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文化人 走好文化精準扶貧之路

2020-09-26 11:59華青多杰
群文天地 2020年5期
關鍵詞:貧困地區(qū)攻堅群眾

華青多杰

“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文化在扶貧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不僅以文載道、以文化人,文化扶貧更是激發(fā)扶貧工作的內生力,能夠從根源上預防貧困,是扶貧工作治本之法。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青海省文化旅游部門集合文化資源、凝聚文化力量,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化精準扶貧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創(chuàng)造了減貧的好成績,剩下的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為了這項神圣使命,廣大扶貧干部克難上之難、攻堅中之堅,真抓實干,精準施策,開對“藥方子”拔除“病根子”,脫真貧、真脫貧,讓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扶貧攻堅之路道阻且長,八千里路風雨相伴,現在全國各地許許多多的駐村扶貧干部終于走到了勝利曙光即將來臨的時刻,目標在前,差的是這最后一公里?;赝麃砺范嗌龠駠u,多少奮斗不息,多少痛定思痛……

2018年3月,我被青海省文化館選派至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紅崖村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駐村以來,堅持精準扶貧,用情走訪貧困戶,用心服務農戶脫貧致富,千方百計謀發(fā)展,多措并舉謀實事。兩年多來,作為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團結村“兩委”班子,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進精準扶貧,發(fā)展產業(yè)經濟,扶貧扶智以文化人入手,帶領群眾克難奮進,紅崖村產業(yè)發(fā)展初見成效,民生極大改善,逐步形成和諧穩(wěn)定新局面,樹立了第一書記的良好形象,贏得了組織的肯定和群眾的認可。

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zhèn)紅崖村位于縣城西北3公里處,平均海拔2720米,面積約30平方公里。全村共506戶1930人,擁有林地3480畝,耕地4838畝,村民以土族、漢族為主。一般情況下,人們很難將這樣一個鄰近縣城、交通便利、土地廣闊的村子與“貧困”二字聯系到一起,但這里卻是青海省省級貧困村之一。2015年,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513元,勤勞樸實的村民為糊口只能忙于手頭的活計,無暇也無意對未來抱有憧憬。是什么讓這個美麗的村落淪為貧困村的呢?經過調查我們發(fā)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遺傳”導致的貧困

“英雄不問出處”,原本農村出身、家境貧寒,后天通過自身的努力和際遇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典型不勝枚舉。但更加普遍存在的情況是貧困的“代際傳承”,后生對長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一生耳濡目染,效仿前人的模式,走上了茍且偷安、等靠要的老路,從小便“畫地為牢”圈住自己。很多人從未想過自己為何要畫這個“圈”,更談不上跳出圈外。

“傳染”導致的貧困

席勒曾經說過“怠惰是貧困的制造廠”。而貧困本身如同瘟疫,會在一個村莊里蔓延開來。之所以會“傳染”,根本還是因為村民的“將就”。誰都不認為自己過得不好,反正在彼此眼中大家的生活狀況都“差不多”。好似漂泊在海上的船只沒了燈塔的指引,他們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只圖安穩(wěn)、只求享樂。然而與表面的態(tài)度大相徑庭,很多人內心仍然充滿矛盾,安于現狀又不滿于現狀,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周圍基本和自家別無二致,雖然生活過得馬馬虎虎,但看到身邊還有很多一樣的人,心里便也漸生出得過且過的心理。

“脫節(jié)”導致的貧困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經濟高速發(fā)展,如今又駛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快車道。在工業(yè)化、信息化的推動下,農業(yè)、農村、農民發(fā)生著飛速變革。過去,農家通過悉心耕耘,來年往往能獲得好收成。但部分農民對于外界的日新月異敏感不足,思想守舊、眼界受限,沒能做到與時俱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有可能面臨落后的局面。

以上不僅是紅崖村脫貧工作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全國貧困人口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貧窮是個很廣泛的概念。在中文里,貧、窮兩字都解作極度不足,日常使用里則指缺乏錢財,生活拮據困乏。新中國成立后,通過國家一系列經濟體制改革、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等,生活上的極度匱乏有了極大改善,貧困更多體現在觀念貧窮,貧窮也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物質所需,包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服務的不足;第二經濟是否豐裕,錢財、資源(天然資源)是否足夠(足夠一詞在世界各地的文化、政治、經濟上,都有著不同的定義,歐盟國家對“貧窮”的定義就包含了資源分布是否平等、面臨貧窮的人有否被邊緣化、是否對他人依賴、能否維持一個健康的家庭、能否教養(yǎng)小孩、能否參與社會上的活動等。)因此,只有了解貧困的根源和成因,才能有的放矢、靶向施治。

