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少年時代,多愁善感的我經常會被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所感動,流下眼淚。流著淚讀書,是我們那個時代司空見慣的事。現(xiàn)在的我,也讀到過一些令人感動的書,但我卻不再像少年時代那樣輕易流淚了,心中的感動仍在,眼淚卻變得吝嗇。
我常反問自己,同樣是閱讀,現(xiàn)在的淚點為什么高了呢?各種因素都有吧。從個人角度來分析,走入社會這些年,有了太多復雜的經歷,心靈已經不再像少年時代那樣敏感與單純,遲鈍之心便不會輕易感動;從社會角度來說,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感情也就不再那么沖動了。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有很多偉大的成就,但也有物化的功利和拜金,很多人崇尚的是“不相信眼淚”。
哭泣不完全是懦弱的表現(xiàn),它還代表著善與同情。一個不再輕易哭泣的人,固然可以被稱為是一個堅強者,但同時,他的內心也缺少了一份悲憫情懷。作家王開嶺說:“哭泣是因為靈魂的真實,是精神嚴肅和強烈震動的結果。一個對生命特別忠誠與虔誠的人是無法抑制住哭泣的?!?/p>
當我們打開一本書時,忽然淚流滿面,那是因為我們又找回了少年時代的純真;當我們心中柔軟的一隅還能被書中的情節(jié)打動,說明我們的靈魂中還保有善良的精神向度。當我們重新學會哭泣的時候,說明我們又重新學會了愛這個世界、學會了愛這個世界上的人、學會了愛我們自己。
不要總是強調現(xiàn)實的各種情形已經使我們心靈老化、使我們不再感動,那是因為我們自己失去了率真。帕斯卡爾告訴我們:“我只贊許那些一面哭泣一面前行的人!”
(摘自《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