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環(huán)環(huán)
三十歲的焦慮
在效率至上的社會,人人都面對著現(xiàn)代性對生命的全新詮釋,認為盡快取得更多社會性資源并將其據(jù)為私有,方能實現(xiàn)對生命最好的利用。故而有人認為要在三十歲前后找到人生目標和職業(yè)方向,找到結(jié)婚對象并組建家庭,一路積累財產(chǎn)、養(yǎng)育子女,鞏固并提升社會地位,奔向更美滿富足的未來……而對于女性來說,這些要求的難度又加了倍——今天的女性既要獲得和男性一樣的成功,同時又必須成功地做一個女人。
因此,對現(xiàn)代的女性來講,同年齡一塊增長的,還有加倍的焦慮。
有網(wǎng)友表示,“我曾經(jīng)是個很沒心沒肺的人,二十多歲的時候心中一腔熱血,只為夢想不舍晝夜,對柴米油鹽毫無不關(guān)心,什么房子、車子、生兒育女的問題,在我眼里,俗不可耐。可是在步入三十歲之后,我卻漸漸變了,變得對房子、車子興味盎然,變得焦慮甚至于迷惘,有時候半夜醒來,便開始思考工作的意義,什么時候能在這個城市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以及萬一哪天老了,干不了眼前這份工作,一無所有,又該怎么生活?越想越焦慮,就輾轉(zhuǎn)反側(cè)再難入睡了。
二十歲和三十歲,就仿佛是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到三十歲后,很多二十多歲不會去思考的問題、不會面臨的困境,就一一擺在面前了。”
而《三十而已》的吸引點便在于,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映照,引起了人們的共鳴。不論是努力實現(xiàn)階層跨越、同時還要兼顧丈夫和孩子的全職中產(chǎn)主婦顧佳,還是已婚未育、拒絕成長的上海本地普通白領(lǐng)鐘曉芹,還是在滬漂泊八年、野心滿滿的王漫妮,都對應(yīng)著當(dāng)下某一類都市女性的自況和自我期待。
標簽下失去的自我
顧佳,幾乎代表了現(xiàn)代都市中一個“世俗”的女人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程度。
沒錯,顧佳的確是一個非?!笆浪住钡呐恕8摹八囆g(shù)家”老公許幻山不同,她的內(nèi)心深處所唯一關(guān)心的,就是她們一家的柴米油鹽、衣食起居。雖然后續(xù)她看起來很有事業(yè)心,敢闖敢拼,但是她的事業(yè)心和攀登欲,從本質(zhì)上看,依然只是為了照顧她的家庭——混太太圈,一開始是為了兒子許子言的上學(xué)問題,之后是為了丈夫的公司訂單,就連最后被騙,出發(fā)點也是為了給家里的未來創(chuàng)造更多的保障。換句話說,其實顧佳的事業(yè)心,從來都不是因為享受工作而工作。
她是丈夫眼中賢惠的好妻子,是兒子眼中聰慧的媽媽,是爸爸眼中孝順的女兒……她“扮演”好了社會所賦予她的每一個角色。然而,她的生活里,看起來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但全部都是她要去照顧的人,而不是她自己?/p>
為了兒子可以進入更好的幼兒園接受教育,她可以隱忍卑微,去迎合幼兒園名譽校董的妻子王太太以求得名額。劇中有一幕讓人看起來十分戳心:為了討好王太太,她將拖鞋讓與王太太,而自己選擇光腳走。她說,“當(dāng)了媽以后,什么身材走樣,情緒變壞,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我出了月子的第一天,我突然感覺到顧佳已經(jīng)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p>
生活在不斷催促著人們前行,而在這場前行的道路上,顧佳做好了“媽媽”“妻子”“女兒”,卻唯獨丟失了自我。
但社會的殘酷便在于,即使你付出的犧牲再多,磨難并不會手下留情。幾近“完美人設(shè)”的顧佳,依然無法逃離丈夫的背叛,這不禁讓人感到心酸。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xiāng)
“上海這座城市充滿幻想也充滿誘惑,你去火車站,去機場看看,每天有多少人來到這個城市,想要扎根,又有多少人走,一年年畢業(yè)的想要留下,一車車打工的想要留下。就像這杯水,滿了總要溢出去,所以我們只能拼命的往下扎,給自己增重,才不會被擠出去?!?/p>
王漫妮是一個典型的“滬漂”,可以代表不少獨自在都市里打拼的小鎮(zhèn)女孩的縮影。
她在上海工作了八年的時間,卻換不來這里的歸屬感?!拔覔碛械闹皇莻€飲水泵,讓人負擔(dān)不起的不只是這些東西的價格,負擔(dān)不起的是帶著它們一起搬家,比起房租漲價,更讓人害怕的,是不停不停地搬家,是你永遠都沒法在這座城市扎下根來?!?/p>
然而,即使天天過著一種累死累活的“精致窮”生活,王漫妮也不愿回老家碌碌度過輕松的一生。
工作時,她拼盡全力,用最大程度的耐心去對待每個客戶,即便遭遇窘境也要笑臉相迎。遇到表面看上去并不會下手購買的客戶,她也會用專業(yè)的職業(yè)態(tài)度盡職對待。甚至因為怕錯過客戶,工作時間不敢上廁所,累到得了急性腎炎。
下班后,她在出租房吃最便宜的快餐盒飯,幾乎沒有任何培養(yǎng)業(yè)余愛好的時間和精力,還要不斷應(yīng)付老家父母的催婚。
而這也正是當(dāng)下無數(shù)在外漂泊之人共同的心聲?!耙贿厬?yīng)付著鬧心事兒,一邊被家人催婚催回家,一邊還要假裝自己過得很好,這種感受真的太熟悉了?!?/p>
