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喬 郭小鳳
【摘 ?要】目的:探討骨傷科病房護理中CICARE溝通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骨傷科收治的90例患者,均為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收治,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45)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n=45)實施CICARE溝通模式,分析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在骨傷科病房護理中實施CICARE溝通模式效果較好,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骨傷科;病房護理;CICARE溝通模式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149-01
骨傷科是醫(yī)院的重要部門,所收治的患者均為疼痛明顯,在住院期間極易出現(xiàn)急躁與消極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加強溝通交流,贏取患者的信任感,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而CICARE溝通模式的應用可很好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升護患之間的溝通效果[1]。本次研究在骨傷科病房護理中應用CICARE溝通模式,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間骨傷科收治的患者90例進行分組,觀察組45例患者中25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最小25歲,最大70歲,平均年齡(47.52±6.53)歲;疾病類型:13例頸椎病,15例腰椎間盤突出,17例膝關節(jié)病。對照組45例患者中24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最小26歲,最大71歲,平均年齡(48.55±6.54)歲;疾病類型:15例頸椎病,14例腰椎間盤突出,16例膝關節(jié)病。兩組患者各項資料均在研究標準內(nèi)(P>0.05)。納入標準:(1)均可獨立完成調(diào)查;(2)均具有較高的依從性;(3)均無視力障礙及聽力障礙;(4)均能正常與護理人員溝通交流。排除標準:(1)存在言語溝通障礙者;(2)昏迷者;(3)存在智力障礙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與患者溝通交流,積極耐心解答患者疑問,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對患者實施相關護理操作,向其講解注意事項。
1.2.2觀察組實施CICARE溝通模式
1.2.2.1制定溝通模板
根據(jù)醫(yī)院護理操作的行為規(guī)范與骨傷科患者的特點制定具體的CICARE溝通模板,C:確認患者的身份并予以友好的稱呼,問候;I:進行自我介紹,讓患者知道你能為他做些什么,講明自己的姓名與自身的職責;C:告訴患者來的目的及為其提供的護理措施與護理服務,需要患者配合什么;A:詢問患者的擔心并及時進行反饋;R:恰當反饋患者的問題與要求;E:離開時感謝患者配合并強調(diào)下一步的護理處置與安排[2]。
1.2.2.2實施CICARE溝通培訓
以視頻學習、授課及情景模擬的方式對骨傷科的全部護理人員進行CICARE溝通培訓,要求在進行護理干預時積極主動,同時注意自身的語氣、表情及肢體語言。培訓過程中分析討論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提升護理人員對個體重要性的認識,積極改正溝通時存在的問題。培訓結束后進行場景模擬考核,保證在護理工作更好的營養(yǎng)CICARE溝通模式[3]。
1.2.2.3 CICARE溝通具體實施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合理運用溝通技巧,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年齡、文化程度及職業(yè),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溝通交流,評估患者的需求并盡量滿足,給予其一定的心理支持。
1.3觀察指標
分析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2.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依從性
觀察組完全依從37(82.22%)例,部分依從6(13.33%)例,不依從2(4.44%)例,總依從率為95.56%(43/45);對照組完全依從28(62.22%)例,部分依從9(20.00%)例,不依從8(17.78%)例,總依從率為82.22%(37/45),觀察組較對照組高,X2=4.050,P=0.044<0.05。
2.2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非常滿意37(82.22%)例,比較滿意7(15.56%)例,不滿意1(2.22%)例,總滿意度為97.78%(44/45);對照組非常滿意31(68.88%)例,比較滿意8(17.78%)例,不滿意6(13.33%)例,總滿意度為86.67%(39/45),觀察組較對照組高,X2=3.782,P=0.049<0.05。
3. 討論
骨傷科所收治的患者多為老年人,病情嚴重且極易反復,并且患者極易出現(xiàn)急躁等消極心理,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較低,對疾病的康復有嚴重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采用有效的溝通方式與患者加強溝通交流,全面提升護理質(zhì)量[4]。
CICARE溝通模式是以流程為導向的交流模式,所包括的步驟主要有接觸、介紹、溝通、詢問、回答、離開六項,該模式的實施可提高護理效果。在當前的臨床護理工作中,隨著工作理念的轉(zhuǎn)變及醫(yī)學水平、技術的提高,溝通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要,采用CICARE溝通模式與骨傷科患者溝通交流可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患者主動參與可將被動轉(zhuǎn)變?yōu)橹鲃?,有助于贏取患者的信任感,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進而全面提高護理質(zhì)量與護理隊伍的素質(zhì)。研究中對骨傷科患者實施CICARE溝通模式之后患者的依從性與滿意度明顯提高,表明CICARE溝通模式的有效性與價值所在,這與柳鴻鵬等[5]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在骨傷科病房護理中實施CICARE溝通模式效果較好,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張燕香.CICARE溝通模式在骨傷科病房護患溝通中的有效性評價[J].心理月刊,2020,15(14):110.
[2] 吳蓉,陸巍,梁嘉娜.CICARE溝通模式對創(chuàng)傷性骨折病人負性心理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9,17(23):2887-2888.
[3] 仲麗媛,程梅.CICARE溝通模式在風濕免疫科優(yōu)質(zhì)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23):77-79.
[4] 涂麗婷.CICARE溝通模式在放射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7,15(22): 2787-2788.
[5] 柳鴻鵬,曹晶,焦靜,等.基于焦點小組訪談法構建以CICARE溝通模式為基礎的癌癥患者護患溝通流程的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9,25(12):151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