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9年冬季的疫情,極為深遠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工作和學習。在國內疫情不斷向好的同時,海外疫情不斷惡化,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之中。為回應民眾需求、維護社會穩(wěn)定,在防控指揮部門的精心部署和安排下,大部分學校的初三、高三年級已經(jīng)有序返校復學,后續(xù)年級返校復課已納上議事日程。在相當長時間內,學生返校后的安全和防控事宜,成為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課題。
筆者所在的單位,是一所農村全寄宿制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三年級學生于五月中旬返校,居家三個多月的線上學習期間,因為各種原因,學生身上暴露出一些問題,給學校安全和防控事宜提出更大挑戰(zhàn)。如何應對這一挑戰(zhàn)?個人覺得,以疫情防控為契機,以課程為載體,首先要考慮的是重新塑造學生的生活理念。
一、健康與生活
在這場疫情中,人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健康與自由的寶貴。但當這兩者同時受到?jīng)_擊的時候,很多成人不由自主的反思,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做出改變,才能健康、快樂的生活。但我們的學生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尚來不及思考這個問題。這就需要老師有意識的滲透、感染、影響他們。
1、節(jié)制
生命最大的常態(tài)是無常,此次疫情就是最好的說明。面對無常,要學會有節(jié)制的生活,才有可能享受內心的安寧和身體的健康。首先要從我們的嘴巴上去節(jié)制。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論此次疫情是否和野生動物有關,人類在飲食上再也不能像過往那樣為所欲為了。國家適時出臺了野生動物保護法,這種調控和干預應該讓學生入腦入心,讓他們認識到飲食健康的重要性。言論自由,怕是永遠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君不見此次疫情進行中,美國諸多高官口出狂言,換來的只是自取其辱。其次,要從我們的行為上去節(jié)制?;ヂ?lián)網(wǎng)時代,萬物互聯(lián),信息的獲取空前方便。諸多社交軟件盤踞之下,幾乎讓手機成為了人體的器官之一。學生在網(wǎng)學期間,因為自制力差,極容易沉溺于網(wǎng)游、電影等而無法自拔。老師要做的,是給他們安排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動手、動腦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享受生活的樂趣。筆者所在的學校在網(wǎng)學期間堅持網(wǎng)上升旗,引導孩子秀廚藝、曬臥室美圖、給家長一個擁抱、清明祭祖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感恩
疫情阻擊戰(zhàn)中,中國毫無保留的展示了大國情懷和實力擔當,用最大努力確保了大多數(shù)人的生命安全。誠如基辛格在《論中國》中所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睙o論情況多么糟糕,無論有時候我們表現(xiàn)的有多么不堪,總有那么一群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醫(yī)護人員、解放軍戰(zhàn)士、公安干警、各級防控部門工作人員,在此次戰(zhàn)疫中成為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一大批企業(yè)家慷慨解囊,一大批志愿者迎難而上。當然,還有更多普普通通的百姓、職員,服從國家安排,集體居家隔離,都表現(xiàn)出了一個華夏兒女應有的素質。借助課程,老師應該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yǎng)他們學會感恩的能力。感恩我們的國家,感恩我們的社會,感恩我們的家人、老師,感恩我們身邊每一個人。只有學會感恩,才不至失去做人的良心和底線。
3、勇氣
多難興邦,眾志成城。面對災難,中國人一直以來都表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和勇氣。農村學校的孩子,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吃苦耐勞、抗挫能力日趨下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能有合理的應對措施,對學生身心成長異常重要。借助疫情防控契機,強化防控措施,細化防控要求。不斷強調戴口罩、勤洗手等一些具體要求,是對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錘煉。籍此,要引導學生在面對挫折、坎坷的時候,保持冷靜,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尋找對策解決問題。當然,在學校還可以有意識的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遇,與生涯規(guī)劃相結合,讓他們在學業(yè)上、生活中接受挑戰(zhàn),直面艱難,在不斷的撲騰中豐滿其羽翼,強壯其心志。
二、規(guī)則與秩序
此次抗疫歷程中,人們展示出來的一切行動聽指揮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舊有的規(guī)則有部分被打破,新的秩序逐步建立。學校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場所,重塑學生的規(guī)則與秩序觀就顯得尤為重要。
1、有序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學生進餐、上課、洗手、就寢、測溫等均要排隊進行,不能蜂擁而至,不能人群聚集。實質上,是告誡學生凡事要有序。校園安全演練中有一個場景是火災現(xiàn)場撤離,可以想象無序的狀態(tài)會帶來多么嚴重的后果。學生在校園一復一日的反復訓練、強化,培養(yǎng)他們排隊、禮讓的意識,會讓他們終生受益。
2、平衡
大自然自有一套生態(tài)法則,確保所有生物幸福美滿的生活在一起。但科技的日益發(fā)達讓部分人迷失了自我,人定勝天的膨脹感讓生活充滿了不確定和危險。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警告人們:“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痹谡?、地理、生物、歷史等學科知識的學習中,人地和諧觀的形成,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必要讓學生從小認識到萬物互生的道理,凡存在于這世界上的事物,必有其合理性。所有紛繁復雜的關系背后,不過是微妙的平衡法則在起作用。
3、追求
一個民族的進步和發(fā)展,需要有英雄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會成為年輕人成長路上的坐標,或者是燈塔。時下校園里的孩子,快捷吸收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里各種的信息,但他們沒有甄別和選擇的能力。在抗疫過程中,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以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在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奮進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在我們身邊鮮活的例子,用他們去激勵、鞭策學生,從小在他們心里種下善良、正義、向上的種子,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的有所追求、有所作為,可確保所有孩子健康成長為祖國需要的建設者或接班人。
以上,只是筆者在工作中一點兒淺薄的思考。在疫情防控和線下教學并駕齊驅的時代,我們永遠在路上。
作者簡介:鄭曉明,出生于1978年6月?,F(xiàn)就職于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高家堰鎮(zhèn)中心學校,任學校常務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