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州友誼百貨的王經理忙著巡店,隨著商場的各個門店開始搞直播,商場的直播頻率已經高達每月60場。
友誼百貨的“傳統(tǒng)”是每年一場大型“練兵”,而今年的主題是“新主播的銷售技巧”,每位導購員都需要掌握直播技能,這已經被納入了她們的日??己?。
隨著全民直播的熱情不斷高漲,今年的“618購物狂歡節(jié)”更成為直播帶貨的高潮。不僅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提早爭奪明星和企業(yè)家下場帶貨,“抖音”以及快手的電商野心也讓這場大戰(zhàn)火藥味更盛。
互聯網的“風口”誰都不愿意錯過,連與電商直播不相干的公司也開始高調入局。但在火藥濃厚之地,卻沒有微信的身影。
這并非微信缺席,而是在去中心化的結構下,商家的直播間星羅棋布地散落在微信生態(tài)內,用戶看不見熱火朝天的直播帶貨,所以一切都顯得“靜悄悄”。
然而,靜謐之下一股潛流已然形成。隨著商家數字化轉型,不少企業(yè)已經把生意搬進了小程序,而直播插件的推出,讓微信內龐大的私域流量有了新的出口。
雖然微信內的直播生意“靜悄悄”,但2019年微信小程序年交易額已達8 000億元,同比增長160%。
反觀競爭對手,今年“抖音”與快手相繼確立電商GMV目標,二者交易額合計約為4 500億元,剛過2019年小程序交易總額的一半。
而當“抖音”和快手以短視頻直播為支點撬起電商業(yè)務,組建自有供應鏈時,微信卻堅稱不做電商,這又是為何?
顯然,微信加入直播功能,并不是想做淘寶(也做不成淘寶),而更愿意將工具平臺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
最后,當“抖音”、快手借直播帶貨沖擊主流電商的地位,坐擁12億用戶的微信做直播的邏輯是什么?這股潛流又將帶來怎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