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井進
【摘 要】“走轉改”活動正在展開,電視媒體發(fā)展日新月異,新聞記者應該積極轉變觀念,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本文基于“走轉改”背景,對電視新聞記者工作創(chuàng)新展開深入探討。
【關鍵詞】走轉改? ?電視新聞記者? ?創(chuàng)新
近年,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推動下,各新聞媒體開展了形式各異的創(chuàng)新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如今媒體步入了新時期,“走轉改”這一活動對于電視新聞記者工作依舊具有強勁的指導意義,它時刻提醒著電視記者應該恪守職業(yè)底線,牢記自身使命,把握住新時期的新規(guī)律和新要求,為新聞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源源不斷地注入動力。
一、“走轉改”背景下對電視新聞記者工作的要求
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新聞戰(zhàn)線的一項長期任務,要不斷深化,持之以恒,務求實效,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更好地履行新聞工作服務人民的宗旨要求。電視新聞記者應該積極參與活動,切實響應號召,在工作中做到從實際出發(fā)、以群眾為本。
其一,新媒體在新聞的互動性、新穎性及時效性方面都有著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所以,新媒體能夠在第一時間發(fā)布重要新聞信息,并提供互相交流的平臺給廣大受眾群體,這種擺脫了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操作吸引了一大批受眾群體。這就意味著在新媒體時代,作為傳統(tǒng)媒體的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在各方面投入更多努力,創(chuàng)新報道內容,提高新聞時效,尋找具備更高價值的素材,向廣大受眾展示出電視新聞的特色。
其二,電視媒體行業(yè)的競爭非常激烈,各個電視臺競相爭奪收視率,促進新聞節(jié)目推陳出新,風格愈加多樣、形式不拘一格。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手段要不斷創(chuàng)新,打造新聞品牌,從而在眾多節(jié)目中脫穎而出。
其三,電視新聞記者是社會的記錄者和見證者?!白咿D改”活動就是號召新聞工作者走進基層,用筆和鏡頭記錄民生民情,要求新聞工作者嚴格遵守新聞真實性原則,需要使用紀實性的拍攝手法,拉近和廣大受眾之間的距離,完整還原新聞事件。
其四,“走轉改”活動展開后,越來越多的電視新聞記者深入基層挖掘信息,使許多以前沒有被人們關注到的信息也出現(xiàn)在受眾的新聞視野里。這就要求電視新聞記者更重視對細節(jié)的挖掘,細心觀察身邊生活中有價值的人物或事件。
二、“走轉改”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工作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
在目前這種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電視新聞記者工作的創(chuàng)新就變得尤為必要:
1.有助于加強和受眾的交流。創(chuàng)新就是要跟隨時代潮流,適應時代變化,特別是在各種新聞媒介空前活躍的環(huán)境中,記者更應與時俱進,加深對民意民情的了解,加強和廣大受眾的交流,極力追求創(chuàng)新。在“走轉改”活動中,新聞工作者會越來越“接地氣”,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心聲、反映基層狀況,使新聞報道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只有把實踐當成最好的課堂,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鍛煉品質、凈化心靈、改進作風。
2.有助于滿足廣大受眾對新聞的訴求。其實,無論是電視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競爭,還是電視媒體行業(yè)內部的競爭,都側面反映著廣大受眾對新聞內容需求的變化。新聞要求具有更強的親和力、新穎性及時效性。所以電視新聞記者應該把握住受眾對新聞訴求的變化,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推動工作。
3.有助于體現(xiàn)媒體的公信力。新聞記者在捕捉新聞素材的時候不僅要注重素材的深刻性、真實性、豐富性,更要從多個維度出發(fā),增強媒體公信力,以便更好地服務廣大受眾。這就需要電視新聞記者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避免新聞同質化,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發(fā)揮好電視媒體輿論引領作用。
三、“走轉改”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工作創(chuàng)新策略
新時期,廣大電視新聞記者在積極踐行“走轉改”要求的過程中,應該牢牢樹立起以觀眾為主導的新型受眾觀,極力探索電視新聞工作的創(chuàng)新路徑,推動電視新聞工作的創(chuàng)新式發(fā)展。
1.做到“勤”。面對錯綜復雜的新聞現(xiàn)場、頻頻發(fā)生的新聞事件、紛繁復雜的新聞環(huán)境,電視新聞記者應該在完成客觀記錄的同時,還要深入探索新聞事件的實質內容,這就必須要求做到“勤”:一是要勤于走動,深入事件現(xiàn)場,用攝像機記錄最真實最鮮活的影像;二是要勤于觀察,善于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三是要勤于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而是應懷有質疑精神和科學精神,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去答疑解惑,去不斷創(chuàng)新。
電視新聞工作者要把群眾褒獎化為工作動力,把人民期望視作肩頭責任,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認真貫徹群眾路線,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2.精準解讀和分析新聞事件。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多種思潮相互碰撞、相互博弈,多方利益也產(chǎn)生糾葛,社會現(xiàn)象更是復雜多變,難以把握。這就要求電視新聞記者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精準解讀和分析新聞事件,在頭腦中建構理性判斷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從更全面的視角去解讀新聞事實,更能把握新聞事件的內涵,從而創(chuàng)作出有深度且視角新穎的電視新聞作品。
3.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不僅是指新聞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也體現(xiàn)在意識和觀念上。作為電視新聞記者,要時刻提醒自己要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制作出廣大受眾期待看到、樂于了解的作品。這對增強社會影響力、畫面質感、新聞時效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結語
在“走轉改”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雖然面臨著更多挑戰(zhàn),但也因此有了更好的機遇去發(fā)展,應努力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努力追求創(chuàng)新,順應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用雙腳丈量民情,用心靈感受民生,用行動排解民憂,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朝陽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夏素紅.新聞記者“走轉改”的粗淺思考[J].記者觀察,2019,(6):41.
[2]張新偉.淺析“走轉改”活動與新聞記者轉型的方向[J].新聞研究導刊,2017,8(22):191.
[3]李文達.新聞記者如何唱好“走轉改”三步曲[J].活力,201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