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莫高窟第12窟華嚴經(jīng)變圖像解讀

2020-09-22 10:01方喜濤
敦煌研究 2020年3期

方喜濤

內容摘要:莫高窟晚唐時期第12窟畫有8鋪經(jīng)變,其中北壁西側的華嚴經(jīng)變保存較為完好。依據(jù)殘存的部分榜題,文章對經(jīng)變的內容進行了考察,確定該經(jīng)變主要依據(jù)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繪制,并對屏風中繪制的五十三參圖像進行了辨識,確定了多數(shù)情節(jié)。

關鍵詞:莫高窟第12窟;華嚴經(jīng)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中圖分類號:K87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0)03-0037-11

Interpreting the Avatamsaka Sutra Illustration in

Mogao Cave 12

FANG Xitao

(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

Abstract: There are 8 sutra illustrations in Late Tang dynasty cave 12 at Mogao. Among them the Avatamsaka sutra illustration is very well preserved.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the sutra illustration suggests that it was painted according to the Buddhāvatamsaka-mahāvaipulya-sūtra by Siksananda. This paper also presents a study on the images of the 53 Pilgrimages of Sudhana painted in the screen-paintings found in cave 12 and identifies the scriptural sources of many of the depicted scenes.

Keywords: Mogao cave 12; Avatamsaka Sutra illustration; Sudhana; 53 pilgrimages

莫高窟第12窟(C.154、P.166)位于南區(qū)北段最下層,坐西向東,具前后室,主室呈方形覆斗頂。西壁開盝頂形龕,龕內塑像均為清代重修。主室東壁門上方有“窟主沙州釋門都法律和尚金光明寺僧索義□”墨書題記,參考敦煌遺書《大唐沙州釋門索法律義辯和尚修功德記碑》(P.4640、S.530)等,可知窟主為沙州釋門都法律金光明寺索義?。范泉先生釋讀出該題記兩側的墨書題記,分別為“皇祖左金吾衛(wèi)會州黃□府折□□□□奉”(南側)、“□□(女)始(?)□□閻(?)氏一心供養(yǎng)”(北側),經(jīng)考證,認為題記兩側供養(yǎng)人像應為窟主索義?的祖父母。第12窟是索氏家族功德窟[1]。據(jù)P.4640《大唐沙州釋門索法律義辯和尚修功德記碑》記載,咸通十年(869)索義?去世時,營建工程大部分已完成,繼而由其侄僧常振主持完成收尾的部分[2]。該窟應建于晚唐咸通十年前后。

第12窟主室現(xiàn)存經(jīng)變畫8幅,其中華嚴經(jīng)變位于北壁西起第一鋪,是莫高窟現(xiàn)存28鋪華嚴經(jīng)變之一。華嚴經(jīng)變最早出現(xiàn)在盛唐第44窟,約在中唐時期逐漸形成固定構圖模式:主說法會是由9鋪說法圖構成的七處九會,下方水池中現(xiàn)大蓮花,中有房屋,表示蓮花藏世界;畫面周圍或者下方屏風畫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

一 七處九會圖

第12窟華嚴經(jīng)變說法會保存較完整,分上中下三層,每層三鋪說法會。九會畫面中均有榜題框,其中可辨認文字者四方,分別對應第一、三、六、八會。

(一) 蓮花藏海與大千世界

位于說法會下方正中,海水中涌出一朵大蓮花,兩側各有一人單手托住蓮瓣一角;海水邊沿呈圈帶狀分布圓形圖案,外圈云氣紋。

這是表示蓮花藏世界:“此香水海有大蓮花,名種種光明蕊香幢。華(花)藏莊嚴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凈堅固,金剛輪山,周匝圍繞,地海眾樹,各有區(qū)別?!盵3]蓮花藏海的上方是無數(shù)彩云構成的宇宙,象征善財參拜普賢時看到的大千世界。

(二)第一會:菩提道場

位于說法會下方正中、蓮花藏海上方。佛居中結跏趺坐,菩薩圍繞;周邊眾多供養(yǎng)菩薩圍繞聽法;佛前均置香案,上置香爐與香寶子。背景為閣樓建筑、樹木,上部兩側均有諸天乘云赴會。

榜題:

第一會佛在摩竭提國法/阿蘭若菩提道場中與十/佛世界塵數(shù)菩薩摩訶/薩及卅十九佛剎數(shù)雜類神天/諸世主俱普賢菩薩于世/尊前入毗廬遮那藏身三/昧說蓮華莊嚴世界海/果得法門于佛座中出?;莸?佛塵數(shù)菩薩/一切法□者等世界海塵數(shù)菩薩/□聽法時

