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雙軍
摘要:新課程給初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增加了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為滿足教學要求,實現教學目標的完善,本文結合微課、思維導圖、課程資源開發(fā)等對初中生物教學展開了有效性策略探究分析。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7-0215-01
生物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在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教學要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掌握有效的生物學習方法,學會運用生物知識對生活進行探索。因此,為契合新課程教學理念,倘若沿用傳統(tǒng)講授法為主,不僅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學習興趣,還無法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也就是說,教師要轉化教學模式,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在微課輔助、思維導圖引導中進行教學深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自主預習學習習慣,鍛煉其思維能力,在教材研讀與資源拓展中使得學生能夠得到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綜合培養(yǎng)。
1.踐行新課程理念,在微課導入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自主預習學習習慣
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教師要結合知識傳授培養(yǎng)學生良好自主預習學習習慣。而微課導入的運用就有效完善了這一教學目標,所謂微課就是教師針對教材某一重難點或者學習新知之前進行的視頻制作,是在尊重主體的前提下開展的教學設計,不僅契合了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還可以讓教材內容得到直觀展示,在刺激學生多重感官的過程中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預習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人的由來》這一內容時,旨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是學生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人的生殖的一個學習過程。那么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進行視頻制作,在視頻觀看中激發(fā)學生的自主預習興趣,然后結合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在微課中進行層次性知識點分布,如,在微課基礎知識板塊中,可以通過人類發(fā)展視頻觀看,讓學生概括關于人類起源的兩種觀點;在提升板塊中,為學生展示男性、女性生殖系統(tǒng)對比圖,在圖片對比中使其思考男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什么?在超越階段,利用人們成長發(fā)育變化曲線圖讓學生總結生殖以及發(fā)育的過程。通過微課導入,使得學生對接下來所學知識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在層次性知識引導中讓學生利用微視頻進行自主預習探究。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質量,又可以落實人本教育理念,在端正學習態(tài)度的同時掌握知識、提升自我。
2.立足新課程理念,運用思維導圖激活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方法
在初中生物新課程目標方面提到: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方法,激活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會學習、會分析問題。而思維導圖是以人類大腦的發(fā)展為載體設計的一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將生物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充分展示,還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學生學習方法的提升。為此,為落實新課教學理念,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法,對生物重難點以及學生學習方法進行設計優(yōu)化,在科學引導中促使學生得到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學《動物的運動和行為》這一內容時,是引導學生學習動物方式,認識動物本質特征的一個學習過程,為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有一個清楚的邏輯思維過程,掌握有效學習方法,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法為輔助為學生進行知識概括,以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為核心,以動物運動行為、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社會行為等為一級分支,在初步知識大綱概要中,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以此來改善其學習和記憶方法,促使思維得到提升。如:
在思維導圖教學輔助中使得學生學會對知識進行分析,以此來幫助學生記憶重難點,構建學習要素。并且學生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各級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在知識鏈接中活化學生思維建設,促使其掌握良好學習方法。
3.落實新課程理念,開發(fā)課程資源有效培養(yǎng)學生生物實踐探索能力
對于教育教學而言,其最終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服務生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在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教學要注重實踐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材解讀和資源開發(fā)中,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認知生物教學的應用價值。為此,為落實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可以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fā),在知識拓展中構建實踐探索橋梁,實現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為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例如,在教學《健康地生活》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導入試下疫情為教育背景,在認知傳播途徑、關注社會實時熱點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人體免疫功能及其產生的機制、人體三道防線,為其樹立健康生活、健康生命觀。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開展實踐調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就如何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將康,做到健康生活為主題展開實踐訪談分析。在了解自我、了解他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實現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知識拓展中得到實踐探索能力的強化。
總之,對于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學來說,為實現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雙重提升,可以結合微課進行輔助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將教材內容進行科學構建,促使其形成良好自主預習學習習慣;然后利用思維導圖法,在激活學生思維的同時賦予其良好學習方法;最后借助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在知識解讀和實踐探索中達到學以致用教學目標。最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完善教學目標,落實新課程理念。
參考文獻:
[1] 戴春玲.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175.
[2] 何貴蓮.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