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甫作為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被后人譽為“詩圣”,他的詩歌常常被人們被認為是反映那個時代的歷史的。然而,在杜甫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他的妻子楊氏也被杜甫反復提到,并給讀者呈現(xiàn)出他們夫妻貧賤相守的美好畫卷。通過閱讀杜甫描寫其妻子的詩歌,我們可以看到他對自己妻子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肯定,以及夫妻相處的溫馨、和諧,從這些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杜甫妻子楊氏的性格特點。本文通過淺析杜甫妻子的形象,意在解讀楊氏性格在夫妻相處過程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并給當代女性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杜甫詩歌;妻子楊氏;夫妻相處
眾所周知,杜甫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偉大之處不僅在于其創(chuàng)作了許多流傳至今的詩歌,還在于他對自己妻子的情深義重。通過閱讀杜甫詩歌中描繪的夫妻相處的場景以及妻子的形象,我們可以看到杜甫妻子的一些性格特征,以及杜甫對妻子的肯定。我們從這些詩中看到詩人品質(zhì)高尚、忠于愛情,這在同時代的著名的詩人中,是很突出的。
筆者認為,杜氏夫婦的伉儷情深,除了和杜甫的深情專一有關,還和楊氏女子的性格有著極大的關系。本文將從幾個方面分析杜甫妻子楊氏的形象特點,這不僅可以從側(cè)面理解這位偉大詩人,還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關于夫妻和諧相處的感悟。
一、苦中作樂,營造詩意生活
杜甫在成都居住時,寫了一首著名的《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詩中描繪了夏日江邊清幽閑適的景象,村莊中的燕子、江上的水鷗、在水邊嬉戲垂釣的幼子構成了一片安寧閑適的景象。最讓人驚喜的是自己的老妻在紙上畫了棋局,準備和自己的丈夫手談消磨時光。
可見,杜甫妻子有一顆慧心,這種苦中作樂的慧心,可以把苦難的日子過成一首詩。在那個時代,顛沛流離的一家人,好不容易有了可以落腳的地方,這已經(jīng)讓人歡心。而他的妻子楊氏又是這般有趣——在畫紙上做棋局。
這不僅證明了杜甫的妻子能找到生活中的悠閑,對詩人的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更證明了二人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的,已經(jīng)把愛情轉(zhuǎn)化為濃厚的親情了。
從詩歌的字里行間,都能讀出杜甫寫詩時的那種歡樂和欣喜的心情,由此可見,其妻子楊氏真是那種有趣的女子,能苦中作樂,能保持一顆慧心,將清苦的日子營造出詩意的氛圍。
杜氏夫婦在成都草堂定居之后,杜甫還寫了《進艇》:
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坐北窗。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
當時的生活并不算富足,但夫妻二人坐小船閑游,也算是人生一件樂事,杜甫妻子果然是能苦中作樂有趣經(jīng)營生活的楷模。做妻子的擁有慧心,在生活中處處營造出詩意的氛圍,做丈夫的哪里能夠不歡喜、不輕松、不深情相待呢?