對應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中的《世主妙嚴品》,文字出于經(jīng)首經(jīng)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有十佛世界微塵數(shù)菩薩摩訶薩?!?[3]1b

(三)第三會:須彌山頂

位于說法圖中部偏右(東)側,與第一會畫面相似,惟聽法眾數(shù)量減少。

榜題:

第三會佛在三十三天帝/釋宮中于妙盛殿于/百十億光明時十方各有/佛莊嚴塵數(shù)菩薩摩訶薩/而來云集妙惠十方菩薩為/其上首時法惠十方千億佛剎/塵如來觀身以三業(yè)如諸佛法/惠令說菩薩十住法門時

畫面對應《升須彌山頂品》,表現(xiàn)升須彌山去向帝釋天妙勝殿的場景。經(jīng)文:“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升須彌,向帝釋殿。時天帝釋,在妙勝殿前,遙見佛來,即以神力,莊嚴此殿?!?[3]80c

(四)第六會:他化自在天宮

位于說法圖上部居中位置,說法畫面與其他相似,背景為樹木、草葉等。

榜題:

第六會佛在他化自在天宮/摩尼寶藏殿與不可說俱/菩薩摩訶薩金剛菩薩/而為上首入菩薩大智光三昧十方佛通以三昧金剛藏/菩薩令說十毗盧遮那世/尊及十方佛各放眉間老□/徊□于中數(shù)勸金剛藏/說十地上首菩薩解脫月及大眾示同請時

畫面對應經(jīng)中《十定品》,表現(xiàn)佛在他化天。經(jīng)文:“爾時,世尊在他化自在天王宮摩尼寶藏殿,與大菩薩眾俱。”[3]178b

(五)第八會:普光明殿

位于說法圖中部偏左(西)側,與第三會畫面基本相同。

榜題:

第八會普光明殿與十不可/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嚴/塵大菩薩摩訶薩普賢/知眾疑念起二百問端請普/賢說普賢菩薩以千法門答/答普惠菩薩以釋眾疑明/因果六類□法門十方諸佛各/見其身于普賢菩薩前說/法門時

畫面對應經(jīng)中《十定品》,表現(xiàn)普賢菩薩答疑場面。經(jīng)文:“爾時,世尊在摩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于普光明殿……復遍觀察,渴仰欲見普賢菩薩,亦不能睹?!?[3]178b

其他畫面表現(xiàn)形式與上述基本一致,惟上部畫面的背景為樹木、草葉等,中部及下部畫面的背景為閣樓建筑、樹木等。

經(jīng)文與畫面榜題互證可知,該鋪經(jīng)變應是依據(jù)唐初證圣至圣歷年間(695—699)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所繪制。主說法會下方的屏風內容屬于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榜題文字無法識讀,但據(jù)上述四方榜題,我們可以用實叉難陀譯本予以解讀。

二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華嚴圖像的主要內容,自唐代起該題材已經(jīng)流行,至宋元依然常見?!洞蠓綇V佛華嚴經(jīng)·入法界品》主要講述善財童子遍歷一百一十城,參訪五十四善知識(第五十三參中于同一時間、地點請教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按一次稱)[4]。善財童子入胎時家中涌現(xiàn)七寶樓閣:“此童子初入胎時,于其宅內自然而出七寶樓閣……從地涌出,光明照耀”;出生時則“復于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寶器,種種諸物自然盈滿”,于是“父母親屬及善相師共呼此兒,名曰‘善財”[3]332b。童子過去世供養(yǎng)諸佛,深種善根,因此通過參訪請教,并依教奉行,終于獲證善果。第12窟中五十三參以四扇屏風畫繪制,屏風中分別有8、8、10、7幅畫面,共33幅,故事畫面旁均有豎條形榜題框,榜題文字均不存(圖2)。通過比對圖像與經(jīng)文內容,發(fā)現(xiàn)畫面基本自上而下展開(圖3),整理、考證如下。

(一)西起第一扇

西一{1}:山巒重疊,有一比丘雙手合十,緩步徐行;左下方山腳一童子(善財),著交領大袖長衣,左手伸于前方,面向比丘;右側一比丘(剃發(fā))趺坐,著紺藍色外衣,雙手合十(圖4)。

