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佑成
弱,通常是貶義,德則是褒義。我們推崇有德之人,但我們卻都不愿做弱者,于是,面對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對手,我們往往會采取兩種消極的態(tài)度:要么硬碰硬,兩敗俱傷;要么被動挨打,破罐子破摔,而這兩種態(tài)度,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此時則需有弱德,弱德者,外柔而內(nèi)剛。
弱德,顯而易見要會示“弱”,在逆境中,會承受種種苦難。這一點用談遷的例子最能說明——面對漫長的人生,他選擇了研究史學(xué),五十多年的努力,編成一部《國榷》,本以為可以功成名就,安度晚年了,卻沒想到,這五十多年用心編撰的稿子,卻在印制前一天被當(dāng)成廢紙偷走了。冤不冤?冤!但談遷卻選擇了承受而不是悲憤。我們沒有聽見他一句怨言,只看見他重新編撰的身影。于是,二十多年過去了,一部新的《國榷》就此誕生。由此,我每每想,承受的力量、樂觀的力量,往往比抱怨更強大,若說弱德的“弱”字,想必也是如此。向命運低頭的人,最終卻抬起了頭。
然而弱德卻不僅僅是向命運妥協(xié)這么簡單——請別忘了后面的“德”字。弱德之人可以在困難面前失去金錢,失去愛情,失去一切,但有兩樣?xùn)|西不能失去——責(zé)任和原則。二戰(zhàn)時被人們認為是“戰(zhàn)神”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jīng)從士兵漸漸升為議員,但因為一次失敗的戰(zhàn)役下了臺,他只好回到前線成為戰(zhàn)地記者。他的一生,很多人會以為就此沒落,但他卻深知自己“對英國的人民負有責(zé)任”,因此,在沉重的打擊之后他重新站起,又一步步成為首相,領(lǐng)導(dǎo)了英德空戰(zhàn)、諾曼底登陸,成為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弱德之德,體現(xiàn)在此,就是面對挫折時,我們可能會一敗涂地,但只要心中的責(zé)任和原則不變,終會有朝一日東山再起。
養(yǎng)魚的人都知道,魚缸里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身強力壯、欺負弱小、把缸撞得咚咚直響的魚,往往會因爭斗而死去,可往往總有一條魚兒處處受欺,卻并不反抗,只是每天吃好自己食物,守好自己領(lǐng)地,這種魚最后活得最長久。它甚至?xí)谒嫦驈娬摺巴督怠?,但它卻并不自甘墮落。我想,這即是弱德所在:承而不敗,守而不失,不爭小利,以德勝人。
所以,面對困難,面對無法打敗的對手,以表象之弱迎接,以本心之德還去,不怨天尤人,而是守住尊嚴(yán),那么最后,你就是贏家。
‖江蘇省南京秦淮外國語學(xué)校
吉吉工作室
很喜歡讀這樣有思考力的文章。在作者充滿辯證思考的筆下,“弱”與“德”兩個本不相及的語義,竟有了一種美妙的聯(lián)系,“弱德”一詞也被賦予了美好而強大的內(nèi)在寓意。弱德者,欲以一詞以釋之,即外柔而內(nèi)剛——外柔,即會接受自己的弱,在逆境中,柔韌而有耐力,會承受種種苦難;內(nèi)剛,則是始終保持自己頑強的精神意志,從不忘卻自身的責(zé)任和原則。對此,作者分別以談遷和丘吉爾的事跡為例,記錄了弱德品質(zhì)在他們身上的完美呈現(xiàn),可謂有理有據(jù)。
在文章最后,作者又以魚缸之魚為例,力證善于示弱的魚活得最長久之理,進一步揭示出“承而不敗,守而不失,不爭小利,以德勝人”的弱德之力量,即面對困境時,以表象之弱迎接,以本心之德還去,不怨天尤人,堅守住本心,最終必會笑看成功!
【適用文題】弱與強;面對困境;堅守本心……(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