自2015年10月份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紅崖村扶貧工作隊駐村背靠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來自廳屬各單位的同志組成扶貧工作隊進駐貧困村,認真貫徹國家有關精準扶貧政策和部署,對各個貧困村因地制宜、重點攻堅,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以紅崖村為例,自2016年順利實現整村脫貧至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連年增長,分別超過了3316元、3532元、3762元和4000元,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村內環(huán)境不斷改善,道路全部實現硬化,自來水、生產生活用電、有線電視、寬帶網絡實現戶戶通。另外,在開展扶貧的過程中,工作隊員依靠自身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公共文化服務的作用,豐富群眾文化知識,加強扶貧政策宣傳,營造濃厚脫貧攻堅文化氛圍,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同時,為扶貧提供資金保障、才智方法和技術培訓等智力保障,將文化特色轉換為文化資源,激發(fā)貧困地區(qū)群眾自身的造血功能,將“輸血式”文化扶貧,轉變成為“造血式”文化脫貧?;ブh紅崖村扶貧工作隊堅持“文化扶貧”為抓手,充分發(fā)揮文化在扶貧攻堅中引領作用,多措并舉讓文化成為精準扶貧的催化劑、加速器,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開創(chuàng)了紅崖村文化扶貧攻堅的新局面。

在具體工作中駐村工作隊學踐而行,與群眾唇齒相依,不斷提高自身與貧困群眾的共情心。黨的十八大以來,貧困地區(qū)群眾收入增長變快,貧困人口生存面貌明顯改善。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wěn)定脫貧,貧困發(fā)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qū)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按照黨中央的戰(zhàn)略部署,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面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各項政策扎實落地,成果顯著提升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任務仍然艱巨?!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中提出“扶貧先扶智,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fā)展能力”,正式將文化扶貧納入政策的“中心議題”,充分肯定了文化扶貧的重要意義。文化扶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建立在廣泛的調研和深厚的實踐基礎之上,有著系統(tǒng)完整的理論形態(tài),是助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的必要路徑,也是結合駐村干部自身優(yōu)勢,智扶雙幫、脫貧富強的最優(yōu)途徑。

一、以文載道,提升文化自信解決貧困根源

《諫太宗十思疏》 中有言:“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想要實現根治貧困、長效脫貧,需要找到貧困的成因才能對癥施治。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zhèn)班彥村易地扶貧搬遷新村建設情況時,曾提出扶貧工作要同保護民族、區(qū)域、風貌、文化特色結合起來。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我們也愈發(fā)意識到文化起著核心催化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精準扶貧的內涵和精神實質,準確把握黨的扶貧政策,重構、培植貧困群眾的精神內核,提升文化自信,堅定脫貧致富信念,重視從思想上“拔窮根”,消除精神貧困,引導貧困群眾形成自強自立、艱苦實干的精神狀態(tài),必須把生活脫貧與文化脫貧、“扶志”與“扶智”進行有效結合,做到齊抓共管、并駕齊驅、“雙輪”驅動。

1.宣貫扶貧政策,筑牢思想基石

扶貧開發(fā)是我國政府和社會幫助貧困地區(qū)和貧困戶開發(fā)經濟、發(fā)展生產力、擺脫貧困的一項長期性社會工作。扶貧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按照戶戶走到的要求,駐村扶貧工作隊聯合基層黨組織扎實開展巡村訪戶工作,挨家挨戶上門解釋政策、了解民意、化解矛盾,幫助群眾解決在發(fā)展中的實際困難,制定符合實際的幫扶政策,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教育引導困難群眾自食其力、勤勞致富;每戶貧困戶建立一套詳細情況信息卡,建立村級扶貧政策宣傳欄,堅持信息公開,加大政務、村務公開力度,保障群眾知情權、監(jiān)督權;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發(fā)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加大政策宣講力度,除駐村工作隊外,省文化和旅游廳頻繁開展國家惠民富民政策宣講活動,引導貧困戶轉變觀念,通過廣泛而不失針對性的宣傳引導,困難群眾感受到扶貧的利民惠民之處,逐步樹立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2.播種文化種子,激發(fā)內生動力

