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鴻文等
偶然或必然?——兒童戲劇和偶戲的互生應用
臺灣FunSpace樂思空間實驗教育教師,兒童劇評人? ? 謝鴻文
每個孩子都有過幻想游戲,用想象賦予物品生命,也許是隨手拿起的布偶娃娃,或是積木搭建成的物體,假裝它們會說話、會行動,甚至某些有心靈創(chuàng)傷的孩子還會借由幻想轉移自己的焦慮、不安等消極情緒。凱文·亨克斯的繪本《阿文的小毯子》里,小老鼠阿文有一條從他還是小寶寶的時候陪著他的小毯子,不管走到哪都要帶著它,仿佛只有這個“朋友”在才安心。
把這種幻想和想象加以延伸并借用偶來呈現(xiàn),以實現(xiàn)情感的抒發(fā)或觀點的表達,這就是兒童劇的創(chuàng)作雛形。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偶的本義是:“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則注曰:“偶者、寓也。寓于木之人也?!眱扇怂越蕴峒芭寂c人之間的關系,但“寓于木之人也”則把偶局限在木偶制成,以現(xiàn)代的觀點來看就不合時宜。
傳統(tǒng)偶戲主要有木偶(傀儡戲、木偶戲等)、影戲(皮影、紙影等),發(fā)展到現(xiàn)代,偶戲的材質(zhì)類型十分多元,1980年后還出現(xiàn)了一種以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為原型,將其融入創(chuàng)作的偶戲名為物品劇場(Object Theater)。兒童劇在發(fā)展過程中也不斷將各類型的偶戲納入其中,大大豐富了其表現(xiàn)形式與內(nèi)涵。
由此來看,兒童與偶、兒童劇與偶戲的關系本就密切,但一出兒童劇在創(chuàng)作構思之初,為何引入偶,如何使用偶,如何決定全部角色都用偶,還是由人操演偶,抑或人偶同臺演出,其實這很難有確定的原因和答案。影響以上選擇的,有時是偶然的靈感,有時是當下的直覺。以我個人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來看,有些角色在寫劇本時便已設想到表現(xiàn)類型與方式,比如有的角色需要穿越時空,激發(fā)觀眾對角色的幻想和想象,又或者所處的情境距離我們的年代較為遙遠,那么,這樣的角色以偶的方式呈現(xiàn)就更合適,因為偶能表現(xiàn)出很多真人無法呈現(xiàn)的動作。如若讓真人表現(xiàn)飛翔,勢必得懸吊鋼絲,這就會多一些工程與耗費,也要考慮劇團的人力與經(jīng)費是否能夠負擔。一旦預設用偶演出,創(chuàng)作者便會與導演和制作人討論方案的可行性,若可行,就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間讓演員與導演調(diào)整、修改出最適合的偶的動作。這樣的戲往往劇本里不用明說太多的動作指示,只敘述一個情境也無妨。
我與臺灣偶偶偶劇團合作的兒童劇《蠻牛傳奇》是用人偶結合的方式演繹的,這部劇的故事背景處于20世紀60年代的臺灣農(nóng)村,主角是一頭桀驁不馴的蠻牛,在設計之初我們便決定用偶來展現(xiàn)。為了突出蠻牛的特點并達到擬真效果,這頭牛在形象上就不能小巧可愛化,所以偶設計師孫成杰與莊育慧參考了英國舞臺劇《戰(zhàn)馬》中馬的形體去設計。這樣一來,舞臺上便展現(xiàn)出擬真的牛偶,演員在與牛偶互動時,需要通過想象賦予它蠻橫、不馴的性格,表演時如對待一頭真的牛一般。需要注意的是,創(chuàng)作者決定用偶的方式呈現(xiàn)后,這出戲就必然要以偶為本位去思考和設計,例如:燈光要照在偶身上,而不是操偶演員身上;舞臺布景也要考慮以偶形體的大小量身定做。總之,面對當前偶的多元形式,兒童劇還有很多有趣的內(nèi)容可以開發(fā),我們也希望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豐富、有趣的戲,探索更多戲劇表達的可能。
探索戲劇的演出形式
兒童劇導演,? 臺灣偶偶偶劇團團長? ? 孫成杰
