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珍,劉張飛,王國聰,張永安,崔 潔,李旭東,米建軍,宋亞民
(1.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00;2.河南平原光電有限公司,河南 焦作 454001)
激光主動探測系統(tǒng)是利用光學瞄準鏡對照明激光的“貓眼效應”對隱藏在復雜背景中的光學瞄準鏡進行主動探測。自20世紀80年代“貓眼效應”原理在軍事領域首次應用以來,激光主動探測系統(tǒng)就以更高的定位精度、更遠的探測距離和更快的探測速度在國內外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美歐等西方發(fā)達國家已將激光主動探測技術應用于車載、人員便攜、艦載和機載等激光偵察告警系統(tǒng)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國內激光主動探測技術起步相對較晚,目前多應用于單兵手持、車載等領域[1-3]。
激光主動探測系統(tǒng)主要由照明激光光源、基于CCD探測器的探測接收組件、信息處理組件、掃描機構等組成[4-7]。其中,探測接收組件作為激光主動探測系統(tǒng)的關鍵部件,除了要具備較大的探測視場外,還需具備較高的目標角分辨率,同時,系統(tǒng)設計時還要壓縮光學系統(tǒng)體積,減輕探測系統(tǒng)質量。由于照明光源視場、光斑均勻性,及CCD 傳感器響應度、分辨率限制,傳統(tǒng)的單孔徑成像系統(tǒng)已經無法同時滿足大視場和高分辨率的需求[8-10]。因此,提出采用雙視場(雙孔徑)、雙CCD拼接獲得較大視場范圍的方法,在保證系統(tǒng)小型化、輕量化的基礎上可提高系統(tǒng)的探測效率。國外對CCD 焦平面拼接技術的研究比較成熟,但國內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在該領域的研究與歐美發(fā)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近年來,有學者提出一種多鏡頭外拼接的方法,把多個獨立鏡頭成像所得的多幅圖像拼接成一幅圖像來獲得較大視場的高分辨率圖像,從而提高系統(tǒng)的探測效率[11-16]。
本文基于某激光主動探測系統(tǒng),提出一種由兩組8°×6°視場的光學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視場拼接,實現(xiàn)15°×6°視場要求的雙視場拼接探測接收系統(tǒng),同時滿足探測距離、探測效率與探測角分辨率技術指標要求。單視場采用分光棱鏡分光的形式進行CCD 拼接。由于本系統(tǒng)涉及視場拼接、光路折轉、CCD拼接等,裝調難度較大。為合理安排裝調流程,避免裝調過程反復,本文對所設計的光學系統(tǒng)進行了分解和分析,對裝調方法和裝調步驟進行了詳細設計,對各裝調步驟的精度指標進行了分配。重點對單組系統(tǒng)內兩條折轉光路的光軸平行性和焦距進行控制,并利用專用工裝儀器對兩組光路的拼接視場進行精確調試。
根據某激光主動探測系統(tǒng)總體指標和外形尺寸要求,該系統(tǒng)通過兩組體積較小的光路拼接來獲得較大的視場,同時為了控制系統(tǒng)的軸向長度并提高探測效率,單組光學系統(tǒng)設計為兩路折轉光路以便進行CCD 拼接。單組光學系統(tǒng)如圖1所示。主要由前透鏡組、分光棱鏡、平面反射鏡、后透鏡組、窄帶濾光片、2個光譜響應度不同的CCD組成。通過分光棱鏡快速采集不同光譜波段的目標及背景的回波信號,并在信息處理系統(tǒng)中進行光譜信息融合,提取“貓眼目標”信息。
圖1 光學系統(tǒng)圖Fig.1 Optical system diagram
光學系統(tǒng)主要性能指標見表1所示。
表1 光學系統(tǒng)主要性能指標Table1 Main performance indexes of optical system
根據光學系統(tǒng)的性能指標要求,結合光機零件的加工和裝調水平,單組光機結構設計模型如圖2所示,視場拼接后的探測接收系統(tǒng)三維模型如圖3所示。單組光機結構主要由前透鏡組、結構本體、帶座分光棱鏡、帶座反射鏡、隔圈、后透鏡組(兩組)、CCD探測器(兩組)等組成。
圖2 單組光機結構圖Fig.2 Structure diagram of single-group optical mechine
單組光機結構中,前后透鏡組中各光學透鏡的軸向定位間隔通過修切隔圈來保證,前后透鏡組光軸之間的夾角通過結構本體的精密機械加工以及調整帶座分光棱鏡、帶座反射鏡來實現(xiàn)??紤]到該光機結構涉及分光棱鏡、平面反射鏡的安裝調試以及前后透鏡組焦距的測量等裝調因素,系統(tǒng)反復調整環(huán)節(jié)多,裝調流程長,有必要對其裝調方法及流程進行詳細設計。
圖3 探測接收系統(tǒng)三維模型Fig.3 3D model of detection and receiving system
