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舒月
摘 要:眾所周知,小學生文明行為是一種頗為重要的德育教育內(nèi)容。截至如今,小學生在其所表現(xiàn)出的各種日常行為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意識不足、觀念淡薄乃至于家教缺失之類的問題。從上述內(nèi)容出發(fā),提出相應的教育策略以推動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此法除了能夠幫助小學生構建自身的文明行為習慣體系,并在這一過程中最大程度上加強小學生所具備的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養(yǎng)成教育 小學生 文明行為習慣
長久以來,養(yǎng)成文明行為習慣一直都是重要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內(nèi)容,也是學校德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之后呢對這樣的狀況,教育部甚至專門出臺了相應的文件,可見國家對此方面的重視程度之高。
1 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成因和現(xiàn)狀
1.1 觀念淡薄
作為重要的文明禮儀傳播場所,學校是現(xiàn)代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傳播陣地之一。新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也自然要以學校為最主要載體。但是,社會教育迄今為止一直以知識傳授作為主要內(nèi)容。學校長久以來都將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學習知識作為主要工作,而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如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之類)方面卻基本上都是沒有被學校教育所涉及,基本上都是以“樹大自然直”作為指導思想。由此可見,社會學校至今依然唯“應試教育指揮棒”馬首是瞻。
1.2 家教缺失
長久以來,社會家庭教育所存在的缺失問題已經(jīng)成了人所共知的事實。一直沒有解決的留守兒童隔代寄養(yǎng)等問題體現(xiàn)出的弊端也越來越“表面化”。社會家庭向來沒有太高的文化素質(zhì),在教育尺度、教育準則等方面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度”,經(jīng)常有非寵溺即苛刻的極端教育現(xiàn)象。統(tǒng)而言之,很多社會家庭都會由于一系列的客觀原因而形成的不良循環(huán),家長也沒有真正承擔起“孩子第一任老師”這一嚴肅的職責。
1.3 觀念沖突
社會經(jīng)濟越來越快的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愈發(fā)多元化等為代表的諸多社會因素都很大程度上沖擊了我國的社會發(fā)展。各種新奇的觀念和前所未見的事物使得社會不再滯后,也不再封閉——凡此種種,都給還沒有形成完善教育體系的社會帶來迷茫和無所適從之感。以至于很多不恪守文明的行為在社會不應有地被看做“張揚個性”,在這樣的狀況下,價值觀尚未牢固建立的學生自然在習慣養(yǎng)成教育方面面臨極大的危機。
2 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判定
若欲更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所應掌握的各種文明行為習慣,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活動就在于對文明行為做出相應的界定。第一,在學習這一領域,作為學生應積極回答問題、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yè),保證同學之間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關系,彼此互敬互愛、相互幫助;第二,在思想領域上,學生除了要熱愛祖國和人民之外,還應努力踐行《小學生守則》等規(guī)范類文件,在生活中體現(xiàn)出應有的“正能量”;第三,文明行為準則還有很多涉及生活方面的內(nèi)容,需要教師、家長等諸多方面一起對學生加以引導,幫助起到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3 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家校合作教育策略
3.1 落實教育內(nèi)容
因為家庭等方面的原因,社會學校相比于城市學校所擔任的教育責任要高出很多。在如今很多人覺得“四有新人”目標已經(jīng)不合時宜的背景下,社會的教育現(xiàn)實卻要求各方依然要以“四有新人”作為最主要的教育的內(nèi)容——其能夠涵蓋社會教育活動的幾乎所有方面,講究的是令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夠嚴格要求自身,從而使得其內(nèi)在素質(zhì)的提升獲得外部力量的推動,這一狀況一方面能夠緩解社會學校所存在之道德教育嚴重缺失的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好地符合社會學生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實狀況。由此,學校才更應在學校的宣傳欄中體現(xiàn)出文明行為習慣方面的教育,班級也應相關地開辟各種“文明角”等空間。若條件允許,學校還可創(chuàng)編有關于文明禮儀的校本教材,由此來幫助學生修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等方面習慣。