描繪善財童子于勝樂國、海門國參訪德云比丘、海云比丘(即第一、二參)。佛經(jīng)中云:“爾時,善財童子……向勝樂國,登妙峰山,于其山上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觀察求覓,渴仰欲見德云比丘。經(jīng)于七日,見彼比丘在別山上徐步經(jīng)行。見已往詣,頂禮其足,右繞三匝,于前而住?!盵3]334a畫面表現(xiàn)善財參訪德云比丘而聞光明普見法門。畫面中二者相隔較遠,寓意與德云的境界還有重山之隔。經(jīng)文又云:“時善財童子禮德云比丘足,右繞觀察,辭退而去……漸次南行,至海門國,向海云比丘所頂禮其足,右繞畢已,于前合掌。” [3]335a畫面表現(xiàn)參訪海云比丘而聞光明普眼法門。

西一{2}:虛空中天人飛舞,纏繞飄帶;下方一人站立,似立于海浪之中;最下方善財雙手合十,側身佇立。

可能描繪第六參于摩利伽羅國參海幢比丘。經(jīng)文云:“漸次南行,至閻浮提畔摩利聚落,周遍求覓海幢比丘……爾時善財童子一心觀察海幢比丘,深生渴仰,如是住立,思惟觀察?!盵3]340a海幢比丘全身由上到下化現(xiàn)無數(shù)佛、菩薩、聲聞、緣覺、梵天、帝釋等十法界眾,奇觀重重。善財童子觀察海幢比丘的不可思議境界,諦觀了六月又六天,比丘方出定,為善財說清凈光明三昧法門。海幢寓意海涌千層浪,隨風起伏,畫面表現(xiàn)較相似。

西一{3}:二人相對。左側人上身赤裸,斜披巾帛,下著短裙,盤腿而坐,身邊三處燃起火焰;右側善財童子雙手合十參拜,身后兩處火焰。

伊沙那聚落參勝熱婆羅門是以上刀山和跳火堆的方式修苦行。經(jīng)載:“漸次游行,至伊沙那聚落,見彼勝熱修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猶如大山,中有刀山高無極,登彼山上投身入火?!盵3]334c婆羅門要求善財上刀山、跳火堆,善財心生疑慮,經(jīng)梵天、自在天王等規(guī)勸,方確認其為善知識,于是頂禮悔過后,心無障礙,置生死于度外,遂入刀山火海,猶脫胎換骨,得無盡輪解脫門。

西一{4}:右側佛結跏趺坐,雙手結法印,身兩側各有菩薩脅侍;佛身后有雙樹,頭頂有華蓋。善財童子于佛前合十跪拜。

第85窟有同樣參拜佛的圖像,其中一幅榜題為:“復次善財童子我修解脫時令諸/眾生不生非法貪不起邪分別/不作諸罪業(yè)/若以作者令皆止息。”在第三十二參普德凈光主夜神中能找到相應的經(jīng)文:“復次善男子,我修解脫時,令諸眾生,不生非法貪,不起邪分別,不作諸罪業(yè)。若已作者,皆令止息?!盵3]372c

西一{5}:左側雙層重檐寶頂佛塔,塔頂有相輪。塔身龕內各有一趺坐佛,上方禪定佛,下方佛說法。善財童子于塔前合十跪拜。

暫未找到相應經(jīng)文。

西一{6}: 畫面中,善財席地而跪,雙手合十虔誠禮拜。在其前上方云層中伸出一只白色手臂,觸摸善財頭頂(圖5)。

《入法界品》第五十二參:“是時,文殊師利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作如是言……于是,善財思惟觀察,一心愿見文殊師利,及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shù)諸善知識?!盵3]439b文殊師利菩薩鼓勵善財童子,復以智慧善巧令善財童子具足無邊大智光明,深入普賢諸行愿論。這是五十三參的最后部分,繪制在西起第一屏,值得注意。

西一{7}:左側三身比丘尼并排而坐,均雙手合十;對面善財面向三人參拜。

畫面多有損毀,對應內容不明。

西一{8}:右側天王形象者頭戴寶冠,身著鎧甲坐臺座上,右手前伸,左手撫左腿,身后有一株樹;臺座前善財童子合十參拜。

第12窟善財童子參拜對象中,天王形象相似畫面共出現(xiàn)3次{1},或為神眾。根據(jù)佛經(jīng)中出現(xiàn)次序及畫面前后內容對應,該畫面應為第十八參于妙光城參大光王。經(jīng)中說:“其王于上結跏趺坐,二十八種大人之相、八十隨好而以嚴身;如真金山,光色熾盛;如凈空日,威光赫奕;如盛滿月,見者清涼;如梵天王,處于梵眾……善財童子五體投地,頂禮其足,恭敬右繞,經(jīng)無量匝。”[3]356c畫面中天王形象者威風凜然,象征愛民如子的明君。莫高窟第85窟亦有相似畫面,并有榜題“時大光王諸所住處時善財童子歡喜涌耀作如是念我善……今必當/親□奮見聞諸菩……處”[5]。此可證。