為進一步落實文化扶貧工作指導,發(fā)揮文化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作為全省文化旅游事業(yè)發(fā)展的“領頭羊”,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fā)戰(zhàn)略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對扶貧工作的部署,充分發(fā)揮文化的引領、指導作用,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志智雙扶”,解決貧困地區(qū)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薄弱、活動經費短缺、專業(yè)人才匱乏、農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權益保障等問題;連續(xù)多年實施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文化惠民等工程,幫助貧困村建設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夯實定點扶貧基礎工作,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積極培訓貧困地區(qū)文化隊伍,將“文化種子”播撒到鄉(xiāng)間田野,輔導貧困農村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協(xié)助貧困地區(qū)培育本土文化人才,實現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通過“扶智力、扶志氣、扶精神、扶能力”等一系列精神層面施策,進一步激發(fā)脫貧內生動力,進而改變貧困地區(qū)文化面貌,引領落后地區(qū)精神文化進步,為鞏固扶貧成果、推動貧困地區(qū)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逐漸摸索出一條具有青海獨特風格符號的特色文化扶貧之路。

3.農家書屋獲贊,給農民配上“書袋子”

脫貧攻堅如登山,“入之愈深,其進愈難”。隨著貧困地區(qū)群眾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提升,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顯得更為迫切。脫貧攻堅不只是物質上的脫貧,更強調的是精神上的脫貧,如若沒有內在動力,即使外部物質性幫扶再多,也只是觸其“皮毛”不得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提到“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要拔掉“窮”根,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qū)的落后狀態(tài),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近年來,為切實保障農民讀者的閱讀文化需求及基本文化權益,省文化和旅游廳在行政村建設標準化農家書屋,通過多種渠道向貧困地區(qū)提供實用書刊、電子音像制品、網絡圖書、網絡期刊報紙等文化產品,并配備相應的閱讀、播放條件,極大地滿足了廣大農民獲取知識文化的渴望,讓農民“放下鋤頭”就能“拿起書本”,引導遠離賭博等不良生活習慣,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武裝頭腦,讀書用書,走科學致富之路。春風化雨,以文化人,把維護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作為第一要務,把改善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作為工作目標,把文化脫貧、增加群眾幸福指數和滿意度作為目的,通過文化小康的建設進一步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讓貧困地區(qū)的群眾不僅“富口袋”還要“富腦袋”,激發(fā)貧困群眾的精神動力。

二、以文化人,聚合文化力量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

以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zhèn)紅崖村為例,行走在鄉(xiāng)間,文化甘霖普惠村落,不斷提升著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人們洋溢著笑臉、充滿了活力,這正是紅崖村以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開展為抓手,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積極推行精神文化扶貧的喜人成果。近年來,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依托自身資源優(yōu)勢,聚合文化力量將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源源不斷地送到群眾身邊,進一步提高貧困地區(qū)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成果。從紅崖村生動實踐來看,共享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成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路徑:

1.夯實基礎,共享文化成果

夯實公共文化服務基礎,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作為結對幫扶單位,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以“扶貧先扶志,文化扶貧促發(fā)展”為理念,將村文化廣場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實事和精準扶貧重點工作來抓,著力補齊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短板,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2017年,省廳投資30萬元,建成村標準化的文化廣場和小舞臺。標準化的文化廣場為紅崖村同步小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逐步實現了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全力保障基層人民文化權益均等化。2020年,青海省文化館和青海省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zhí)法監(jiān)督局合力幫助繪制村文化廣場舞臺背景墻并解決村庫房、鍋爐房和籃球場建設施工經費等10萬元,進一步美化紅崖村鄉(xiāng)村環(huán)境、完善基礎設施,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

2.“志智”雙扶,播撒文化火種

過去,“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是互助縣威遠鎮(zhèn)紅崖村的生活常態(tài),由于缺場所、少設備,這里的群眾文化生活幾乎為空白。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的幫扶下,村里建起了文化廣場,配齊了音箱、鑼鼓、演出服裝等文化活動設備。各社村民還自發(fā)組成了舞蹈隊,多次參加青海省文化館送戲下鄉(xiāng)文藝演出,文藝輕騎兵與村文藝隊的成員同臺演出,增強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主動性和趣味性,讓老百姓與文化零距離接觸,通過寓教于樂的文藝演出形式可以顯著增強基層群眾的凝聚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存在感、參與感與獲得感。2015年至今,青海省文化館文化下鄉(xiāng)演出為紅崖村奉上20余場精彩的文藝演出。以“花兒”演唱、民族舞蹈、川劇變臉、器樂演奏、快板小品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將國家精準扶貧、惠農富民等多方面的重要政策融入精彩的文藝節(jié)目中,為村民送來精神食糧,起到寓教于樂的積極作用。紅崖村的村民紛紛表示:“過去多少年看不到的演出,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到,節(jié)目看著新鮮,回回不重樣,場場都精彩?!蔽幕菝袼蛻蛳锣l(xiāng)演出成為群眾的幸福訂制,充分發(fā)揮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滋養(yǎng)作用,將歡樂和文明送到千家萬戶,凝聚起團結進取、奮發(fā)圖強的精神力量。

