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摘 要:這篇文章根據(jù)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的經(jīng)典電影作品分析伯格曼作為電影導演的天才之處,主要從其伯格曼的出身背景、戲劇生涯、文學天賦、視聽語言、宗教信仰、哲學思考、世界觀來對其電影世界進行分析,從而探究伯格曼的電影宇宙。
英格瑪·伯格曼生于1918年7月14日,他的父親恩里克·伯格曼是位虔誠的路德教徒,后來成為宮廷牧師,嚴肅無趣,而母親也性格孤僻,這導致英格瑪·伯格曼的童年生活壓抑又沉悶。在寂寞的童年生活里,他沉迷于巴赫音樂和史特林堡的戲劇,劇院最邊上的位置就是他躲避無趣現(xiàn)實世界的去處,他和藝術(shù)成為了最好的朋友。
一、天才如何長成
伯格曼青年時期就展現(xiàn)出了在戲劇上的天分,在斯德哥爾摩大學讀書期間,他參加各種戲劇小組或戲劇團體的活動,初顯鋒芒。離開學校后,伯格曼到南方哈辛堡市立劇院任專職導演,那座劇院本來快倒閉了,但伯格曼執(zhí)導的戲劇上演時常常座無虛席,拯救了劇院。伯格曼是一位優(yōu)秀的戲劇導演,盡管后來讓他聞名世界的是他的電影,但他始終喜歡自己作為戲劇導演的身份,他熱愛戲劇,這也是他的電影里始終充滿了戲劇感、舞臺感的原因。
伯格曼一生導演超過五十部電影,他最厲害之處在于他集編、導于一身,他的絕大部分影片的劇本出于自己之手,這也造就他成為“作者電影”的典范。他的劇本因具有極強的文學性而成為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文本,而他還因此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工作效率驚人,在拍攝《第七封印》的那一年,他還執(zhí)導了另外三部戲劇,后來在醫(yī)院住了兩個月,康復期間,他就寫成了《野草莓》,他對于工作的熱情是常人難以企及的。人們習慣認為天才源于天賦,但伯格曼的天才,更源于他自小大量閱讀,住在法羅島時,每天至少看三部電影,并始終保持著閱讀的習慣。他是個勤奮的天才。
二、天才之言
和安東尼奧尼、費里尼等歐洲著名導演一樣,伯格曼的電影藝術(shù)以其先鋒的電影表現(xiàn)技法、對人類的理性與非理性世界的探索而贏得“哲學電影”的贊譽,然而在所有這些先鋒電影導演中,伯格曼的電影對困惑生命的終極命題之拷問更始終如一。
在電影《第七封印》中,騎士對死神發(fā)問:“我要求上帝伸出手來,露出他的面容,對我說話,但他卻一直沉默,我在黑夜里向他呼喊,但是沒有任何回應。”伯格曼自己寫的劇本整體來說弱化了電影的敘事性和故事性,所以許多觀眾抱怨看不懂他的電影,伯格曼曾遭新生代瑞典導演批評,說他太中產(chǎn)階級且無趣,但他對于這樣的批評的回應就是拍出著名的“沉默”三部曲,臺詞更少,劇情更弱,因為他根本不關(guān)心那些不懂他在說些什么的人在說些什么。張藝謀在談起《野草莓》的時候就坦誠地說道:“我基本也沒有完全看懂?!蓖瑯拥?,北野武在最開始看伯格曼的《處女泉》時是當色情片來看,而且感到?jīng)]意思。不只是他們,看不懂伯格曼的人多了去了,伍迪·艾倫、斯科塞斯、科波拉對此卻解釋道,看伯格曼的電影需要一定的哲學知識,需要了解獨屬于北歐的文化背景。但難道普通人就真的無法理解伯格曼在說什么嗎,他深奧又神秘,但誰都沒法否認,他電影中的關(guān)于生死、宗教、愛恨的拷問是人類永恒的困惑,所以伯格曼是天才,是大師。