該探測接收光學系統(tǒng)由兩組相同的光學系統(tǒng)拼接而成,裝調時需首先完成單組光學系統(tǒng)的兩路光在可見光波段下的光軸平行性調試、焦距以及分辨率調試,然后進行兩組光學系統(tǒng)視場拼接調試。根據系統(tǒng)總體指標要求,結合裝配現(xiàn)場試驗條件對單組光學系統(tǒng)的裝調流程進行詳細設計,單組光學系統(tǒng)的裝調流程圖如圖4所示。
根據圖4所示的裝調流程以及系統(tǒng)總體指標要求,對各裝調步驟的光學指標進行了計算分配。各主要裝調步驟需達到的精度要求如表2所示。
圖4 單組光學系統(tǒng)裝調流程Fig.4 Alignment process of single-group optical system
表2 主要裝調步驟精度要求Table2 Accuracy requirements of main installation and adjustment steps
2.3.1 分光棱角和反射鏡的裝調
裝調分光棱鏡及反射鏡需要的儀器和設備有:可調工作臺、工裝平面反射鏡以及500 mm 焦距前置鏡。
將安裝了帶座分光棱鏡和帶框反射鏡的結構本體固定在可調工作臺上,放置在500 mm 焦距前置鏡前方(前置鏡和結構本體位置見圖5),將工裝反射鏡的非反射面靠緊結構本體A面,從前置鏡目鏡觀察工裝反射鏡的自準直像。通過調整工作臺,使結構本體A面的反射光(即工裝反射鏡的自準直像)與前置鏡分劃中心重合,此時結構本體前組透鏡光軸與前置鏡光軸平行,固定結構本體和可調工作臺。然后將工裝反射鏡的反射面靠緊結構本體的B面,通過調整帶座分光棱鏡的位置,使結構本體B面的反射光與前置鏡分劃中心重合,此時后透鏡組Ⅱ光軸與前透鏡組光軸垂直,為保證前透鏡組和后透鏡組間的光軸對接精度,要求光軸折轉精度達到90°±30″,即自準直像偏差小于1′,隨后固定帶座分光棱鏡。同理,將工裝反射鏡的反射面靠緊結構本體的C面,通過調整帶框反射鏡的位置,使結構本體C面的反射光與前置鏡分劃中心重合,此時后透鏡組Ⅰ光軸與前透鏡組光軸垂直,為保證前透鏡組和后透鏡組間的光軸對接精度,要求光軸折轉精度達到90°±30″,即自準直像偏差小于1′,隨后固定帶框反射鏡。
圖5 分光棱鏡和平面反射鏡的裝調示意圖Fig.5 Alignment schematic of dichroic prism and plane mirror
該環(huán)節(jié)調試方案的確定需要在設計時充分考慮,設計結構本體需要對安裝面,調試需要的工藝面(A、B、C面)提出平面度及垂直度的要求,才能保證調試精度。另外,調試的難點在于分光棱鏡與反射鏡在調試過程中需要反復調整,2個方向兼顧。
2.3.2 系統(tǒng)焦距及分辨率調試
分光棱鏡和平面反射鏡安裝調試完成后,安裝前透鏡組和后透鏡組,通過焦距測量儀測量系統(tǒng)焦距,組合焦距滿足f′=(52.7±0.3) mm后,安裝帶支架的CCD;調整CCD 前后位置,通過焦距為1 600 mm的平行光管和鑒別率板測量系統(tǒng)分辨率。成像分辨率需達到CCD探測器的理論值,即CCD成像分辨率優(yōu)于51″。
拼接模塊的調試主要是對安裝在一起的兩組光路進行俯仰軸的一致性調節(jié)和兩組光路拼接視場大小的調整。該過程調試所需的儀器設備有:拼接模塊工裝支架、反射式平行光管、電源、工裝顯示器、鉛垂線、臺燈。調試方法及原理如圖6所示。在拼接模塊兩組光路中各取一個CCD 同時連接電源與工裝顯示器;將鉛垂線置于平行光管焦面十字靶板處,并用臺燈照亮鉛垂線和十字靶板;通過工裝顯示器觀察,調整兩組光路之間的夾角,使顯示器觀察到的兩條鉛垂線之間夾角≥7.5°;分別調整兩組拼接光路的俯仰位置,使工裝顯示器觀察到的靶板十字水平線與工裝顯示器電子分劃水平線重合。為滿足后續(xù)圖像拼接的要求,從CCD可觀察到靶板十字水平線與工裝顯示器電子分劃水平線平行偏差不大于9.6′,即每組成像單元從CCD 觀察到的靶板十字水平線與工裝顯示器電子分劃水平線平行邊緣偏差不大于2個像素。最后將兩組拼接光路固定在一起。
圖6 拼接模塊調試原理圖Fig.6 Schematic of splicing module debugging
按本文所提出的裝調方法和流程進行光機裝調,各步驟中達到的裝調誤差如表3所示,均滿足設計指標要求。
表3 主要裝調步驟的誤差Table3 Error of main installation and adjustment steps
按本文所提出的裝調方法和流程進行產品裝配和調試,每組成像單元中的2個CCD 匹配裝調滿足后續(xù)圖像處理要求,最終測得系統(tǒng)焦距52.7 mm,拼接后視場為15.2°×6.2°,滿足設計指標要求。
本文介紹了一種由兩組視場為8°×6°的光學系統(tǒng)拼接為15°×6°視場的光學系統(tǒng)的裝調步驟及方法,根據裝配精度要求和現(xiàn)場試驗條件設計了詳細的裝調流程。根據實際應用中對系統(tǒng)的要求,重點對系統(tǒng)單組兩路折轉光路的光軸平行性和兩組拼接光路的光軸一致性進行控制,對拼接后的探測接收系統(tǒng)視場大小進行精確調試,測試結果滿足水平視場15°要求。
該探測接收系統(tǒng)集成到激光主動探測系統(tǒng)后,經過外場試驗驗證,滿足15°×6°全視場無假目標,100 m~3 000 m 無誤警與虛警的總體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