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確的排列組合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就像統(tǒng)率,如何安排好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尤其考驗教師的能力,要教學中善于探索和研究,從全局的角度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統(tǒng)籌法 排列組合 課堂效率 時事導入 溫故知新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數學家華羅庚的“統(tǒng)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它的適用范圍極其廣泛,在企業(yè)管理和基本建設中及關系復雜的科研項目的組織與管理中都可以適用,我想研究的是這種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如何應用呢?他用一個例子來解釋這種數學方法,這種方法的核心就是要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壺茶喝。當時的情況是:開水沒有,水壺要洗,茶壺,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葉也有了。怎么辦?
辦法甲:洗好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開的時間里,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等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乙: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洗水壺,洗茶壺茶杯,拿茶葉。一切就緒,灌水燒水,坐待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丙:洗凈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坐待水開,水開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葉,洗茶壺茶杯,泡茶喝。
上面哪種方法更好顯而易見,當然這種數學方法也可以對我們思政學科的教學有指導性作用,對我們的課堂管理也有很多的幫助,我們可以試著在教學中使用這一方法來提高教學的效率,將課堂教學的活動計劃好、組織好、實施好,在教學活動的順序和時間上做好統(tǒng)籌,做好環(huán)節(jié)上的排列組合。
教學統(tǒng)籌法就要統(tǒng)籌好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不僅統(tǒng)籌好自己,還要統(tǒng)籌好學生,以前聽課的時候看到許多教師喜歡逐一問學生記憶情況,被提問的學生固然很幸運,沒有被提問到的學生可能會覺得很僥幸,我們是不是可以創(chuàng)新一下提問的方式呢?比如在遇到需要學生記憶才能掌握的知識的時候,讓學生之間采取互動的方式來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讓同桌調動同桌,互相提問,采取兵幫兵的方式進行。我通常采用讓左側同學向右側同學提問,然后右側同學再向左側同學提問,同桌能夠回答出來的,再幫同桌舉手向老師示意。這樣班級所有的學生積極性都能調動起來了。我甚至會讓一名學生站起來隨機點一名班級的學生來回答問題。
思政課的課時較少,所以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避免課堂教學內容的單一,我也會設置多種活動形式,達到豐富課堂目的。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首先是時事導入,我提前將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都會有小組長,由課代表督促按小組的順序每節(jié)課進行時事播報和溫故知新內容,一般情況下前一組課前進行時事播報,后一組進行溫故知新,其他小組對兩個小組的情況進行評價,有時候我會讓小組成員逐一進行展示,有的時候會讓小組派個代表來進行展示,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生的評論的內容包括播報的語速、儀表等等,對于組長和課代表教師會進行積極的認可。
設計活動時,一開始很多學生對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上出現了很多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比如有的學生對播報情況進行評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不會評論,我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引導和培訓,一開始課上活動很浪費時間,我知道這需要慢慢調整,得給學生一個適應的時間,可慢慢的,經過了兩輪訓練之后,活動的時間控制在了5分鐘左右,活動實現了常態(tài)化和規(guī)范化。
還有一個活動就是溫故知新,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復習和鞏固已學內容的重要手段,同時事播報一樣,實現了高效。當然每節(jié)課完成后要進行課堂的檢測,有時候甚至要在課堂上進行訂正,課堂的訂正環(huán)節(jié),我可能用的時間要多一些。所以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覺得非常的充實,有的學生曾說:老師怎么感覺思政課過得特別的快。我覺得學生的這種感覺就是對我的積極認可,因為只有充實了才覺得時間過得快。以上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不斷統(tǒng)籌兼結果。
道德與法治學科自修改以后,內容擴充了很多,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統(tǒng)籌好教學的時間,在教學中要有側重點,不能一味的追求面面俱到,而且很多知識理論性很強,學生不容易理解,這時候我們就要學會要選擇性的設置教學活動內容,統(tǒng)籌好自己的教學進度,統(tǒng)籌好教學內容,努力幫助學生掌握好教學的重點,做好難點的突破,通過以點帶面,發(fā)揮“線”的牽動作用。
只有不斷的統(tǒng)籌好自己的教學設計,才能知道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才能有教學整體的觀念,才能合理的安排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作為教師才能有內容可以反思。我們有的教師在談到自己的教學時能侃侃而談,可也有的教師沒有說多少就會覺得言盡詞窮。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統(tǒng)籌一下各個環(huán)節(jié),其實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從統(tǒng)籌上來講,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多備一些,多做一點,這不僅僅是一種教學需要,更是教師自我成長的一種需要。這些年我養(yǎng)成一個習慣,就是每次在備課的時候會多備一些教學內容,在上課的時候,在進度快一些班級,多備出的內容可以在這個班級多滲透一些,我們可以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做適當的取舍。
我們可能很難實現面面俱到式的教學,即使這樣做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因為這樣的教學會抹殺學生的能動性,如果教師把所有的事情都幫學生做完了,那么學生去做什么呢?給學生選擇的權利尤其重要,統(tǒng)籌的時候也要大膽的放手,比如說每次在講作業(yè)訂正的時候,我會問學生哪個題需要教師講解,給大家兩分鐘時間自己看一下哪個問題自己可以解決,哪個需要問老師,哪個同學之間就可以解決等等。
統(tǒng)籌法是一種理論,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的去實踐,這樣我們才能在實踐中檢驗,在檢驗中改進。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勇于嘗試,勇于探索,更要學會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有所進步。
參考文獻:
[1]劉天祿.《統(tǒng)籌學概論》[M].中國商業(yè)出版社出版 2004.03
[2]劉朝鋒、王晶.《教師如何開發(fā)學生的潛能》[M].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0.11
黑龍江省虎林市安興學校 張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