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羅爾斯的分配正義理論由于未能涉及三個被忽視的社會正義問題,所以未能使社會達到公平正義。于是納斯鮑姆主張要不斷發(fā)展人的能力,以此來贏得生存發(fā)展的機會和權(quán)利,而不是僅僅因為主體身體缺陷、性別、種族以及跨國物種等原因剝奪其應有的發(fā)展權(quán)。相比于阿瑪?shù)賮啞ど芰碚?,從個人領域出發(fā)而言,她的可行能力理論是從社會整體出發(fā),通過批判繼承羅爾斯的正義論,不斷發(fā)展可行能力,從而通過這一理論的實踐運用,有助于更清楚地思考政治合作目的和政治原則的本質(zhì),以期全人類都過上一種有尊嚴的生活。
關鍵詞:納斯鮑姆;羅爾斯;正義理論
中圖分類號:D09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3-0009-02
納斯鮑姆《正義的前沿》一書試圖通過多元視角與西方政治學的社會契約理論展開對話。而羅爾斯的正義論作為其典型代表之一在當代獨占鰲頭。但是在如下三個問題上存在的明顯缺陷是無法規(guī)避的。其一,我們?nèi)绾伟呀逃?、健康關懷、政治權(quán)利和自由等這些平等的公民權(quán)利延伸到那些身體和心理不健全者?(殘障人的權(quán)利問題)其二,我們?nèi)绾伟颜x和有尊嚴的生活條件延伸到世界上的所有公民?(全球正義問題)其三,我們?nèi)绾伟逊侨祟悇游锛{入我們的社會正義觀?(動物尊嚴問題)之所以無法解決上述三個問題,其本質(zhì)是源于社會契約的互利和基本善。由此,基于現(xiàn)有理論對上述三個問題的反思以及對羅爾斯正義論的批判繼承中,發(fā)展出一種基于“能力”的替代理論。
社會契約的建立源于人們自愿放棄自然環(huán)境下的相互掠奪和侵犯,出于對和平、安全和互利的期望相互簽訂契約。通過這種契約的締結(jié),我們能夠洞察到政治原則的合法性。社會契約理論是最強大的社會正義理論之一。羅爾斯在《正義論》開篇就強調(diào)他忠實于社會契約理論:“我的目標是呈現(xiàn)一種正義觀念,它把比如說在洛克、盧梭和康德中所發(fā)現(xiàn)的、我們熟悉的社會契約理論普遍化和帶到一種更高水平的抽象?!钡_爾斯的理論和所有以前的社會契約論存在明顯差別。其一,因為羅爾斯的目標是從一系列的假設中產(chǎn)生基本政治原則,又因為它是一個被羅爾斯稱為正確程序確定正確結(jié)果的“純粹程序正義”的例子,所以羅爾斯通過不假定自然狀態(tài)中人類擁有的任何自然權(quán)力,從而與歷史傳統(tǒng)分道揚鑣。其二,在于契約程序中道德因素的作用。羅爾斯的選擇狀況包括霍布斯、洛克甚至康德(在其政治著作中)回避的道德假設。無知之幕代表著一種道德公正,這與康德關于人不能成為達到他人目的的純粹手段的理念具有高度相關性。
現(xiàn)代契約論大概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其一是純粹的自我形式。在此形式中,具有道德內(nèi)容的政治原則只源于沒有道德假設的互利。代表人物——大衛(wèi)·歌瑟爾,他在《協(xié)議道德》(Morals by Agreement)中設想,社會契約中的各方替代了真正的人類,并且無論是對真正的人類還是契約中的各方,社會合作的焦點都是互利,互利的人被他用一種相對狹義的方式理解為關注自身財產(chǎn)和安全。其二是約翰·羅爾斯的混合理論,它把古典社會契約理論因素對將要選擇的道德原則提供重要限制的、康德的道德因素聯(lián)系起來。在羅爾斯的原初狀態(tài)中的各方本身就是自我利益的追求者,他們被設想為只關注自身善觀念的提升,并不追求作為目的本身的正義。這種原初狀態(tài)的假設只是人進行自我解釋雙重性當中的一個方面,另外一方面由無知之幕進行信息限制,以提供他們所期待的設想的道德公正的社會。還要說明的是,在原初選擇的狀況設計中,羅爾斯的理論試圖捕捉、可分享的道德判斷是非常復雜的康德式的,這突出體現(xiàn)在其包含了直覺理念,“每個人都擁有一種基于正義的不可侵犯性,即使以整個社會的福利之名,這種不可侵犯性也不能被逾越”。那為什么人們要與其他人簽訂契約?納斯鮑姆認為,對于羅爾斯而言,對正義本身的熱衷不會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盡管在這一理論的直覺的潛在理念中,對正義的熱衷是當下的,但是,只有簽訂契約勢在必行時,并在對各方的知識形成和限制他們選擇方面進行正式限制的形式中,它才進入選擇狀況。但是,一談到為什么有這樣的一個契約,答案仍然是,基本是互利,而不是仁慈或?qū)φx的熱衷。其三是純康德式的現(xiàn)代契約主義。沒有互利理念,只有源于康德的公平理念和相互承認的理念。在《正義論》中,羅爾斯把社會定義為“一種為了互利的合作事業(yè)”,然而在《政治自由主義》一書中,“一種為了互利的共同事業(yè)”這一慣用語,被置換為“長期傳延的公平合作系統(tǒng)的社會”,而且沒有提到互利。要清楚的是互惠的理念和互利的理念是不同的。對于這個明顯的矛盾,羅爾斯本人沒有回應,僅僅保持沉默。而在納斯鮑姆看來,她相信實際上是沒有矛盾的,因為她認為羅爾斯在談論兩個不同的問題。