(二) 西起第二扇

西二{1}:由上方至房屋處有一條蜿蜒小路,表示經(jīng)行路途。屋中坐一女性,著交領服飾,似雙手合十作說法狀;房屋前善財童子合十參拜(圖6)。

第85窟中相似畫面被認為是明智居士或具足優(yōu)婆夷[6]。根據(jù)經(jīng)文,筆者揣測應為第十三參于海住城參具足優(yōu)婆夷。經(jīng)言:“善財入已,見優(yōu)婆夷處于寶座,盛年好色,端正可喜,素服垂發(fā),身無瓔珞,其身色相威德光明,除佛菩薩余無能及。”[3]351c

西二{2}:山腰近山頂?shù)钠脚_處,善財童子側身站立于石碑前,手中似持細物刻畫,身后站立一人,著長衫,形象較模糊。

畫面中有山,善財和一人站立平坦處,這與經(jīng)文“善財童子于中夜時,見此山頂草樹巖巘,光明照耀如日初出;見此事已,生大歡喜,作是念言:‘我必于此見善知識。便從城出而登彼山,見此外道于其山上平坦之處徐步經(jīng)行,色相圓滿,威光照耀,大梵天王所不能及,十千梵眾之所圍繞”[3]351b有相同之處,或為第二十參于都薩羅城善得山尋訪遍行外道,只是經(jīng)文描述較少,畫面石碑等未涉及。

西二{3}:善財童子參天王形象尊者。

左側人物形象與西一{8}相似,無明確特征表明身份,筆者認為該畫面與善財?shù)诙艆⒋筇焐窕蚩蓪?/p>

西二{4}:人物較多,居中覆缽型草廬,上有稻草扎束,廬中一位長者靜坐;廬外左側跪坐善財童子,雙手合十虔誠禮拜,身后有一人站立;右側一人跪坐,亦雙手合十。

佛經(jīng)第二十三參:“見無上勝在其城東大莊嚴幢無憂林中,無量商人、百千居士之所圍繞,理斷人間種種事務……爾時,善財童子觀彼長者為眾說法已,以身投地,頂禮其足?!盵3]360a無上勝長者修行至一切處修菩薩行清凈法門,常為商人及居士說法。畫面或為善財于可樂城無憂林中參訪無上勝長者并聞其說法,周邊人物為聽法眾。

西二{5}、{6}:分別為善財童子與另一綠衣人各向佛禮拜并聽法(圖7)。

第85窟中相似畫面有榜題:“供養(yǎng)一切諸如來不生疲厭□猛精/進受持一切諸佛法輪(猛精進/壞散一切諸障礙山?!盵5]488可對應第三十三參喜目觀察眾生夜神的描述:“勇猛精進,供養(yǎng)一切諸佛如來不生疲厭;勇猛精進,受持一切諸佛法輪;勇猛精進,壞散一切諸障礙山。”[3]373c

西二{7}:畫面損毀較嚴重,可見右側三人并排而坐,雙手合十,人物胳膊上均纏繞絲帶,可能為女性;對面善財童子面向三人,雙手合十禮拜。

善財童子遍行參訪的善知識中,女性較多,該畫面情節(jié)不足以體現(xiàn)經(jīng)文所描述內容,辨認存在難度。第85窟中出現(xiàn)三身俗裝女性的畫面,榜題為“□□□善□□□□見童子所說/□□城賢勝□□□□何菩薩行/□為□無依處道而解脫已”,對應經(jīng)文第四十五參賢勝優(yōu)婆夷,即:“向聚落城,至賢勝所,禮足圍繞,合掌恭敬……賢勝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無依處道場;既自開解,復為人說 ?!?[3]418c