兒童劇的演出形式多樣,有話劇、歌?。ㄗ⒅馗璩记桑?、舞劇、歌舞?。ǔ屋^通俗流行)、啞?。瑒。?、偶劇、魔術劇等,每一劇種都有各自的魅力與獨特性。面對兒童劇中多元的演出形式,應如何選擇最適當?shù)姆绞皆忈尮适???jīng)驗豐富的創(chuàng)作者在決定一出劇的演出形式時,通常有著非常強烈的直覺,這種第一感覺往往決定了這部劇該如何演出。還有一種情形就是先決定演出形式,再來尋找合適的故事。這兩種方法在劇團的創(chuàng)作與經(jīng)營上也會經(jīng)常用到,比如討論年度計劃時,我們首先會征詢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愿,或考量目前的營運或市場狀況,從而推出具有特色的作品。
此外,文本與角色的特性也是考量演出形式的重要依據(jù)之一。例如筆者根據(jù)臺灣民間故事改編的《好鼻師》,主角是一位聰明但好吃懶做、愛吃甜食的年輕人,有一次他摔腫了鼻子被村民們嘲笑,于是騙大家說這是土地公賜予他的神奇鼻子,能靠“聞”解決任何問題。沒想到的是,在各種巧合之下他真的解決了許多問題,甚至還幫皇帝找到了失竊的玉璽。最后,皇帝為表達感謝,下令用蝦子的胡須編成一座天梯讓好鼻師爬上天庭。招搖撞騙來的成功無法持久,事情敗露后,好鼻師被天神推落凡間,粉身碎骨后變成小螞蟻。
那么,這場重頭戲“爬天梯”該如何呈現(xiàn)呢?創(chuàng)作初期我們就圍繞它討論了很多,因為必須考慮演出場地的技術條件。若是用真人扮演好鼻師,對安全性及技術性是很大的挑戰(zhàn),成本也會提升很多。但若是使用戲偶,爬天梯的過程就可以充滿各種創(chuàng)意與可能性,成本也會降低很多。既然如此,使用何種形式的偶便成為我們下一步考慮的問題,這就需要分析“好鼻師”這一角色的特性——他需要擁有靈活的動作,并能與真人演員對戲。經(jīng)過討論,我們選擇了較為大型、需三人一起操作的執(zhí)頭偶。在決定了主角的演出形式后,劇本、舞臺、音樂、舞蹈、燈光、服裝等各項設計,就可以此為出發(fā)點展開工作。
近幾年,國內(nèi)外的兒童劇場還出現(xiàn)了一種獨特又受歡迎的演出形式:物品劇場(Object Theater),或稱物件劇場,以未經(jīng)加工的物品為主要道具,運用其造型及功能,通過演員的聲音與操作使其成為劇中角色,是一種利用物品完成表演的演出方式。例如一支鉛筆,在演員的操作下能變成火箭,演出火箭升空的過程;一把剪刀可化為翩翩起舞的蝴蝶等。物品劇場由于造型抽象又富童趣,能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因此極受歡迎。我在2001年創(chuàng)作了一出物品劇《小木偶的大冒險》,劇中使用了各種工具、木塊等生活中較常見的物品。這在當時是一個創(chuàng)舉,推出之后大受歡迎,觀眾非常喜愛這種演出形式并詢問是否還有類似的作品。于是,我們開始思考將此作為劇團的特色及發(fā)展方向。
由于物品劇場大多是用隨手可得的物件來創(chuàng)作,我便想到了紙張。紙的工藝作品相當多,例如折紙、紙雕、剪紙、立體雕塑等,而我想嘗試一個沒有人做過的、用全新的方式來呈現(xiàn)紙張?zhí)匦缘淖髌贰尲埑蔀檠莩龅闹黧w,表現(xiàn)出各種“可能性”。這樣的目標讓我們吃足了苦頭,整整花了六年時間才摸索出最終的表演形式:將紙張用“卷”的方式做造型,然后組合成各種可操作的角色,并讓整個成形的過程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紙張是現(xiàn)場卷起來使用,松手之后又可以卷成不同的造型,這樣就達到同一張紙不斷變化的神奇性,就這樣,兒童劇《紙要和你在一起》就誕生了。
劇中可以看見演員們用三角形與長方形的紙張卷出各種物品并扮演角色,例如將紙卷成笛子狀扮演吹笛人,將紙張組合成一艘大船的形態(tài)表演出海航行,再發(fā)展成水下世界,各種生物徜徉在大海中(紙張創(chuàng)作的生物們可再聚合、重組成另一生物),之后又遇到暴風雨(紙條成為大海浪),船員被沖上岸后遇見各種陸地生物……舞臺上50多種角色、裝扮全都是用8張全開的紙張變化而成。
