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媚英
他嚴管細抓,組織制定了一套科學有效的風險防控體系機制,實現公司連續(xù)安全生產6733天(截至2020年6月30日);
他潛心鉆研,累計獲得科技獎勵10多項和國家專利11項,有力助推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他勇挑重擔,帶領臨時黨支部開展抗疫復產突擊戰(zhàn),用12天時間完成承包商計劃20天完成的133項任務;
……
他就是“廣東省優(yōu)秀共青團員”“廣東省技術能手”“南粵技術能手”“廣東五四青年獎章提名獎”獲得者,廣東粵電云河發(fā)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河發(fā)電公司”) 安生部部長米輝。
沒有金鋼鉆,不攬瓷器活。憑借著扎實的理論知識、執(zhí)著的熱情干勁,米輝在電廠一線摸爬滾打16年,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解決一個又一個的難題,闖過一道又一道的難關,他在電力事業(yè)上精業(yè)篤行,在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中大顯身手,彰顯出一名電力技術尖兵的責任與擔當。
強責任、抓落實
超低排放改造助力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
對燃煤電廠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是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的一項重要舉措。2017年開始,米輝作為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項目總負責人,主導籌劃實施四臺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目前,3、4、5、6號機組均改造完畢,實現NOx、SO2和粉塵排放指標均達到天然氣機組的排放水平。
因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時間跨度長、涉及作業(yè)面廣、施工難度大、作業(yè)風險高,米輝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樹立安全發(fā)展理念,時刻謹記“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以安全為前提,不能有絲毫疏漏”,精心策劃,嚴管細抓,組織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承包商風險防控體系機制,為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安全實施保駕護航。
特別是2019年8月7日開工的6號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恰逢國慶70周年重點安全保障窗口期,工程安全推進更要未雨綢繆,確保萬無一失。為了確保風險防控體系機制能在現場得到貫徹落實,米輝以身作則,連續(xù)上班200多天,扎扎實實、盡心盡責地下沉到項目建設一線,狠抓現場安全生產。
“在裝機施工過程中,因受空間限制,孔柱只能依靠人工開挖。21米深的洞,工人一天也就能挖1米。這項工作難度大、風險高,必須強化風險管理,才能有效規(guī)避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但參與作業(yè)的農民工并不服從安全管理,要求他們作業(yè)時系安全帶,他們就是不系,覺得不方便也不習慣。為了這事,他們有的甚至干了一天就不想干了。”米輝說,為此他和團隊想了很多辦法來促生產和保安全,一方面積極做工人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還開創(chuàng)性地制定和實施了勞動競賽方案。
當時,施工現場總共有11個工作組參與挖孔樁。在溝通過程中,發(fā)現這11個工作組都是夫妻檔,男的在地下挖土、女的在地上搬土,2人一天的收入是300元。男工人不聽勸,米輝就將女工人組織起來開會,設身處地地給她們說明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并請女工人回去各自做通她們丈夫的思想工作。與此同時,米輝還特地向公司申請了一筆經費,通過開展勞動競賽進一步引導工人提高安全意識、落實安全措施。勞動競賽每周評比一次,只要工人們的安全措施落實到位,就可以額外得到500元的獎勵。通過正面促進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工人的積極性,保障了項目安全推進并順利竣工。
由于米輝及其團隊工作得力,項目安全管理成效顯著,2019年12月28日國家能源局專門發(fā)文對云河發(fā)電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進行表揚。
巧構思、深挖潛
技術革新助推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云河發(fā)電公司3、4號機組容量小、能耗高,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深入,競爭力不斷下降。米輝憑借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不斷開拓思路,深耕挖潛,通過技術革新持續(xù)降低燃料成本,推動企業(yè)降本增效提高競爭力。