不僅如此,杜甫妻子還是那種別出心裁、與眾同樂會把生活經(jīng)營得十分有趣的女子。這在杜甫另一首詩《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撰》便可看出。詩中寫到:
竹里行廚洗玉盤,花邊立馬簇金鞍。
非關使者征求急,自識將軍禮數(shù)寬。
百年地辟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
看弄漁舟移白日,老農(nóng)何有罄交歡。
詩中的楊氏,陪伴著杜甫在成都草堂生活之時,和他一起準備東西去郊外野炊招待朋友。可見楊氏性格不僅苦中作樂的一面,也有與眾同樂的一面,并且也不缺乏浪漫情調(diào)和創(chuàng)造溫馨生活的情趣。
二、同甘共苦,不離不棄
杜甫在《北征》中這樣寫道:“經(jīng)年至茅屋,妻子衣白結(jié)。”這是杜甫對自己妻子楊氏生活情況的客觀描寫——衣服上都打滿了補丁。當時杜甫的經(jīng)濟情況也是比較拮據(jù)的,他的妻子能夠做到和他同甘共苦也確實不易。
在這首詩中杜甫詳細描寫了自己回家探親的一首詩,當杜甫跋山涉水趕回家以后,卻看到“床前兩小女,補綴才過膝”的景象。自己如花似玉的妻子穿著打滿補丁的衣服,而自己的兒女也是穿的非常不和身的衣服,這種親人相見的場面不禁使讀者心酸。從這首詩中的描寫可以看出,杜甫妻子的生活過得十分的困窘,而她能經(jīng)受住這份貧苦,照顧好和丈夫的的小家庭。
元稹所作的《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中明確說明:“夫人弘農(nóng)楊氏女,父曰司農(nóng)少卿怡,四十九而終”。可見,杜妻楊氏是官宦人家的女子,這樣一個從小不愁吃飯穿衣的女子,在與杜甫成婚以后卻過著這般困窘的生活,但是她卻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不離不棄。
正如杜甫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所述,當他困居長安時,“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過著挨餓受凍的窮苦生活,甚至出現(xiàn)了“幼子餓已卒”的人間慘劇,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孩子都因為饑餓而失去生命,其生活之困苦不言而喻,但是她并沒有退縮,依然夫唱婦隨。
楊氏能夠經(jīng)受苦難的性格,其實也加深了杜甫對他的愛,在杜甫的《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中他寫道“何日干戈盡,飄飄愧老妻?!痹娙嗽诟袊@不知戰(zhàn)事何日才能停止的時候,也真心發(fā)出感嘆說覺得自己愧對妻子,覺得自己對妻子做的太少。
這種對妻子真情實感的流露,在當時的詩人中并不多見,可見杜甫對自己妻子的感情確實很深。也從側(cè)面證明了杜甫的妻子楊氏確實是一個能和丈夫同甘共苦、不離不棄的好妻子,正是這種能夠和丈夫一起經(jīng)受苦難的性格,才使得夫妻雙方的感情加深。
三、知書達理,理解丈夫的喜和憂
在人和人的相處之中,感同身受的理解最難得。但是杜甫的妻子卻做到了,她知書達理,所以能懂丈夫的喜和憂,能為丈夫的喜而喜,為丈夫的憂而憂。
在公元763年,唐軍徹底消滅了安史之亂的叛軍,杜甫得到這一消息的時候欣喜若狂,正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所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弊稣煞虻臑閲沂聭n而憂,為天下的事樂而樂,而做妻子的也能陪著丈夫一起歡喜、一起憂心,這是十分難得的。
前文提到過詩人的妻子楊氏出生于官宦人家,所以是飽讀詩書的女子,正是這樣一種知書達理的性格形象,才使得楊氏在夫妻相處的過程中,能夠有同理心去理解、去感受自己丈夫的喜怒哀樂。
總結(jié)
總之,在杜甫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其妻子楊氏被反反復復提到,在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挖掘一些詩人妻子的性格特征,以及夫妻雙方的相濡以沫和雙方的忠貞不渝。詩人在詩歌的字里行間表達了一點一滴他對妻子的關心和愛,在詩歌中也透露出妻子對他的體貼和關心理解,可見杜甫對自己的這位妻子十分滿意。這確實和上文提到的楊氏性格分不開,雖然歷史發(fā)展、科技進步到今天,但筆者認為當代女性也有必要學習楊氏的這些好性格,才能更好地經(jīng)營自己的感情和婚姻。
參考文獻
[1]?(唐)杜甫撰.宋本杜工部集(全五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
[2]?蔡川右.杜甫和他的妻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1986,(04).
[3]?郭藝丁.杜甫詩歌中妻子性格特征淺析[J].劍南文學,2012,(11).
[4]?肖阿如.論杜甫詩歌中的“妻子”形象[J].長江師范學院報,2013,(03).
作者簡介:宋思靜,女,漢族,1996年出生于四川鹽源,現(xiàn)為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專業(yè)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