西二{8}:表現(xiàn)善財童子參拜菩薩,情節(jié)較為簡單,菩薩半跏坐于束腰蓮臺上,左手屈肘抬起,右手置于腹前,后有背光、頭光;童子在菩薩面前跪拜。畫面以山巒為背景,其地青色,似表現(xiàn)草地,最下方青色較重,可能表現(xiàn)泉流。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第二十七參“參觀自在菩薩”最為著名,經(jīng)文載鞞瑟胝羅居士告訴善財童子:“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鄙曝斖铀臁皾u次游行,至于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見其西面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蓊郁,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于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令其攝受一切眾生?!盵3]366c該處畫面雖不盡經(jīng)文所描繪之豐富,但背景、人物皆有對應,或表現(xiàn)第二十七參。

(三) 西起第三扇

西三{1}:舍利塔上下兩層,每層一坐佛,塔旁善財合掌恭禮,上方三坐佛乘祥云而至。

該幅畫面所表現(xiàn)內容較難分辨,所幸相似畫面在第85窟亦有,只是后者畫面中僅有二佛乘祥云而至,其榜題“善財童子求一切□□□□力求佛/辯才求佛光□□□□身求佛相好/求佛眾會求佛國土”,對應第十九參“求一切智,求佛十力,求佛辯才,求佛光明,求佛色身,求佛相好,求佛眾會,求佛國土”[3]359a。第十九參為于安住國參不動優(yōu)婆夷,該畫面未出現(xiàn)參訪對象。

西三{2}:畫面為善財童子參拜天王形象尊者。

第85窟有相似畫面,榜題“無勝軍天王為善財童子說無/盡解脫法問時”,無勝軍見于善財童子第四十八參,經(jīng)文為:“于此南方,有城名出生,彼有長者名無勝軍。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西三{3}:菩薩伸手摩善財童子頂(圖8)。

在佛經(jīng)中,以手摩善財頂?shù)挠浭龀霈F(xiàn)四次,分別是第八參、五十一參、五十二參、五十三參。根據(jù)菩薩形象,可排除第八參毗目瞿沙仙人;文殊摩頂出現(xiàn)在西一{6}中,故該畫面可能為彌勒菩薩或普賢菩薩。根據(jù)第464窟中出現(xiàn)的善財參菩薩畫面在下排僅有一幅,前賢認為是最后一參參普賢菩薩[7]。筆者以為,該畫面是唯一一幅菩薩現(xiàn)身摩頂善財圖,以位置論又處于所有畫面的最中心位置,應當是善財最后進入普賢道場,參訪普賢,即身成佛。

西三④:右側一位菩薩交腳坐于束腰形蓮花座上,左手上揚,右手叉腰,后有背光頭光;菩薩前跪一體態(tài)較小的菩薩,作昂頭仰視狀。

第85窟北披華嚴經(jīng)變中亦見相似畫面,并有榜題“一切諸菩薩入佛一毛孔如是妙解脫/非我所能知此近有夜神名喜目觀察/汝于往詣彼 聞修菩薩行”[5]488,該榜題對應第三十三參喜目觀察主夜神:“一切諸菩薩,入佛一毛孔。如是妙解脫,非我所能知。此近有夜神,名喜目觀察。汝應往詣彼,問修菩薩行?!盵3]372c

西三{5}:善財參拜佛。

第12窟五十三參中,參拜佛畫面共出現(xiàn)四幅,但無具體區(qū)別,也無榜題,因此難以準確辨認{1}。

西三{6}: 該畫面較為特殊:共有三身人物,最前方騎者前行,舉手回首張望,其后一身是著盔甲的武士形象,張開兩臂呈講話姿勢,武士面前為著長袍、雙手合十之人跪地聆聽(圖9)。

經(jīng)文中未找到對應畫面的內容。第85窟有相似畫面,并有榜題:“為善商主說妙法得解脫時?!币蟛﹦t認為是依據(jù)《十地品》繪制的[6]。

西三{7}:右側應為水池,池中兩匹馬半身淹沒在水中,馬身上各趴一人緊抱馬脖,岸邊一人已近獲救,一菩薩半跪于池邊,似伸手搭救。

依據(jù)第85窟相似畫面榜題,知其出于第三十一參婆珊婆演底主夜神:“所入菩薩地,所修菩薩行,所行出離道,切智光海,普救眾生心。普遍大悲云,于一切佛剎,盡未來際,常能出生普賢行愿。”[3]372a

西三{8}:畫面構成較簡單,兩人雙手合十相對而跪,左邊為女性,右邊為男性。

參考第85窟相似內容的榜題,對應第十九參:“不動優(yōu)婆夷,身是童女,在其家內父母守護,與自親屬無量人眾,演說妙法?!盵3]358b第十九參又見于西三{1},前者未出現(xiàn)不動優(yōu)婆夷。

