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育的不斷深化和改革,提出了對小學階段下的數學課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需要能夠加強對獨立思維能力訓練的重視和對小學生的重視,充分融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xù)探索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確保學生的學習體驗達到最高水平,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課程積極性,并將其與所學的舊知識聯系起來。為了自主地學習新知識做出充分準備,并通過一系列思考和探索逐漸掌握知識點,因此教師必須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并以此獲得學習數學所需的核心技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獨立思考能力
教師需要能夠設計與小學生的真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盡可能地處于熟悉情境之中來進行學習,以此實現對于數學課程中抽象知識的理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知識。同時數學課程的開展需要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進一步增強數學思維能力。
一、利用故事進行導入,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為了進一步提升現階段下小學高年級學生對新學習知識學習的興趣以及自我探索的動力,教師在根據年齡特征和小學階段下學生的愛好開設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對于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的發(fā)掘以此提高學生在現階段下的學習興趣諸如數學故事等等的內容,這些都是教師在數學課程中所需要能夠具備的特征。這樣在數學課程中進行故事導入,以激發(fā)學生對講座內容的興趣和好奇心,并使學生能夠根據過去的經驗自主構建和探索故事中包含的數學知識。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所學知識和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教師需要能夠在課程中進行有效的故事導入,抓住合適的時間用有趣的歷史數學資料滲透學生,并使用新的導入形式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逐步激發(fā)學生內在積極探索數學知識的愿望,從而提高整體學習效率,這也是教師在課程中需要能夠做到的重要步驟之一。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節(jié)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對學生進行有關于分數的故事導入,以此促進學生在現階段下的學習能力,實現學生自身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教師可以以微課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分數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指導自漢代開始人們就已經對于分數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開始用“分之…”來進行計算,通過對于數學歷史知識方面的情境導入,能夠讓學生對于課程知識內容的理解更加的透徹,以此促進學生在現階段下的發(fā)展與進步。
二、合理設計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為了能夠讓小學高年級階段下的學生具備初步的問題分析與探索能力,教師需要能夠在對于教材知識有一個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在班級中實際的學習水平來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規(guī)劃與設計,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這樣能夠在以學生為主導的情況知曉,對問題情境教學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在探索正確知識的過程中逐漸的讓學生在課程中的發(fā)展得到有效的提升與進步,與此同時,這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于解決問題的掌握與認知,促進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嚴格控制問題情境的難度,如果設置的過程過于復雜,學生不但難以進行全面的學習而且還很容易產生放棄心理,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則無法有效的提升學生在現階段下自身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只有設計出符合學生現階段學習能力水平的問題情境,才能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分析與探索,找出問題的主要因素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直到徹底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可以實現學生在現階段下的學習水平。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分數的加法與減法”這一節(jié)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說一說整數加法和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為什么要相同數位對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以此實現對于知識內容的學習。通過教師的指導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探索,讓學生能夠對于在同分母加減時分母保持不變,分子相加減這一知識點有清晰的認知。這樣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在現階段下對于課程內容的學習與探索,讓學生能夠初步具備對于問題的分析能力。
三、聯系生活展開教學,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課程開展中對于數學課程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與探究,教師需要能夠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之間進行有效的聯系,讓學生能夠通過生活現象來感知數學課程知識內容,因此教師在小學階段下的數學課程中,不僅需要能夠強化生活與課程之間的聯系,同時還要能夠將抽象的課程知識轉化為易于接受的內容,這樣能夠讓學生快速的理解課程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能夠更加快速適應數學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需要能夠深度發(fā)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讓學生能夠對于數學課程的開展具有一定的親切感,不再抗拒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同時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逐漸生動形象起來,引導學生結合在生活中的經驗來對課程內容進行獨立的思考與探究,以此實現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深層次思考,逐步的實現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理解能力的提升,這樣能夠讓學生能夠體會出數學知識在課程中的魅力,消除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知識的抵觸感,進一步鍛煉并且提升他們獨立思維的能力,實現學生自身行為方式的提升與進步。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節(jié)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與課程知識之間進行緊密的聯系,由于這一節(jié)課程與學生的生活也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容易的找出生活中的情境與課程知識進行結合。在課程開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就生活中的長方體與正方體進行回憶,讓學生說一下其中的不同。這樣通過學生日常所接觸的事物為切入點,有效的提升學生在現階段下對于課程內容的學習,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樂于投身于數學課程知識的學習。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能夠繼續(xù)探索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確保學生的學習體驗達到最高水平,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課程積極性,并將其與所學的舊知識聯系起來。為了自主地學習新知識做出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 白金.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探究[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2.
[2] 李先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3.
[3] 朱琳.試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109,111.
[4] 張風花.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5):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