三、天才之鏡
伯格曼的電影語言約等于長鏡頭加面部特寫加明暗對比加疊化,這是傻瓜概括天才的公式。
看過伯格曼的電影的人,都驚訝于伯格曼對于色彩明暗的完美掌控,還有始終有趣的長鏡頭,最重要的是,真實到有些瘆人的面部特寫鏡頭?!隘}人”這個詞,用來形容伯格曼,是完完全全的褒義。他喜歡把鏡頭湊近演員的臉,將最真實的瞳孔,密密麻麻的雀斑,精致的毛孔,張弛的嘴唇放到觀眾眼皮子底下,觀眾總是能看到演員顫抖的頸動脈和永恒的凝視,那樣的鏡頭讓人永恒難忘。
伯格曼的鏡頭語言還有一個極大的特征,他瘋狂地運用疊化來做鏡頭間的轉(zhuǎn)換,從前期作品《不良少女莫妮卡》中便已運用純熟,不僅使得鏡頭轉(zhuǎn)化自然,更給電影營造一種夢境般詩意的氣氛。觀眾幾乎能在他的每部電影中看到那天然而美妙的疊化鏡頭,那是他在提醒你——喂,你在看伯格曼的電影!
在《假面》中,比比·安德森和麗芙·烏曼兩個人的臉同時擺在鏡頭面前,脖頸重合,那神情與姿態(tài),真讓人以為是屬于同一個人,那一刻,艾瑪真正變成伊麗莎白的一個分身。而開頭和轉(zhuǎn)折處那些前衛(wèi)的空鏡頭,精彩如電影史詩,但又如夢境。這也難怪伍迪·艾倫說:“伯格曼的電影是任何導演都想拍出的,哪怕只拍出其中一部?!?/p>
四、天才之孤
伯格曼的孤獨可以說是貫穿其漫長的一生的。在看《狼之時刻》、《秋日奏鳴曲》和《芬妮與亞歷山大》時,最能看出伯格曼自己,他隱居于法羅島的孤獨,他對于父母始終的抱怨和對其愛的追尋,還有永遠無法擺脫的壓抑、沉重的童年生活。他一生有過五段婚姻,這個數(shù)字看上去很可觀,但除此之外,她跟自己的御用演員哈瑞特·安德森,比比·安德森,麗芙·烏曼等都發(fā)生過激烈的愛情;他有七個孩子,但同陌生人一般。
以世俗的眼光看,他在情感方面并不是一個負責的人,他的內(nèi)心始終是孤獨的,隱居在法羅島上,他甚至在房子周圍砌起石墻以免登島人發(fā)現(xiàn)他的住處,足以看出他和外界的隔閡。始終沒有人能走進他的內(nèi)心,包括他幻想與之在法羅島長廂廝守的麗芙·烏曼。在法羅島的房子里,他的床頭柜、書桌等地方,現(xiàn)在仍有他失眠時所劃下的“信號”:“搭上一般大型班機,睡不著……好怕……好怕……” 他以他的孤獨,噩夢,疑惑,痛苦,對于死亡的恐懼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電影,他無法去愛,電影就是他愛的出口。所以李安才會在最迷茫的時候撇下劇組獨自前往法羅島,抱著伯格曼痛苦流涕、所以馮·提爾才會像愛父親一樣愛他……
伯格曼一直關(guān)注著人生旅途所提出的那些普遍的問題,他的影片常常在哲學上提出永恒的疑問,他在提出這些問題時不斷變換角度,他在影片中提出的生與死、善與惡、上帝與存在、愛與孤獨、死亡、嫉妒、藝術(shù)與宗教諸如此類具有哲學性的命題使得他的電影意蘊深厚,并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現(xiàn)在去看《處女泉》,《第七封印》,許多人會因為其中的舞臺感而發(fā)笑,但是在看完后卻深受震撼、心緒難平,因為伯格曼是天才,伯格曼永不過時。
(作者單位: 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