西三{9}: 雙層樓閣,上下層內各有一武士;善財童子跪樓閣前合十禮拜。

第85窟中有類似畫面,榜題“清凈相嚴身遍示諸世間佛身不思議/法界悉充滿普現(xiàn)一切剎一切無不見/佛身常光明一切剎塵等種種清靜色/念念遍法界如來一毛孔放不思議光”,見于第三十二參普德凈光主夜神中的一段說頌,內容相同[3]372c。

西三{10}:有數(shù)身人物,左側最上一戴冠者,其右側一人雙手高舉,似作打擊狀,其下可能有一身跪式人物,現(xiàn)漫漶不清,右側一人站立。善財童子位于畫面左下,雙手伸出作勸阻狀。

第十七參記載善財至多羅幢城,國主無厭足王“在于正殿,坐獅子座,宣布法化,調御眾生,可治者治,可攝者攝,罰其罪惡,決其諍訟,撫其孤弱……十千大臣, 前后圍繞, 共理王事……犯王教敕,或盜他物,或害他命,或侵他妻,或生邪見,或起瞋恨,或懷貪嫉,作如是等種種惡業(yè),身被五縛,將詣王所。隨其所犯,而治罰之”[3]355。該畫面在莫高窟第464窟中表現(xiàn)較為全面[7],大足石刻中亦有相關畫面,如人物手持棍上舉作拷打狀,存有“多羅幢城無厭足王無著/行得如幻解脫門”題記[8]。

(四) 西起第四扇

西四{1}:榜題框右側一草廬,形制與前相同。草廬內趺坐一身比丘,似在禪定中;外站立一身武士形象者,頭戴冠,身著鎧甲,一手叉腰,一手舉棒上揚;最右側為一動物,形象模糊(牛或鹿)(圖10)。

第三十參安住主地神有“時,安住等百萬地神,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牛王、象王、獅子王等,皆生歡喜”的描述[3]368c,且安住主地神法相宗嚴,現(xiàn)大神力,或即武士形象。

西四{2}:兩人相對而坐,雙手合十,左側為女性,右側為比丘,下方繁花遍地。

第三十七參開敷一切樹花主夜神“往詣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所,見其身在眾寶香樹樓閣之內妙寶所成獅子座上,百萬夜神所共圍繞”[3]391a,因無量劫前行善功德而為花神,經(jīng)文中雖較少有花的記載,但作為唯一一幅出現(xiàn)花鬘的場景,或可作為一種參考。

西四{3}:平臺上三比丘交腳并排而坐,雙手合十虔誠禮拜;比丘上方菩薩乘祥云而至,彩帶飄飛。

此畫面未見到善財童子形象,難以分辨。

西四{4}:下方二人相對坐于方形墊上,均著僧裝。上方一榻,一著僧服的比丘右脅而臥。

第二十四參師子頻申比丘尼中載“爾時善財見師子頻申比丘尼遍坐一切諸寶樹下大師子座……在一一座,眾會不同,所說法門亦各差別”,并有“善財童子見師子頻申比丘尼如是園林、如是床座、如是經(jīng)行、如是眾會、如是神力、如是辯才,復聞不可思議法門,廣大法云潤澤其心”[3]364c,與畫面相應。善財童子見到師子頻申時只見其化身遍坐于寶座,無法分辨,爾后辨認出即禮拜參見,得聽成就一切智解脫法門。

西四{5}:榜題框左側一菩薩似前往城中;右側大城,三面城墻中心皆有城門,城門上有樓閣,城中心有建筑一座,內坐一著漢服人物;建筑前庭院中有兩比丘,一跪坐,一露半身,身體向前傾(圖11)。

經(jīng)文中多次出現(xiàn)城名,而在城內聞法多見于迦毗羅城,如第四十參、四十四參及四十五參等。其中第四十參參釋種女瞿波有云:“爾時善財童子,向迦毗羅城,思惟修習受生解脫,增長廣大,憶念不舍。漸次游行,至菩薩集會普現(xiàn)法界光明講堂。”[3]405c第85窟北披亦有庭院中聞法畫面,榜題:“善財受妙德囿神往迦毗羅城內至菩/薩集會普門法界光明講堂善財隨/至堂階悉共散花聞其法要?!蔽淖峙c佛經(jīng)中不同,但表意相近,應歸為一類。城門外之菩薩,筆者以為可能是彌勒菩薩,但具體難以考證。