《紙要和你在一起》于2007年推出后,再一次受到觀眾的喜愛與肯定,并受到世界各地藝術節(jié)組委會的邀請,足跡踏遍歐、亞、非三大洲十余個國家。2015年于英國愛丁堡藝穗節(jié)(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是世界最大的藝術節(jié)日)演出時,被BBC評選為當年藝穗節(jié)最佳親子節(jié)目之一。近年來也在中國大陸地區(qū)多個藝術節(jié)演出,并獲選優(yōu)秀劇目獎與最佳創(chuàng)意獎。
以上的創(chuàng)作實例可以說明創(chuàng)作者與經(jīng)營者是如何思考、決定一出戲的演出形式。然而,對于票房等商業(yè)考量以及觀眾的接受程度,我個人認為必須要有點冒險精神、擇善固執(zhí)。一如西方學者所言,戲劇創(chuàng)作者也是教育家,應該帶領并教育觀眾走向正途,千萬不要媚俗、隨波逐流。所以,跟著大環(huán)境有所變通地走是需要的,但重要的是抓住創(chuàng)作的靈魂。
目前,兒童劇的演出形式多元,不同的劇場規(guī)模會有相對應且適宜的演出,觀眾可以自行選擇喜愛的劇種前往觀賞。在選擇兒童劇時,可以提前了解這出戲和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有些戲著重聲光效果,有些重視視覺效果,有些偏重娛樂效果, 每出戲都各有特色,可以從多角度激發(fā)兒童的感知體驗。但我認為,除了關注劇目本身的表現(xiàn)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作者所傳遞的觀念與精神。例如莎士比亞的作品,幾乎被所有劇種詮釋過,每一劇種都會帶來新的刺激與感受,但無論何種形式都無法改變原著中所要傳遞的精神與探討的議題。所以,演出形式只是一種詮釋劇作的方式,劇作本身才是選擇的重點。
在劇場,認真對待每一位小觀眾
話劇演員、 兒童劇演員? ? 謝? 婧
作為一名話劇演員,我曾參加過上百場兒童劇的演出。給小觀眾演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不會像成人觀眾一樣理性地看戲,而是會第一時間給予我們最直接的反饋,表達最真實的情感,有時候讓人措手不及。不過,孩子們真摯的眼神、熱烈的掌聲、演出結束后的擁抱,對演員來說都是最大的褒獎和鼓勵?,F(xiàn)在,我還是一位四歲男孩的母親,這樣的雙重身份,讓我對兒童劇有著非同一般的情感。
從孩子呱呱落地開始,作為父母的我們就想把所有美好的事物帶給他們,藝術也許就是最好的禮物。我們讓孩子去了解藝術,不是為了培養(yǎng)一個藝術家,而是希望孩子在綿長的生命中,孤單的時候有取暖的火,困惑的時候有求索的路,迷茫的時候有排解的茶。我認為,戲劇就是最適合孩子感知和體驗的藝術形式。
兒童劇(child play)是觀賞內(nèi)容符合兒童審美的戲劇,它融合了音樂、肢體、語言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可以滿足各個年齡段兒童的藝術需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說:“兒童劇表演應該與成人戲劇表演一樣,或者只能更好!”這是因為,兒童劇的受眾群體是心智還處于成長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感受力比成人更豐富,對新鮮事物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更為重要的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有著獨特的發(fā)展特點和觀劇需求,因此,兒童的年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劇目的演出形式、故事發(fā)展以及表演尺度。藝術創(chuàng)作者和表演者應盡量滿足各個年齡層兒童的觀劇需要,為每個年齡段的兒童編排適合他們身心發(fā)展的戲劇。
