精神救贖
王安憶在《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中說道:“女人生下來就注定是受苦的、孤寂的、忍耐的,又是卑賤的。共榮的事業(yè)總是屬于男人,輝煌的個性總是屬于男人,豈不知,女人在孤寂而艱苦的忍耐中,在人性上或許早早超越了男人?!辈號|筆下的男人與女人,與王安憶的說法恰恰不謀而合?;蛘哒f,王安憶無意之中總結了蔡東的文學人物。蔡東所抒寫的城市女性,每一位都猶如當代花木蘭,她們堅韌、勇敢、善良、內(nèi)心強大。而她所抒寫的男性,卻是弱不禁風、孱弱失意。也許是因為城市更適宜女性生存,因為她們擺脫了鄉(xiāng)村繁重的體力勞動;也許是因為在城市男性的過度軟弱和失敗,由此彰顯了女性的強大與無奈。蔡東說:“我的故事大都關乎女性,我對女性懷有深切的同情和體恤,她們的命運里,充斥著全面的犧牲,她們的庸俗、無趣、大煞風景,實在是情非所愿。如果可以的話,誰不想永遠天真未鑿?誰不想嬌嫩柔弱得吹彈欲破?”無論如何,她們是一群城市女英雄的形象,《木蘭辭》中的邵琴和李燕、《往生》中的康蓮、《月圓之夜》中的余建英、《凈塵山》中的勞玉、《無岸》中的柳萍,每一位女性都以自己極端的韌性抵抗著生活帶給她們的艱辛與苦難,她們用自己的心智撐起一片天空,甚至身邊沒有男人的鼎力相助。因為,她們在人性上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男性。當然,蔡東并不是一個女性主義者,或者叫作女權主義者,她對男性的關懷在作品中也比比皆是。“我也欣賞那些孱弱失意的中年男人,比如《無岸》中的童家羽毛、《凈塵山》中的張亭軒、《木蘭辭》里的陳江流,我喜歡他們未蒙塵時的潔凈,我期盼他們別再勉強自己。跟在強大霸道的政經(jīng)秩序中成長、懂得服軟、一出道就一臉世故相的年輕人相比,他們身上閃爍過理想主義的星光,有一種拒絕的力量:我不干,或我不需要。”但是,盡管如此,在她的作品中,較之于男性,她刻畫的力度更偏向于女性,女性是她故事的主角。
美國社會學者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中列出了詳細的數(shù)據(jù),當今美國社會,女性構成了當代獨居人口的主體,大約1700萬的女性選擇了獨居,相比之下,男性中獨居人口僅為1400萬。在這里,是否就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女性獨居人口超過男性,這數(shù)據(jù)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問題和規(guī)律?是否可以這樣理解,作為城市中經(jīng)濟獨立的女性,單身生活的質(zhì)量要遠遠超過擁有家庭的質(zhì)量?在當今社會,如果說核心家庭是一種主流文化,那么,社會越來越變得更加多元,更多的單身人群出現(xiàn)在紐約、巴黎、倫敦、東京、臺北、北京或者深圳這樣的國際性都市里。蔡東作品中的女性,并沒有選擇單身生活,她們都擁有家庭或者男朋友,但是,男性的力量卻是可有可無、忽略不計的。在關鍵的時刻,都是女人挺身而出?!赌咎m辭》中,丈夫陳江流眼里的妻子李燕:
不知從何時起,她弧度柔和、嬌嫩欲滴的臉,變成了一張硬朗的方臉,一張俗氣而能干的臉。
她多么傳統(tǒng),她的舞伴是個嬌小的女子。他的血涌到了胸口,他想:死也要死在她的前頭。
死也要死在她的前頭。一應后事她勢必安排得妥妥帖帖,都無須操心牽掛了。
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描寫,極具反諷的力量。丈夫陳江流對妻子李燕的依賴到了如此程度,要死在她的前頭,推卸掉自己的責任,這迫使李燕具備了男人的能力:
