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智琪 李健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廣大青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因此,對于影響學生干部積極性因素的研究,也是在學校管理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在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干部的積極性問題上,前人用了許多研究方法,大部分都是定性分析,本篇文章擬采用層次分析法,開展定量分析研究。論述原理來源于管理學中的馬斯洛理論。
關鍵詞:積極性、學生干部、層次分析法、馬斯洛理論
按照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規(guī)定高等學校應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對于一些輔導員隊伍緊缺的高校,輔導員即使身兼數(shù)職、三頭六臂,也沒辦法做到面面俱到,這就需要輔導員培養(yǎng)一批素質過硬,執(zhí)行力強的學生干部隊伍。然而,目前在高校中存在著學生干部倦怠等突出問題??茖W合理的調動學生干部的積極性,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式。
一、高校學生干部的現(xiàn)狀
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可以說是在廣大高校學生隊伍中,一批思想覺悟高、工作能力強、素質過硬精英隊伍。但是大學中存在著很多誘惑,處在大學階段的學生的思想也不夠成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學生干部的積極性就會下降。多表現(xiàn)在思想功利化、倦怠化、工作態(tài)度不認真等方面。作為高校輔導員,我們就有義務對學生干部隊伍進行建設,及時找到問題的根源并采取措施。本文擬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評價體系,對學生干部的積極性進行分析,找出合適的解決策略。
二、建立合適的評價體系
“需要——動機——行為——目標——滿足”是一個人激發(fā)積極性的必要過程。學生干部的積極性,是一種人的行為。而需要和動機,是推動人行為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可以將學生干部積極性作為目標層,用符號A表示。根據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人的需求滿足程度。
我們將美國的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人類的“五種需求”作為評價體系的準則層,用符號B表示,即生理需求B1(Physiological needs):對睡眠等基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求(Safety needs):追求安全的需求、情感與歸屬需求B2(Love and belonging needs,亦稱為社交需求):對友情、愛情等的需求、尊重需求B3(Esteem needs):對自我和他人的尊重的需求以及自信心的、成就感的產生,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B4(Self-actualization needs):實現(xiàn)個人理想、抱負,發(fā)揮個人的能力的需要。通過對湖南某高校的大量學生干部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干部在學校里面的安全需求對他做學生工作時候的積極性并無太大影響,因此,本文在準則層將不再考慮學生干部的安全需求。
如上圖所示,我們可以將能夠激發(fā)學生干部工作積極性的一些措施列出來,作為決策層的指標。我們用符號C代替。具體的指標有職務匹配C1,即在選任學生干部的時候需根據學生干部的性格、能力特點合理安排職務;激勵制度C2,即建立一些適當?shù)募钪贫?,如設置一些學生干部獎學金等機制;合理的工作量C3,即在分配任務時,注意分工的合理性,分配不均往往會降低學生干部的積極性;干部培訓,即定期給學生干部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能力和效率;他人評價,老師的肯定與同學們的贊美往往會讓學生干部對學生工作產生滿足感。
通過層次分析法的AHP模型,我們只需找出影響學生干部積極性較大的因素,采取相關的針對性決策,就可以高效地培養(yǎng)和管理他們。由上述可知,整個指標體系具有獨立性、可行性、代表性。
三、層次分析法的AHP模型
1、層次分析法簡介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AHP)是美國運籌學家T.L.Satty等人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準則決策方法[2]。將待決策的問題本質、影響因素以及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然后分解成多個層次,例如:目標層次、準則層次、方案層次等。從而將多準則、多約束條件,多目標以及內在關系復雜的決策問題,轉化為單層次間的排序問題。為這是一種十分優(yōu)化的系統(tǒng)分析和科學決策方法。
2、構造層次
為保證整體結構的完整性與邏輯性,明確研究問題,根據指標設計原則——下層次隸屬于上層次,過程最優(yōu)化的原則,建立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本文指標體系模型有三層,即目標層A,準則層B,決策層C。
3、構造判斷矩陣
在建立遞階層次結構之后,我們把上一層的元素作為目標,然后對下一層的元素兩兩進行比較,并將其數(shù)字化,構造出判斷矩陣。本文采用了專家調查法與問卷調查法確定出各層次間元素的比重。調查對象為湖南某高校的輔導員以及學生干部。因此,我們所掌握的數(shù)據來源是客觀且真實可靠的。構造A-B判斷矩陣如下:
求得,λmax=4.197,CR=0.073<0.1,通過了一致性檢驗。同理,構造B-C判斷矩陣如下:
,,,,上述判斷矩陣均符合一致性檢驗。
4、總層次排序
在確定了各個層次的判斷矩陣,并分別對他們進行一致性檢驗無誤之后,我們分別計算出他們的最大特征根及特征向量。最后進行層次總排序,如表1所示:
層次總排序的一致性檢驗CR=0.025<0.1,滿足條件。也證明了這個結果是可信的。
四、結論
由上述結果可知,在影響學生干部的積極性的因素中,干部培訓的權重最大,其次是他人的評價和激勵制度,兩者的重要程度相當,最后是職務匹配與合理的工作量。
因此,要想科學地管理學校的學生干部,首要是對學生干部進行培訓,制定一套完備的學生干部培養(yǎng)方案。要把學生干部的能力培養(yǎng)、責任意識、榮譽意識的建立作為突破口。輔導員也要定期地監(jiān)督、反思,及時根據時代的變化調整培養(yǎng)模式和內容,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此外,適當?shù)募顧C制和褒揚鼓勵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有責任心,工作能力突出的學生干部應不吝惜獎勵,對消極怠工、不負責任的學生干部要及時批評教育或者調整工作崗位。能使學生干部在做事情的同時,能感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與滿足感,這也是輔導員在工作上的藝術所在。
參考文獻
[1]余芳.管理學視角下提高高校學生干部工作積極性的探究[J].文教資料,2017(18):167-168.
[2][美]戴維·霍瑟薩爾著| 郭本禹,等譯.心理學史(第4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05-01
[3]楊旭東.層次分析法在職工生產積極性影響因素研究中的應用[J].林業(yè)經濟,1993(02):56-60.
[4]趙靜.數(shù)學建模與數(shù)學實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