1~2歲的寶寶主要通過感官接受刺激,注意力持續(xù)的時間非常短,他們還不能完全理解較為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因此,該階段的兒童劇多以感官刺激和肢體表演為主。演出形式應該是簡單有趣的,語言表達是親切溫柔的,場景設計是充滿趣味和想象的。同時,需要演員和小觀眾有近距離的交流互動,觀演時間以30分鐘內(nèi)為宜。
3~4歲的兒童隨著動作能力的發(fā)展,認知和語言能力也進入快速發(fā)展期。他們愛模仿、愛嘗試,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唱歌和律動,有充足的藝術表現(xiàn)欲。這個階段的兒童劇可以用簡明的語言幫孩子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內(nèi)容可以天馬行空,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光影劇、人偶劇、肢體劇都是很好的選擇。在演出過程中,這些小觀眾隨時會跑上舞臺喊出他們的心聲,這很考驗演員隨機應變的能力——要時刻觀察小朋友的反應以便做出靈活調(diào)整。
5歲以上的孩子更愿意挑戰(zhàn)極限,喜歡說“我能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jīng)能獨立思考,看戲的時候會產(chǎn)生很多“為什么”。他們還熱衷于扮演各種角色,對于各種藝術形式的接納度也越來越高,并且可以了解整個故事的發(fā)展和邏輯線索。因此,音樂劇、繪本劇、童話劇、多媒體感官劇更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給這一階段兒童看的劇,故事人物可以更多,情感可以更豐富,因為這些小小的人兒已經(jīng)能與整部戲的發(fā)展感同身受了。
總之,戲劇工作者要站在兒童視角,尊重他們的感知和認知方式,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我?guī)戳怂松械谝粓鲅莩觥赌骸ば强铡?,這是一部多媒體感官互動的親子劇,整場演出沒有臺詞,演員用肢體和舞蹈配合場內(nèi)的燈光和音樂,與孩子一起體驗沙漠、海浪、月光、星空和潮汐。整個舞臺就是神奇的魔毯,周圍的小朋友都有機會走上舞臺觸摸、跳躍,身臨其境地感受藝術的魅力,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到了三四歲,我相繼帶他看了《早安!南美》《噓……磅!》等劇,發(fā)現(xiàn)他非常享受看戲的過程,回家之后會反復和我說起戲里的情節(jié),同時對兒童劇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和渴望。令我驚訝的是,這個小小的觀眾能讀懂藝術的美,并且有自己的獨特視角——他知道散落的羽毛像雪一樣,代表純潔;他說躺在地上仰望星空就想起了媽媽,并對我說:“媽媽,我愛你!”這是戲劇傳達給孩子的情感,它默默陪伴著孩子成長,或許留下的只是星星點點,但我相信,它們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縷光,照亮孩子的路。
最后,作為一名演員,我覺得表演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太大,他們可以接受和欣賞各種各樣新鮮的形式。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可以濫用孩子的信任來滿足成人的物質(zhì)要求,戲劇應該站在平等的立場,認真對待小觀眾,幫助他們尋求對美的感受能力,發(fā)展藝術審美,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這才是藝術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在劇場, 陪你慢慢長大
戲劇發(fā)燒友, 兒童家長? ? 徐? 婷