3.組織培訓,增強造血功能? 要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就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癥下藥,把握文化脈動,由輸血變?yōu)樵煅瑥V種文化基因,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一方面要扶志,以提升文化素質為目標,向扶貧對象輸入新的文化、知識和價值觀念,增強群眾的文化自信與脫貧信心;另一方面要培智,在貧困地區(qū)傳授先進文化,開展各類扶貧科技和實用技術培訓,面對面、手把手向群眾傳授,使文化與物質的雙輸入轉變?yōu)閮壬鷦恿?,推動一般勞動力向技能勞動力的轉變,讓貧困群體有能力變當地的潛在財富為現實財富,從根本上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近年來,互助縣紅崖村嘗試“訂單式”文化服務精準對接百姓需求,運用集中培訓、分類指導等多種教育手段,注重創(chuàng)新培訓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受訓人員的理論水平和生活技能。一是開辦鄉(xiāng)村致富帶頭人培訓班,組織村里致富帶頭人到外省進行培訓,以“走出去、帶進來”的模式,轉變老百姓思路。二是開展文化藝術培訓班,組織村民參加二胡、舞蹈、盤繡等文化培訓,豐富村民業(yè)余文化生活。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文化扶貧新模式,使貧困地區(qū)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得到了提升,脫貧致富的信心也顯得更足。

4.特色產業(yè),助力脫貧攻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開發(fā)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支持貧困地區(qū)發(fā)展文化項目,將文化基因深植在貧困地區(qū)是當下文化扶貧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指導下,互助縣紅崖村借力國家文化發(fā)展政策,積極挖掘和搶救本土文化精髓,發(fā)揮好貧困地區(qū)自身文化資源稟賦和比較優(yōu)勢,激發(fā)起貧困地區(qū)的內生動力,在發(fā)展文化產業(yè)上為貧困群眾開辟出一條文化富民新路子。

紅崖村鄰近互助縣城,外出務工為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家中多有老人、婦女及兒童留守。土族占全村人口的70%以上,村民群眾多有較好的盤繡、刺繡基礎。紅崖村駐村工作隊通過前期廣泛走訪調研,摸清村莊實際,傾聽群眾心聲,了解到村民對發(fā)展盤繡、刺繡產業(yè)具有濃厚的興趣,在發(fā)展特色產業(yè)方面具有較好的人力資源、技術基礎和地理位置優(yōu)勢。2019年4月,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支持協(xié)調下,紅崖村駐村工作隊組織40名村民學員前往互助索隆姑公司參觀學習,培育紅崖村致富發(fā)展新思路,以發(fā)展盤繡、刺繡產業(yè)為抓手,推動精準扶貧再發(fā)力。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不斷探索特色產業(yè)發(fā)展模式,積極帶動農民實現增收、農村實現致富,結合村情實際,紅崖村駐村工作隊制定了短期計劃,按照宣傳動員農戶參與、組織開展參觀培訓、技術能人帶動實施“三步走”,充分發(fā)揮結對幫扶單位優(yōu)勢,瞄準盤繡、刺繡產業(yè)發(fā)展前景,打通農戶產銷之間關鍵環(huán)節(jié),推動農戶通過發(fā)展盤繡、刺繡產業(yè),提振農民實施產業(yè)信心,增強農戶自身“造血”能力,在具有紅崖村特色脫貧致富道路上邁開堅實腳步。

5.開發(fā)智力,振興鄉(xiāng)村文化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村面貌,實現全面邁向小康社會,不僅要有經濟上的幫扶,更需要智力的開發(fā),要提升基層貧困群眾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生存技能水平,改變他們落后的精神面貌,讓農村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先行。我們相信,只要扎實推進文化扶貧工作的穩(wěn)步實施,必將改善地區(qū)文化知識落后的局面,構建出屬于富有地區(qū)特色的文化體系,促進貧困地區(qū)人們擺脫落后現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蔽幕鲐毦褪且锍毨д咭蜇毷嘏f的貧窮文化,用新的文化價值觀念改造舊的、迂腐的文化價值觀念;用文化充實扶貧內涵,提升群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養(yǎng);用正確的價值觀改變落后地區(qū)群眾的思想觀念,讓其擯棄錯誤的貧困文化,吸收和接納先進文化,幫助其在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等方面改變,讓其逐步從貧困文化向先進文化過度,在潛移默化中展示先進文化重要作用,構建貧富文化良性循環(huán)機制。