3.2 營造文明氛圍
就家庭層面來說,由于眾多的現(xiàn)實原因,家庭往往難以有效地承擔學生文明教育活動的“主要職責”。然而這樣的狀況并不等于家庭教育可以缺失。作為學校方面,應在此領域體現(xiàn)出主動且積極的態(tài)度,和家庭形成打造育人環(huán)境方面的“同盟”。不管是何人在施行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方面均應和其形成更加主動的聯(lián)系,提供適當而正確的引導給家庭教育。此方面最好的一個辦法就在于家訪活動——教室可以在其間全面了解學生狀況,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和城市家庭相比,社會家庭中未成年人的撫養(yǎng)者往往更加“雜亂”,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于家訪形成檔案卡,由此來對學生情況形成更加直接的印象,并進一步增進家校間感情,最大程度上加強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這一方面所獲得的實效,由此來引領學生能夠身處“全方位教育”環(huán)境之內(nèi),將文明行為“無意識化”。
如:為了保證文明禮儀教學活動能夠獲得更好的落實,教師可以專門組織班級學生的家長,構建“禮儀家委會”這樣的機構來給教育學生文明禮儀這一方面活動建言獻策。除此之外,學生園方面還要定期開展“親子禮儀學習活動”,由此來保證學生能夠在文明禮儀學習的過程中“平添”更多、更具質(zhì)量的學習樂趣和家庭氣息。除了這些內(nèi)容之外,作為教師還要以“親子課堂”這一形式來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開展有關的禮儀小游戲等類型活動,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增添學生和父母之間應有的親密感。
3.3 緊密聯(lián)系檢查
因為目前我國的家庭中獨生子女占據(jù)較大的份額,故而家中的長輩一般都會對后代表現(xiàn)出過多的關愛,甚至在很多方面嬌縱學生。自古“溺子如殺子”,此種行為自然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各種消極思想和行為。而這樣的家庭關系也自然難以真正有效地開展各種文明禮儀方面的“針對性教育”,需要教師在開展親子互動的教育中,盡可能多地引導家長將過分關愛學生這一小家態(tài)度加以扭轉(zhuǎn)。若欲有效地達成此目的,作為教師可以組織家長和學生同步參與“禮儀訓練”等類型的活動,由此來有效地幫助家長對先前的錯誤教育理念做出糾正,并在其間使得學生真正意義上感受到家長本應具備的權威。
每個人都有一種動力叫做“自我完善”,尤其是學生的求好趨上心理更是明顯。作為教師,應順應學生的這種心理,給學生養(yǎng)成文明行為習慣這一方面提出相對更好的要求。而教師為代表的一眾成年人在其中則應充分保證自身在社會文明建設這一方面的表率“力度”。贊美和鼓勵學生的各種積極活動。眾所周知,養(yǎng)成行為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為此學校方面應將班級的各項評比和文明行為逐漸形成緊密掛鉤,并設立示范崗、值日崗之類,讓學生參照標準來評價和約束自己,也可通過考核評比把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推行下去,使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文明行為風氣。
例如,教師可以倡導家長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學生園的“禮儀知識競賽”中,以搶答的方式來完成禮儀知識的學習,這樣大班學生在學習、掌握豐富的禮儀知識的同時,還會在活躍的氛圍中對父母的表現(xiàn)感到自豪,進而在心中樹立起崇拜的高大形象,主動以父母為榜樣。除了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活動的形式,教師也可以組織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展示的活動,讓家長評價學生學習禮儀知識的成果,讓親子互動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真正地共同發(fā)揮良好的教育作用。
4 結(jié)語
統(tǒng)而言之,小學生文明行為是一種頗為重要的德育教育內(nèi)容。截至如今,小學生在其所表現(xiàn)出的各種日常行為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意識不足、觀念淡薄乃至于家教缺失之類的問題。為此,才更應結(jié)合小學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形成文明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 趙虹元.教師缺席:學校儀式教育的固化與蛻變[J]. 中國教育學刊. 2018(04).
[2] 寇秋霞.儀式教育:一種傳播正能量的教育形式[J]. 遼寧教育. 2017(12).
[3] 譚燕清.基于人才培養(yǎng)的學校儀式教育芻論[J]. 成才之路. 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