西四{6}:榜題左側畫面不清,僅見一只鹿形動物臥地揚首;右側兩人著俗裝。

若二者確為一男一女,則有可能是唯一一幅男女同框(被參拜者),可能為善財?shù)谖迨畢⒌律?、有德童女?/p>

西四{7}:參拜著僧服比丘,畫面較為模糊,內容待考。

三 第12窟華嚴經(jīng)變圖像特征

(一) 第12窟華嚴經(jīng)變的構圖

第12窟華嚴經(jīng)變圖像結構分明,圖像繪制亦較規(guī)整。如前所述,該經(jīng)變畫由上部的七處九會說法圖與下部四扇屏風畫構成,這種形式最早見于中唐,是中唐及后代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相似構圖在莫高窟還見于中唐第159、231、237窟,晚唐第232窟,宋代第449窟等。依據(jù)榜題可辨識出說法會中四會內容,通過與其他洞窟中的華嚴經(jīng)變內容比較,除蓮花藏世界海上方的說法圖都為菩提道場第一會外,其他畫面均有所不同,如構圖相似的第231、237窟中,第三會位于九會正中,第六會位于上層右側;第196、156等窟第三會均位于九會正中部,有學者認為這與營建石窟的士族不以追求佛教教義或佛教思想為主有關[9]。

屏風畫中繪制善財求法的畫面,是依據(jù)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所繪制,與上部說法會依據(jù)一致。從畫面內容看,其布局與第231窟華嚴經(jīng)變下方屏風畫內容較為相似。根據(jù)內容與經(jīng)文及其他資料的對比論證,可對其基本內容釋讀。

(二) 五十三參圖像內容

通過將圖像與經(jīng)文對照,第12窟中參訪對象和環(huán)境明確者可認定為一參;但是對于情節(jié)簡潔,線索較少,畫面殘損或模糊,且并不依據(jù)經(jīng)文次序排列的一些畫面,確定其內容還有一定的難度,但這些并不影響對畫面的整體判斷。

經(jīng)過圖像對比和論證分析,第12窟五十三參屏風畫共存畫面33幅,其中絕大多數(shù)畫面均可對應80卷《華嚴經(jīng)》經(jīng)文,從而確定善財五十三參的參訪對象和所得法門。現(xiàn)存畫面中,對應經(jīng)文畫面達28幅,計二十三參,具體見附表。

四 圖像特征

1. 第12窟中的33幅圖像中,西一{1}對應第二參;第三十三參共出現(xiàn)4次,第三十二參與十九參均出現(xiàn)2次,表現(xiàn)形式不同;西三{6}或源自《華嚴經(jīng)》,但不與五十三參對應;難以辨認來源依據(jù)畫面5幅。僅就可辨認畫面來說,該窟也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內容最為豐富的洞窟之一。

2. 畫面內容未嚴格按照經(jīng)文中參訪對象先后順序繪制。如西一{6}出現(xiàn)了文殊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摩善財頂?shù)漠嬅妫摦嬅娉霈F(xiàn)在第五十二參的位置;而在西三{3}—{4}同樣出現(xiàn)了出場順序較前的場景;同時,筆者認為西三{3}表現(xiàn)的是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為善財說法,即是五十三參的終結,善財訪善知識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因緣和實踐,證得佛果,即身成佛,所以參普賢菩薩是最重要的部分,所占篇幅也最大;第三屏位于經(jīng)變畫下正中,位置較顯要,用來繪制故事高潮,或是繪制風格的一種表現(xiàn)。

3. 畫面并非完全按照人物關系來表現(xiàn),所繪內容亦有經(jīng)文偈語或頌詞對應的情況。善財童子參拜佛像的畫面有4幅,佛經(jīng)未明確善財參佛的,這些畫面是源自相關的偈語;還有些畫面不強調善財與所參對象的關系,如西三{1},為善財禮拜佛塔和乘祥云而下的佛像,但其內容是源自善財參不動優(yōu)婆夷的經(jīng)文。這些或可說明畫師在繪制時不僅關注參訪的主要對象,亦注重經(jīng)文中與佛、菩薩、神祇等相關的內容。