三、文化強民,驅動脫貧內生動力

扶貧不能僅限于“授之以魚”,文化扶貧更不能“填鴨”。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要求文化的接受者必須主動接納才能真正發(fā)揮其影響力,這要求文化扶貧工作必須以讓貧困地區(qū)人民群眾真正認同并接受先進文化為前提,激發(fā)其主動脫貧的積極性。只有貧困主體真正意識到文化扶貧的重要意義,才能防止其產生被動、消極的心理,并不再將文化扶貧看作是“走過場”“添麻煩”“不務實”的行為。

對此,在文化扶貧過程中,引導脫貧戶轉變思想觀念,激發(fā)脫貧致富的主觀愿望,也需要科學施策、量體裁衣。紅崖村駐村工作隊的做法是:第一,樹立典型,在貧困戶中優(yōu)先幫扶底子好,有條件脫貧致富的農戶魯永珍,幫助他學習養(yǎng)豬技術、合理搭建豬棚。年繁殖豬仔40余頭,增收10余萬元,最早實現脫貧致富,慢慢走上穩(wěn)定發(fā)展的脫貧致富之路。典型事例在貧困地區(qū)的“模范帶頭”作用,讓更多貧困戶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調動了大伙一起致富奔小康的勁頭,讓主動作為、鼓足干勁、堅決脫貧致富的價值觀深入人心。第二,針對某些“等靠要”思想嚴重,懶惰不作為的扶貧戶“越扶越貧”的現象,國家采取產業(yè)扶貧后獎補的政策,通過先給予前期啟動資金,待到貧困戶產業(yè)發(fā)展達到獎補條件后,再把剩余部分以獎補的方式發(fā)放,有效解決了怠懶等靠的問題,調動了貧困戶主動作為的積極性。第三,充分發(fā)揮人的作用,以情感人,以情化人。通過一對一結對幫扶,謀出路、找法子、慰問金救助等,幫扶干部成為貧困戶的有力后援。年節(jié)親人的問候常在,大事小情有人聆聽解懷,你給我找專家出主意,我給你倒杯熱茶敘家常,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情感上的相互支持鼓勵,為實現脫貧致富創(chuàng)造良好的共情基礎。

文化扶貧是徹底的扶貧,是預防再度返貧的根源性舉措。貧困是一個階段性的狀態(tài),能否走出貧困靠的不只是一時的救助,更需要強大的內生動力。如果扶貧工作只停留在經濟和物質層面,已經脫貧的群眾是極易再度回到貧困狀態(tài)的。這不僅是對扶貧資源的浪費,更會使貧困群眾產生懷疑和不滿情緒,因此防止返貧和脫貧攻堅同樣重要。人的文化素質是制約貧困地區(qū)減貧脫貧的關鍵,文化扶貧不僅需要堅決脫貧的意志品質,更需要規(guī)劃未來實現理想的能力。中華民族由弱到強的轉變,不單單是生產力的提升,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更有以人為本,生生不息的民族自信和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孜孜追求。只有懷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的追求,才能實現扶貧工作從治表向治里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才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作者系青海省文化館副館長,互助縣威遠鎮(zhèn)紅崖村駐村第一書記。)

猜你喜歡
貧困地區(qū)攻堅群眾
比亞迪集團扶貧
三部門發(fā)文鼓勵政府 采購貧困地區(qū)農副產品
貧困地區(qū)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貧困地區(qū)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攻堅脫貧
吃瓜群眾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眾前來省作協(xié)吊唁陳忠實先生5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星子县| 桃园县| 河源市| 江口县| 乐至县| 郓城县| 大石桥市| 竹北市| 东城区| 望谟县| 弋阳县| 比如县| 河津市| 忻城县| 固镇县| 泸定县| 嘉义市| 永清县| 瑞昌市| 淄博市| 商水县| 噶尔县| 安多县| 石棉县| 县级市| 平谷区| 乌兰浩特市| 汶川县| 田阳县| 荆门市| 定南县| 佳木斯市| 监利县| 阿克陶县| 平顶山市| 安康市| 福安市| 罗平县| 滦平县| 新河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