當前電力供應步入富余期,暫停部分電廠機組時有發(fā)生。機組關停啟動系統(tǒng)時,油耗越大電廠運行成本相應也就更高。為此,米輝積極向先進電廠取經,主動籌劃3、4號機組小油槍技術改造,組織制訂實施小油槍使用規(guī)范及注意事項等多項技術措施,使機組啟動油耗從26.5噸/次降至14.5噸/次,大大降低燃油成本。項目改造投入了40萬元左右,不到半年就已收回成本,可以說,這是一次小投入換來大效益的改造。
無獨有偶,米輝主導開展的3、4號機組摻燒印尼煤節(jié)能降耗科技攻關,僅僅投入不到70萬元對設備進行改造,同樣收獲了非常可觀的回報。
由于國內煤炭供不應求,價格日益攀升,使用煤價遠低于國內煙煤的印尼煤摻燒,成為了大多數電廠大型機組降低煤炭成本的主要手段。但印尼煤在小型機組中的運用卻并不為多見。這主要是因為印尼煤具有高揮發(fā)分、易燃易爆等特性,現有小型機組摻燒印尼煤面臨較大技術難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米輝帶領技術團隊,潛心鉆研攻關小型機組摻燒印尼煤難題。通過設備改造、優(yōu)化制粉系統(tǒng)運行方式,消除燃燒高揮發(fā)分煤易爆炸的安全風險,機組成功摻燒印尼煤比例高達33%,云河發(fā)電公司成為國內同類機組首個高比例摻燒印尼煤的企業(yè)。極大降低燃煤成本,僅2019年云河發(fā)電公司合計節(jié)省生產成本約4000萬元。
此外,為實現通過大數據系統(tǒng)模擬分析300兆瓦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運行參數指導設備運行,落實日常生產的深度節(jié)能減排目標,由南方電網和云河發(fā)電公司共同立項的“大型CFB鍋爐氣固兩相燃燒特性的熱態(tài)大規(guī)模并行數值模擬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正式實施。米輝作為公司指定的項目技術負責人,提出并指導利用CPFD算法,建立統(tǒng)一的多相流模型,提升了全熱態(tài)下大型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數值模擬的精度和計算效率,并精準應用于實際生產中,為鍋爐的深度節(jié)能減排提供了一種可靠的數值模擬預測和指導手段。該項目獲得2018年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多年來,米輝通過科技攻關產生的技術成果豐碩,累計獲得集團級科技獎勵10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和國家專利11項,有力地助推了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敢擔當、善作為
帶領臨時黨支部打贏抗疫復產突擊戰(zhàn)
云河發(fā)電公司6號機組大修及超低排放改造項目,關系到為云浮各行各業(yè)復工復產提供穩(wěn)定電源,按既定計劃,需于2020年3月初完成改造,恢復電力生產供應。
2月初,正值6號機組大修及超低排放改造項目的關鍵時期,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近九成項目承包商員工無法返回公司,原定復工時間被迫延遲,6號機組復產變得遙遙無期。面對這近乎無解的難題,云河發(fā)電公司黨委喊出了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的口號——“承包商員工無法回來,項目工作就由我們公司的黨員帶頭頂上”。
2月20日,抗疫復產臨時黨支部成立,米輝臨危受命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面對“工期緊、任務重”“疫情防控風險”“缺乏專業(yè)技術指導”“替代員工工作磨合時間長”等種種難題,他沒有退縮,迅速帶領32名黨員,下沉生產一線,全面接管項目各個環(huán)節(jié)共計133項任務。在他的帶領下,臨時黨支部迅速凝聚起攻堅克難的力量,爭分奪秒地開展抗疫復產突擊戰(zhàn)。
那段時間,米輝每天8點前就已將當天的工作安排、任務通過微信發(fā)給每一個支委,安排妥當后便深入到項目工作點協(xié)調各項工作。午飯時間,又和各班組負責人簡單碰頭,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下班后,還有各種總結會、匯報會、分析會等著他。于是,他經常把自己“釘”在廠區(qū),幾乎每天近半夜才下班回家。
“當時也沒想太多,一心想著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集結新的施工力量安全高效地完成項目工作。不過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還是挺不容易的?!泵纵x說,項目核心除塵設備采用的是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專利產品。這個設備比較大,直徑有12米,安裝還比較復雜。在明確供應商專業(yè)技術人員不能到場后,公司的技術攻關小組通過自主學習安裝圖紙、連線廠家技術人員進行遠程視頻指導,一點點地琢磨并把設備組裝起來。
經過12天的加班加點、連續(xù)奮戰(zhàn),抗疫復產臨時黨支部于3月2日安全優(yōu)質地完成所有收尾工作和調試工作,6號機組具備啟動條件,比原承包商計劃工期縮短了8天!3月4日21點20分,6號機組正式并網發(fā)電,成功恢復電力生產供應,圓滿完成了抗疫和復產的重任。
面對疫情,米輝用實際行動發(fā)揮出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用堅強的毅力、頑強的斗志、踏實的作風、過硬的技術為社會防疫、經濟平穩(wěn)運行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