在《正義論》中,羅爾斯把正義觀念闡釋為:“所有的社會價值——自由和機會、收入和財富以及自尊的基礎——都應該平等地分配,除非所有這些價值或其中任何一種價值的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每一個人?!边@個一般正義觀念體現(xiàn)為兩個正義原則,第一個正義原則是“平等的自由原則”;第二個正義原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差別原則”,第二個部分是“公平的機會平等原則”。我們都知道,正義原則只有應用于社會才會有意義,而社會結(jié)構(gòu)是分配“社會價值”的方式。羅爾斯把這種由社會分配的社會價值稱為“基本善”。羅爾斯提出“基本善是每一個理性的人都會想望的東西……無論一個人的合理生活計劃是什么,這些善通常都是有用的……為了簡便,假設這些由社會來支配的主要基本善是權(quán)利和自由、權(quán)力和機會、收入和財富?!痹谶@段話之后用括號括起來的一段話中,羅爾斯補充說,“自尊”也是一種基本善。對于為什么羅爾斯會在最初簽訂契約時把殘障人的權(quán)利問題排除在公平正義之外,似乎包括以下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源于羅爾斯的首要善教義。如果在計算首要善的需要時,包括具有生理不健全和相關殘障的人,那么他就失去了衡量社會最底層人的簡明而直接的方式,出于思考物質(zhì)分配和再分配,現(xiàn)在,他單獨把收入和財富與之相關聯(lián)。第二個理由,原初狀態(tài)的各方應該不知道他們的生理和精神能力或殘障,直接產(chǎn)生于他對社會契約傳統(tǒng)的忠誠。羅爾斯拒絕把仁慈動機納入原初狀態(tài),因為他擔心這些動機是不公正且有偏私,因而不會支持確定的政治原則。然而休謨對人的評價,人類由多條紐帶團結(jié)起來:既有愛與同情的紐帶,也有利益的紐帶;既有對正義的熱愛,也有對正義的需求,有意識到的同情能力和仁慈能力。在能力進路中,對利益和社會合作目的的闡釋被道德化與社會化,這有利于共享共同生活的理念。
對于全球正義問題,社會契約論會存在一些結(jié)構(gòu)性的缺陷,人們會因為出生的偶然性、種族的差異性以及地域的不平衡等因素,在最初的起始就產(chǎn)生影響。納斯鮑姆以羅爾斯的《萬民法》為例論證其不能為全球正義提供充分說明,其因在于在原初簽訂契約時,全球人類所屬不同的國家,若以國家為單位而不是人類個體為單位,這也將會是一個障礙,同時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們是沒辦法在權(quán)力和自愿方面大致平等的,由于初始的不平等那么在出于互利的目的簽訂契約,盡管在無知之幕的信息限制下,人們也還是會更大程度的追求自身的善。因此,我們只能以人類本身為目,通過重疊共識理念(具有不同形而上學和宗教觀念的人能夠接受的核心政治觀念)發(fā)展跨越國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進路的全球化就迫切需要制度的保障。
對于動物尊嚴問題,羅爾斯認為這并不是正義問題。他認為,殘忍對待動物當然是不對的,動物能夠感知到快樂與痛苦,也有進行各種生活的能力。這些顯然給我們施加了同情和人道的義務。它們在正義理論的范圍之外,因此不可能去擴展契約學說,以使它能夠用一種自然的方式去囊括這些觀念。同時,納斯鮑姆認為,康德把人們友善對待動物的全部理由建立在脆弱的、與心理學相關的經(jīng)驗主義的主張之上。他無法想象那些(在他看來)沒有自我意識和道德互惠之能力的動物能夠成為道德義務的對象。在納斯鮑姆看來,尊嚴不只是以理性和道德為基礎的一個理論概念,任何一個擁有感知功能的物種都應該擁有尊嚴,這樣的尊嚴全部都值得被尊重。在動物權(quán)利這一問題上,能力進路比其他進路提出了更好的理論指導。由于該進路能夠認可動物尊嚴,并為其提供生存以及成長的需求,同時也能夠照顧到各種動物所追求的生命目標,所以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已經(jīng)包括了不同動物的各種基本權(quán)利。
參考文獻:
[1]? 姚大志.羅爾斯的“基本善”問題及其修正[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4):60-65.
[2]? 姚大志.正義的張力:馬克思和羅爾斯之比較[J].文史哲,2009,(4):132-140.
[3]? 胡銳軍.政治沖突治理機制分析[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2,(10):68-73.
[4]? 何大海,趙春玲.弱勢群體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基于羅爾斯差別原則的社會最低保障思想[J].理論月刊,2012,(12):186-189.
[5]? 李景平,王永香.馬克思與羅爾斯公平正義觀的比較研究[J].理論學刊,2012,(10):55-59.
[6]? 姚大志.民主的平等:從基本善的視角看[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7.
[7]? 孫友祥,楊杏蓉.羅爾斯正義論視角下的中國分配公正問題研究[J].文化發(fā)展論叢,2014,(3):10.
[8]? 姚大志.羅爾斯正義理論的形而上學基礎[J].哲學動態(tài),2009,(10):54-59.
[9]? 衛(wèi)知喚.異質(zhì)的正義體系“基本善”與“可行能力”再比較——羅爾斯有效回應了阿瑪?shù)賮啞ど呐u嗎[J].社會科學輯刊,2015,(4):27-34.
[10]? 姚大志.民主的平等:從基本善的視角看[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7.
收稿日期:2020-05-15
作者簡介:唐爽(1995-),女,黑龍江海倫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倫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