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輝
摘 要:祖國的未來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學生的培養(yǎng),對于小學生而言,從小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能夠積極探索問題的習慣,能夠勤于動手,開闊創(chuàng)新。但在一些農村,經濟發(fā)展相對于城市而言處在一種落后的地位,想要運用高科技的手段進行科學化的教學是很困難的。如何因地制宜,根據農村現(xiàn)有的教育措施對農村小學生進行科技教育,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進行思考?;诖耍疚膶r村小學進行科技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分析,并提出在農村教育設施不足的情況下,提出農村小學科技教育的對策,從三個方面對農村小學進行科技教育展開策略進行分析,以此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科技教育;開展策略
引言:
農村不比城市的發(fā)展速度快,很多高科技的教學手段都還沒有在農村進行普及,農村的小學生的教育,也還停留在原始課堂講授上面,無法和城市的小學生進行比較,沒有進行博物館參觀、職業(yè)體驗等具有設施支撐的教育活動,那么如何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讓農村的小學生也能受到科技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利用農村特有的森林、河流、農田等城市不具備的條件,給予農村小學生不一樣的教學體驗,發(fā)掘孩子的潛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是每一位鄉(xiāng)村教育工作者應該進行思考的問題。
一、立足本土,陶冶情操
農村的教學環(huán)境雖然沒有城市發(fā)達,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但是農村卻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因素,孩子們生活的地方更加接近于自然,更加能夠享受自然的樂趣[1]。正如新課標中所強調的,科技教育應當從周圍環(huán)境進行探索,提升學生自身的興趣,培養(yǎng)其探索發(fā)展的能力。也同時強調了對于小學生的教育應當注重他們的年齡特點,根據其自身的學習性質進行結合,采取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注重學科和生活之間的結合性。
農村孩子,從小就生活在田野當中,在大山中,在森林里,在溪流旁都有他們的身影。孩子們大多都是樸實敦厚的,心靈比城市孩子更加單純純粹。他們以昆蟲為友,和鳥兒為伴,他們熱愛著這一片養(yǎng)育他們的土地。科技教育不僅僅是對于高科技產物的認識,對于科學探索的體驗,也可以融入到大自然當中,這是農村科技教育的創(chuàng)新點所在,也是農村孩子們能夠享受到的來自大自然的給予。如果說什么才是最神奇的,最具有探索色彩的,無非就是宇宙和自然,既然無法探索宇宙的奧秘,為什么不利用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探索屬于孩子們的秘密呢?
在農村進行科技教育,完全可以帶領孩子們對大自然進行全新的感受,讓他們知道,為什么冬天小青蛙就會沒有蹤影,為什么到了春天雨就會伴著鼓聲而至,結合孩子們平時體驗到的自然,教授科學知識要比城市中對著屏幕觀看紀錄片,要形象的多[2]。帶著學生們走進田野,就可以觀察耕作,邀請農民伯伯對孩子們講述藏在農具當中的奧秘,學生也可以進行實踐,體驗農耕的快樂。不僅如此,回到課堂之上,利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小東西,利用簡單的科學原理就可以顛覆孩子們的普通認知,在教育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觀察昆蟲、植物的變化,都可以給孩子們作為教學實踐,讓他們自己愛上探索,喜歡上身邊的自然科學。長此以往,不僅可以完成科技教學還能夠幫助孩子們愛上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二、動手實踐,探索科學
基于農村現(xiàn)有的經濟水平,不適合開展過于龐大的科技活動,但是可以利用身邊的素材進行簡單的活動,比如組織孩子們疊小紙船,放在溪流當中,探索怎樣的小紙船可以行進的路程最長最遠,激發(fā)孩子的探索心理,讓孩子們能夠在腦海中形成思考。類似于此種模式的活動舉辦的越多,孩子們越容易形成看見一個科學現(xiàn)象就會提問為什么的思維,長久以來,就可以很好地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可以讓孩子們能夠更加勇敢的對科學問題產生疑問[3]。
三、團隊合作、積極探索
培養(yǎng)孩子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也是小學教育當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進行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不可能孑然一身、一意孤行,一旦如此,是很難達成科學成就的。進行科技教育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在進行科技教育的同時體會到團隊合作是多么的重要[4]。舉辦一項簡單的科學探索小活動,讓學生自由結組,分工為一下兩個方面:實踐操縱、觀察記錄。想要得到具有科學實踐效果的時間數(shù)據就需要孩子們進行分工和協(xié)作。只有能夠良好的進行溝通才能夠合理的進行科學探索,分工的好與壞會直接性的決定孩子們的實踐成果的好壞,多次體驗之后,還可以進行更多人次的團隊實踐工作,人數(shù)越多越是對于孩子們的團隊合作的鍛煉。
四、面向全體注重全體學生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要面向全體,要面向未來,不能夠單純地滿足一部分學生的興趣需要,還要進行全面的,合理化的調整和配合,發(fā)展成適用于全體學生需要的科技教育,在勞動、科學這些學科上更是應當加以充分的重視程度,讓孩子們的科學探索習慣逐漸形成,切不可因麻煩等個人原因就草草了之,讓孩子們無法體驗到科學教育的快樂。除此之外,學校方面也需要進行配合,根據不同的年級階段開展相對應的科學活動,讓孩子們的探索程度隨著年級的增長緩步提升。學校的日常教學當中也應當開展和科學相關的知識競賽,或者科技技能展示大賽等,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孩子們對科學發(fā)展的重視,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科學探索能力。
結語
科技教育不能夠忽略,不能因為教育資源的缺乏或者是教育設施的落后就推遲此類教育的發(fā)生,更不能夠因為單純的麻煩,就放棄這樣的教育,只有孩子們能夠具有探索的技能,能夠對身邊的現(xiàn)象提出疑問,祖國的未來才能充滿更多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才會有更多的從事科學的人,從細微上看是養(yǎng)成了孩子的探索習慣,從長久看來就是激發(fā)了科技從事者的潛能,就是在為國家的未來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夏金財. 農村小學科技教育的現(xiàn)狀及開展策略[J]. 青海教育, 2017(2).
[2]張之銀. 農村小學科技活動課教學現(xiàn)狀與教改策略[J]. 小學自然教學, 2001(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