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早
摘 要:“類學”是分類學習的簡稱,“群讀”則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將分類學習和群文閱讀緊密結(jié)合起來,以學為主,為學而讀,以學定讀,以類導讀,著眼于學生的“學”,著眼于大量的閱讀,構(gòu)成了“類學群讀”教學概念。
關(guān)鍵詞:語文;類學;群讀;思考
如今,“群文閱讀”是最熱門的一種教學新模式,圍繞這個全新的教學模式全國各地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各種教研活動。而“類學群讀”則更加細化、更加有針對性。所謂“類學”就是根據(jù)學習閱讀和表達的需要,從閱讀的內(nèi)容或者形式(或者不同的文化主題或訓練重點)兩方面進行分類,指導學生學習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群讀”就是把一組文章,按照不同的文化主題或者訓練重點,以單元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豐富自己的積累,開闊視野,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這同樣是一個新課題,一個新鮮事物。經(jīng)過初步摸索和探討,我校在“類學群讀”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但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也引起了我們學校課題組教師的諸多思考,成為擺在我們學校課題組教師眼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嚴峻課題。在此,本人結(jié)合我校語文課堂“類學群讀”教學的一些做法和課題組教師的切身體會,談?wù)勎覀兊膸c思考。
思考(一):開發(fā)教材難度大
“群讀”就是把一組文章,按照不同的文化主題或者訓練重點,以單元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豐富自己的積累,開闊視野,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因為“類學群讀”不是針對一篇課文教學,而是要引導孩子通過“類學群讀”在短時間內(nèi)接觸到多篇優(yōu)美的文本。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拓展思維能力,老師需要從課內(nèi)、課外搜集和整合幾篇文本,這些文本或議題相同,或表達方式相同,或情感抒發(fā)相同,只有找到這樣的“類文”才能讓學生們就同一議題或運用同一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其它幾篇文本,不像教材那樣逐篇講解經(jīng)過專家修整改編的單篇文本,“類學群讀”是可以讓他們在多文本中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去總結(jié),可以讓孩子們從中獲得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但讓教師離開了教材的教學去另外重組教材,對于一線教師來說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難度相當大。
思考(二):群學問題宜少不宜多
所謂“類學”就是根據(jù)學習閱讀和表達的需要,從閱讀的內(nèi)容或者形式(或者不同的文化主題或訓練重點)兩方面進行分類,指導學生學習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但語文學科與數(shù)學學科最大的不同在于語文課文的整體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線索或是一定思路來完成的。而“類學群讀”不像一篇課文教學那樣,能讓孩子對朗讀、字詞句練習、文章思想的把握等掌握的那么精細,它是就同一問題讓學生們在多篇文本中學習。由于一節(jié)課學習時間有限,學生又要閱讀多篇文本,所以決定了我們在實施“類學群讀”教學時學習主題宜少不宜多,盡量限制在一個或兩個主題范圍內(nèi)。
思考(三):要避免重合作學習輕閱讀感悟
我們的“類學群讀”教學也是提倡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學習,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但如果過分倚重小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個人對文本的閱讀感悟,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而不能深入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這種情況下的分組討論學習場面雖然熱鬧,但課堂教學效果收效甚微,可能會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累贅,成為課堂教學的敗筆,甚至誤導了學生。例如在教學小學六年級語文關(guān)于名著類型的篇目時,以教學《將相和》一課的“負荊請罪”這個故事為例,如果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沒有在充分理解前兩個故事的基礎(chǔ)上就迫不及待地讓學生“情景再現(xiàn)”——分組上臺表演。表面上由于“負荊請罪”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吸引人,學生參與表演的欲望會很高漲,課堂氣氛必定十分濃厚。但如果仔細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表演時是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他們只是覺得好玩,根本就沒有設(shè)身處地地細心琢磨人物在當時特定的環(huán)境下應(yīng)該具有的那種態(tài)度?!邦悓W群讀”課堂閱讀量大,學生肯定沒有較多時間細心閱讀,還來不及到文本中走一個來回,只是依葫蘆畫瓢,有模有樣的開展小組討論學習,但文本中藺相如顧全大局、心胸寬廣的品質(zhì)和廉頗知錯就改、勇于認錯的精神卻蕩然無存,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忽視了對文本的解讀,而一味地只知道組織學生討論、表演這些懵懵懂懂的問題,有的甚至是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偏離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讓學生的感受浮光掠影。
綜上所述,這只是我們在實施“類學群讀”教學時一些粗淺的思考?!邦悓W群讀”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這是一條充滿挑戰(zhàn)的新路,但只要我們勇于實踐,勇于摸索,善于積累,不斷完善,相信“類學群讀”教學模式的前景一定會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