一聽說職校要垮,李燕就辦好手續(xù)提前回來了。這場硬仗需要她這位總指揮、女諸葛,她深知,舍下一張臉四處求人,陳江流不是那塊料。在這里,妻子甚至要為丈夫四處求人找工作,令人有些于心不忍。而《月圓之夜》中的余建英背負著比李燕更大的壓力,她遭受婚姻危機,還要親自去處理丈夫的風流韻事,賠上了所有的積蓄之外,還要借外債。接下來,更大的生活危機和經(jīng)濟危機接踵而至,為了還債,這個堅強的女人,開辦了一個小加工廠,雇傭的外甥女的四個手指被機器吞噬。真是雪上加霜,但是即便這樣的生活,余建英也是一個人去面對,在這之間她還要應對訴訟,賠款,小工廠停產(chǎn),母親的離世。所有這一切,她都以女性的力量隱忍著。
在《單身社會》這本枯燥的社會學著作中,艾里克·克里南伯格還不失浪漫地引用了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的一段話:“我就像住在大草原上一樣遺世獨立,我擁有屬于自己的太陽、月亮與星辰,一個屬于我一個人的小小世界?!币源藖碜C明單身生活的好處。克里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中明晰地指出,獨自生活的人更容易拜訪朋友或加入社會團體,他們更容易聚集或創(chuàng)建有生氣的充滿活力的城市。更準確地說,我們的社會已經(jīng)從一個保護人們免受傷害的社會,轉變成了允許人們將自己才能最大化的社會??墒?,蔡東筆下的現(xiàn)代都市女性仍然處在困境當中。例如:安全感的缺失、靈肉的糾纏、物質(zhì)的欲望、孤獨的恐懼、職場的壓力、家庭的重擔、精神世界的無法滿足等。那么,女性應該如何從這些困境中走出,似乎經(jīng)濟獨立已經(jīng)不再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在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獨立之后,精神如何進行自我救贖呢?蔡東的作品討論了都市女性的救贖路徑。
《往生》中的康蓮,在現(xiàn)實中,她沒有辦法逃脫因苦難生活而萬念俱灰的心靈,但是她找到了一個救贖自己的辦法?!罢窃诖直傻膹V場上,康蓮遇上了一個神秘而又夢幻的詞語,那詞語耐人咀嚼,越琢磨越有味道,散發(fā)出一股安頓身心的奇異力量,當她情緒低落時,那詞語便帶著靈性般翩然而至?!边@個詞語就是“往生”,這本是一個佛教詞語,被用在了康蓮的生活與生命中,或許可以救贖身心,或許只是讓她永無止境地熬下去。
《凈塵山》中的勞玉以逃離方式躲避了不堪的家庭,似乎也是一種救贖的路徑。她心中的凈塵山,到底在哪里,誰也不知道。在她逃離家庭的有限的幾日中,是否能找到救贖的最終出路,還僅僅是暫時的逃避?或者說她的逃離根本就沒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因為“這是后現(xiàn)代式的逃離,離家出走不是為了解放世界,反抗權威,逃離僅僅只是因為那不可承受的如羽毛般輕飄飄的生活”。
《木蘭辭》中的邵琴,當生活遇到了不可言說的困局,她把自我修煉成端莊而優(yōu)雅的社交奇才,也不過是為“生活”二字。在一地雞毛的生活中,她的臉上始終能掛著笑容,她以從容和優(yōu)美面對生活的艱難,以此影響了更多的李燕。這是女英雄們的聯(lián)盟??墒沁@聯(lián)盟究竟能否真正地進可攻,退可守呢?也不得而知吧。
無論是“往生”,還是“逃離”,抑或修煉自我,是否有真正的救贖呢?或許有吧,蔡東在作品中也沒有給出一個明晰的答案。如果找不到救贖的路徑,或許茨維塔耶娃的詩能有幾分安慰,抄錄于此: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在某個小鎮(zhèn),
共享無盡的黃昏
和綿綿不絕的鐘聲。
在這個小鎮(zhèn)的旅店里——
古老時鐘敲出的
微弱響聲
像時間輕輕滴落。
有時候,在黃昏,自頂樓某個房間傳來
笛聲,
吹笛者倚著窗戶,
而窗口大朵郁金香。
此刻你若不愛我,我也不會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