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葆
在重慶市江北區(qū)塔子山文峰塔下,有一個生產“洋火”(火柴的舊稱)的工廠,名叫豐?;鸩駨S。豐?;鸩駨S是洋火廠街的第一家火柴廠,重慶造的知名火柴就出自這里。該廠于何年開辦,何人所為?洋火廠街又是怎樣形成,如何消失的?本文將探尋其背后的故事。
火柴業(yè)的三次壟斷經營
1888年,人們集資在江北溉瀾溪長江邊的塔子山上修建了文峰塔。然而,文峰塔建好后并未給當地百姓帶來時運,于是有人提出開辦洋火廠。他們認為,洋火不僅比“燧石”“火絨”取火方便,而且百利而無一弊。就這樣,豐?;鸩駨S在依山傍水的溉瀾溪邊、塔子山下創(chuàng)辦起來。
洋火是舶來品,在重慶自生產出來后走進了千家萬戶。從1889年至1942年的50多年間,曾出現三次洋火的壟斷經營。每次壟斷被打破,便會新生一批火柴廠。據說,豐裕火柴廠是在第一次壟斷被打破后出現的。
1889年,有人在塔子山長江對岸的王家沱開辦了一家火柴廠,兩年后,這家火柴廠的主人又在市區(qū)大溪溝開辦第二家。據《重慶市志第四卷(下)》記載,這兩家火柴廠“集股銀3萬兩,招工三四百人?!薄爱a黃磷火柴1.4萬箱,營業(yè)額達25萬兩銀?!蓖瑫r,清政府批準“2廠專利25年”,并規(guī)定“川省地界不得踵設爭利。”于是,重慶火柴市場出現第一次壟斷經營。
但由于國門早已洞開,重慶被列為開埠地,各路資金涌入火柴業(yè),壟斷被打破。之后,重慶火柴市場被這兩家火柴廠和后起的四家火柴廠瓜分,其中包括豐?;鸩駨S。
1907年,重慶火柴業(yè)成立統(tǒng)銷公司,計有六家。在統(tǒng)銷公司中的豐?;鸩駨S越辦越好,名聲越來越大。因火柴統(tǒng)銷公司是當時火柴業(yè)壟斷經營的行業(yè)寡頭,于是出現了火柴業(yè)的第二次壟斷經營。
1918年,第二次壟斷的局面被打破,“《四川火柴章程》發(fā)布,取消火柴合立公行?!睒酥局鸩窠y(tǒng)銷結束,市場放開。
1942年4月,抗戰(zhàn)時期的重慶市場實行火柴管制,中國火柴專賣公司應運而生?;鸩駥Yu公司的成立,宣告重慶火柴市場又一次進入壟斷經營時期。由于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導致一批火柴廠紛紛倒閉,而豐裕火柴廠卻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直到重慶解放。
史料中的廠和街
豐?;鸩駨S于何年開工,規(guī)模有多大?筆者查遍資料,一說1890年,一說1902年。據1993年版的《重慶市江北區(qū)志》記載:“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朱元海即在溉瀾溪創(chuàng)辦豐?;鸩駨S……”而石體元(曾任重慶市長潘文華秘書、重慶市政府秘書長兼教育局局長等職,1953年任重慶文史研究館館員)等著的《重慶市略志》107頁載,“重慶的制造火柴工業(yè),以豐裕廠為最早,即1902年。月產火柴150大箱(每箱7200小盒,每盒70支)。當時火柴產品分硫磺、響火兩種,后有安全火柴的制造”。
《重慶市志十三卷》記載,豐?;鸩駨S“有員工440人,其中學徒童工200人”。生產“福壽桃”牌火柴,暢銷川東數十縣。附近的貧苦婦女幼童,可到廠內“擺簽”,不能離家者可把火柴盒領回家做工,亦可掙得工資。在1936年重慶大學學生調查存稿中,則有“重慶市當年用煤29.4萬噸,其中有該廠用煤600噸”的記載。
豐?;鸩駨S創(chuàng)辦后,人們在溉瀾溪修建了不少廠房和住宅,形成了“洋火廠街”。當時因火柴業(yè)興盛,這里人來人往,店鋪林立,洋火廠街的名號更是遠近聞名。在1982年編《重慶市江北區(qū)地名錄》里記載并指明了洋火廠街的方位和范圍:
塔山村,在塔山路東側。原名洋火廠街,后名工農路。因位于塔子山山麓,1981 年更為現名。
溉瀾溪三村,在塔山村西側。原名洋火廠街,后名工農路。因緊靠溉瀾溪正街,以序數更為現名。
由此得知,塔山村、溉瀾溪三村都是由洋火廠街演變而來。洋火廠街有多長?當初在此創(chuàng)辦的工廠還有蹤影嗎?
據史料記載:“從明清時開始,街境沿江有一條人行石板路,直至解放前,這條石板路都是街境連接三洞橋、江北城和唐家沱的重要人行道。由于年代久遠,現大部分已毀壞。另街境內從朝陽橋起,過馬路口到今天的塔山村,自抗戰(zhàn)時期始修有一條簡易公路,至解放初期還是街境的一條重要通道。后由于亂建房屋,該路被擠占。由于歷史原因,這條路有一公里多已被毀壞?!?/p>
“1988年8月,街道承頭,組織街境單位出資修建溉瀾溪朝陽橋至塔山腳下的塔山路。該路為水泥路面,全長410米,耗資14萬元多(其中區(qū)城鄉(xiāng)委撥款41000元),于1989年竣工??⒐ず笃嚳捎晌逄坡分苯娱_到塔山腳下的塔山村?!?/p>
那時,洋火廠街改名塔山村,編有門牌號碼1至200多號,街上曾有溉瀾溪派出所、江北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以及一大批居民住宅。被譽為“寸灘籍的共和國將軍”詹忠富,于1941年出生在這條街即塔山村206號。
如今,此地已是一片樓盤,在北濱二路盡頭往里走,還有20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待拆遷的宿舍樓。
豐?;鸩駨S和火柴業(yè)伴隨著重慶的新生。1953年后,“區(qū)管100人以上的工業(yè)企業(yè)有10戶”,豐裕火柴廠位列其中。后來,隨著火柴業(yè)的發(fā)展歸并,重慶最終保留了三家火柴廠,即重慶火柴廠、江北火柴廠、合川火柴廠。改革開放后,火柴業(yè)在重慶漸行漸遠,曾經鼎盛的洋火廠街也逐漸被人遺忘。
在重慶江北,除了豐?;鸩駨S外,還有1925年在三洞橋(一說江北城火神廟)創(chuàng)建的“江巴火柴官廠”,熊克武、但懋辛于民國初年在長安廠(今長安集團)大營門左側開辦的“燮和火柴廠”,1945初申翰輝在三洞橋金廠溝創(chuàng)辦的“重華火柴廠”。這些火柴廠的興起,是重慶火柴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象征。
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