豆豆很小的時候,我便帶她到飯米多蔻親子劇場看戲,木偶劇、紙板屋劇、創(chuàng)意人偶劇、腳踏車物件劇、裝置動畫音樂劇、創(chuàng)意游戲踢踏舞劇、科學星際穿越劇……每場劇的票根都被我當作稀世珍寶收進豆豆的成長檔案。陪伴豆豆追劇的時光讓我明顯感受到形式多樣的兒童劇對她的影響,同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也住進了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這個小孩不僅懂得有滋有味地享受戲劇,也在無憂無慮地陪伴豆豆成長。這種直擊心靈的享受讓我更加努力地平衡工作與生活,繼續(xù)行走在快樂充實的育兒道路上。
看了這么多兒童劇,豆豆最喜歡的是加拿大裝置手影劇《影子夢工廠》,因為里面的角色都來源于生活垃圾,當這些生活垃圾在藝術家近乎完美的演繹下變換成各種光影偶,不僅讓孩子有了“生活垃圾可再利用”的意識,也激發(fā)了他“變廢為寶”的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生活的戲劇總是使人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同時也便于孩子模仿或自創(chuàng)。在豆豆身上,我看到了這部童趣滿滿的手影劇對她觀察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從那以后,豆豆開始關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有一次,她將水培的風信子花擺在一張由淡紫色廢紙折成的立體紙盒上,取名“豆豆鮮花禮盒”,風信子與陽光照出的影子相映成趣,這是她眼中的生活之美。還有一次是在有陽光的午后,我們母女二人在公園散步時,豆豆突然停住腳步,神情專注地在鋪滿鵝卵石的小道上演起“豆豆樂園”手影戲,在她的小小世界里,似乎一草一木都能引起她極大的興趣和想象。尤其令我驚喜不已的還有一張張創(chuàng)意畫,我不禁感嘆:當藝術遇上生活,孩子果真變得潛力無限!
后來,我們還追了加拿大冰屋音樂故事會《北極光》,這真是一部令我終生難忘的好??!在這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里,兩位藝術家不僅帶我們領略了北極的浩瀚之美,也向我們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第一次,豆豆對著話筒直面藝術家,大膽提出了她的疑問。坐在她身后的我深切感受到她對戲劇的迷戀與喜愛,她專注于劇情去思考,好奇心又促使她勇敢地表達所感所想。這部音樂劇讓我再一次感受到她對戲劇、對音樂的熱情。那陣子,我們一起討論北極圈、北極光、因紐特人與冰屋、 因紐特人的歌謠……時至今日,哼唱起因紐特人的動聽歌謠,我們的內(nèi)心依然倍感充盈。這就是優(yōu)秀藝術家?guī)淼暮脛?,賦予孩子們探索世界、探索藝術的激情。在這場美好的音樂劇之后,豆豆還參加了戲劇營,迄今為止,她在飯米多蔻參加了《百鳥朝鳳》《野獸國》《森林之子》三場戲劇演出。每一場的表演,我都看到她對不同角色的理解,對戲劇的熱愛,還有對同劇小伙伴的尊重。這不正是兒童劇賦予她的精神財富嗎?
在我看來,不論何種形式的兒童劇都應遵循“兒童至上”原則。一部尊重孩子的劇,必定會讓孩子更加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我想,每一位在劇場長大的孩子,除了擁有一顆被愛滋潤的心,也會擁有對戲劇、藝術的渴望與追求。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天馬行空的想法會滲透在生活的一個個微小細節(jié)里。戲劇給了他們對生活更豐富的感知力,讓他們擁有了尋找平凡生活中的趣味與美好的能力。正如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所言: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后退,也不在過去停留。親愛的豆豆,就讓媽媽在劇場陪你慢慢長大,成就更好的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