之后,因為感情與工作雙重受挫,在30歲生日前,王漫妮回到了家鄉(xiāng)小鎮(zhèn),可隨之而來的,卻是一份無法擺脫的剝離感。
穩(wěn)定的工作、合適的結(jié)婚對象、親切溫暖的街坊鄰居……回家后,王漫妮幾乎“輕而易舉”地得到了這很多人想要獲得的“終極目標”。但思索過后,王漫妮知道,這并不是她想要的。
之后,她毅然決然離開小鎮(zhèn),再度前往上海。
在離開小鎮(zhèn)前,于伯對她所說的話正映照了無數(shù)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心聲。“所有選擇漂的人,在走出家門那一刻就要知道,往后,你就是你自己的家了,在撐起你自己的天。要是這點勇氣都沒有,趁早別出去,爸媽嘴里說的故鄉(xiāng)是后路,聽聽也就算了。”
貌合神離的生活,一擊即潰
生活中還有更多的30歲女性是鐘曉芹這樣的,還沒有足夠成熟,有點孩子氣,也沒想要站到金字塔頂端,做著普普通通的工作,渾身上下都很平庸,甚至還很沒主見,連自我都沒找到,可以說是看上去毫無亮點的30歲。
結(jié)婚是因為到合適的年紀了,相親覺得還合適,就此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婚后的生活方式,依然沒有真正“獨立”。每個禮拜媽媽都會有幾天過來幫他們家做飯,老公一出差就繼續(xù)回家當(dāng)“小公主”。和老公的關(guān)系,則更像是合租的室友。日常的生活中,下班后,鐘曉芹看劇,她老公玩魚,互不叨擾。兩人沒有相同的興趣愛好,也沒有共同語言,生活里缺乏交流。
他們是很明顯的有些貌合神離的一對,表面上沒有太大的矛盾,但實際上呢,卻早已對彼此不滿。鐘曉芹不滿的是老公整天一門心思全撲在喂魚上,花太少的時間來陪她;而她的丈老公陳嶼也覺得她是個還沒長大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做飯、洗衣服都不擅長,他一出差,她就回到父母家待著。
平時積攢的矛盾隨著懷孕事件突然爆發(fā):鐘曉芹想生下孩子,但是陳嶼卻并不想要孩子,因為陳嶼生活在一個并不幸福的家庭,由于原生家庭的緣故,他對自己能不能當(dāng)一個好爸爸沒有信心,所以對于妻子懷孕并不覺得高興。
很難說陳嶼和鐘曉芹誰對誰不對,對于生不生孩子這件事,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能說,他們?nèi)鄙贉贤?,也并沒有深入了解彼此。
而隨著這一事件的爆發(fā),他們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愿每一個我們,都保有而已的勇氣”
三十歲,仿佛就是一條警戒線將人生分隔兩半。二十幾歲你還可以抱有幻想,仿佛三十歲了,就不能再做夢了,一切仿佛都要面對現(xiàn)實了。二十歲跟三十歲的區(qū)別在哪兒呢,二十歲的時候一切都是向前看的,沒什么不敢拼也沒什么不敢放棄,可到了三十歲呢,大家都開始著急買房子、存金子、生孩子,這些東西都有一個統(tǒng)稱叫做后路。
這種觀念正在潛移默化影響著每一個人,好像三十而立的警鐘就會在那天集體爆發(fā),一百條退路,沒有一條是向前的。一旦有了這種觀念,無疑是可怕的。
《三十而已》這部劇將所有矛盾的焦點聚焦于“三十”這個點,意圖打破這一“時間魔咒”,告訴人們:人的成長與發(fā)展,不應(yīng)被年齡所局限。
在三十歲的這一年,生活狀況迥異的三個女主分別遭遇了她們?nèi)松牟恍遥罕槐撑选⒈恍∪?、離婚,但這一場場不幸也讓她們從中找到自我,獲得了成長。
在遭遇老公出軌、老公因公司出事而坐牢等一系列變故后,顧佳從豪宅搬至了偏遠茶山的村莊里,這一次,她找到了那個丟失已久的自己,決意從眼前的這片茶山做起,從頭開始。
再度回到上海的王漫妮,在不斷的拼搏中,也想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決意出國念書,“我一直覺得只要留在上海就有無限可能,后來想想并不是這樣的,有時候跑道越清晰,越會束縛自己。這幾個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見過的人,看過的世界都太少了,我干嘛非要著急給自己找一條路定下來呢?”
而一直未曾“斷奶”的鐘曉芹,也在離婚后漸漸實現(xiàn)了自己的第二次“成長”,并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寫作。冷靜過后,以往的矛盾得以消解,破碎的婚姻也得到了修復(fù)。
編劇意圖通過這一個個故事告訴我們:其實,三十歲,也不過就是一個數(shù)字,它代表不了任何事。在生活的起起落落之中,故事的三位主人公獲得了與自己內(nèi)心產(chǎn)生深度連接的機會,她們得以看到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渴望、恐懼、力量,也得到了進一步發(fā)現(xiàn)、探索和拓展自己潛力的機會。
而成長就是在這一次次的連接、發(fā)現(xiàn)、探索和拓展中發(fā)生的?!叭松褪且粓鲇腥o回的旅程,并沒有哪個特定的數(shù)字可以決定我們奔跑的速度和停下的時刻?!?/p>
人,不論什么年齡,都要有敢于重新出發(fā)的勇氣。
正如故事的結(jié)局所期盼的那樣,“愿每一個我們,都保有而已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