4. 畫面情節(jié)較為簡單,如果僅從人物特征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來辨認,難度較大。所幸陳菊霞、殷博女士曾對第85窟中有榜題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畫面進行辯識,為第12窟的部分內容辨認提供了參照。經(jīng)實地考證,兩窟中華嚴經(jīng)變相似內容達17幅,對應五十三參中的十三參;第12窟中有非出自五十三參的畫面一幅,與第85窟所繪極為相似。第12窟營建時代與第85窟接近,略晚于后者,二窟壁畫內容的一致,也表現(xiàn)了晚唐時期壁畫風格較統(tǒng)一的特征。

5. 第231窟中的華嚴經(jīng)變圖像風格與第12窟的頗為相似{1},兩窟的題材分布、人物對應、畫面位置等皆具相似性。通過第12窟五十三參內容的考證,基本可對第231窟中的圖像進行對比論證;同時,也由第231窟中出現(xiàn)該題材,得知這種題材、布局至遲在中唐時期已經(jīng)在洞窟中得到表現(xiàn),且后代可能沿用了前期的粉本。

五 莫高窟唐代石窟中華嚴經(jīng)變圖像的

對比觀察

莫高窟盛唐至晚唐石窟中現(xiàn)存華嚴經(jīng)變14鋪,其中繪有說法會及善財童子求法畫面共9鋪。盛唐第44窟主室東向龕北壁的立佛說法會中,佛前站立一童子躬身禮拜,可認為是善財童子。其余石窟表現(xiàn)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同時表現(xiàn)說法會及善財求法,一般繪制于主室窟頂一披或三披,主體部分繪制說法會,兩側或說法會之間穿插求法故事,主要見于晚唐第156、9、85窟;二是分上下二部,上部表現(xiàn)說法會,說法會兩邊或下部以屏風畫形式表現(xiàn)求法故事,見于中唐第237、159、231窟,晚唐第12、9窟,學者對此早有記錄,根據(jù)筆者洞窟實地調查,保存情況屬實,此不贅述{2}。學者亦有對出現(xiàn)華嚴經(jīng)變內容的洞窟的相關研究,證明石窟中出現(xiàn)華嚴經(jīng)變一般均與法華經(jīng)變正相對,如第231、237、159等窟,其他題材內容也可找到共性[9]。筆者認為,這一方面是該期洞窟時代相近,且多是由士族等階層所主持修建,因此反映出一定的相似性;另一方面則是華嚴經(jīng)變等經(jīng)變畫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所體現(xiàn)出的特殊性,據(jù)S.2724、上博37等寫經(jīng)題記,《華嚴經(jīng)》等經(jīng)典是各個階層抄、頌、畫的主要內容,也反映了華嚴思想在當時的傳播與滲透。

對上述唐代洞窟中華嚴經(jīng)變進行全面解讀的案例并不多。目前來看,對各窟不同題材進行研究的論文成果較多,另有對第85窟[5]、9窟[10]、12窟[11]等的單窟研究,但總的來說華嚴經(jīng)變在研究過程中并未成為研究重點而全面釋讀。僅有第85窟中華嚴經(jīng)變的研究在隨后得到了補充和完善[6]。筆者參照已有研究成果,通過對第12窟華嚴經(jīng)變,尤其是五十三參故事畫的解讀,預期可以對上述唐窟的相關內容進行通讀。當然,上述洞窟中的內容差異也較明顯,如第44窟的童子單獨禮佛圖,很難將其歸入五十三參中的特定一參;另外第156、9窟多有榜題,榜題內容識別中也發(fā)現(xiàn)與第85、12窟有較多差異,因前者畫面位于窟頂,榜題抄錄存在較大難度,所以具體對比還需進一步研究。此外,與后代(如宋第25窟)對比,后代華嚴經(jīng)變中的故事畫內容明顯帶有基于佛經(jīng)內容而又超出佛經(jīng)內容的特點,繪制風格與前代也有不同,榜題中出現(xiàn)較多重復內容,而部分是前代所未見。種種現(xiàn)象表明,唐代所繪制的華嚴經(jīng)變構圖一致,且均依據(jù)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所繪制,但是內容并不完全一致,具體原因有待后續(xù)研究。

六 結 語

通過圖像對比分析及內容考證,第12窟北壁華嚴經(jīng)變下屏風壁畫是依據(jù)初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所繪制,內容是《入法界品》中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根據(jù)考證結果,四幅屏風中共存畫面33幅,其中可對應五十三參的28幅,表現(xiàn)經(jīng)文中的二十三參,是目前所觀察到莫高窟中留存相關畫面最多的。

故事畫面的特征是以善財童子為主線,通過善財于各地參訪不同人物而展開,所以絕大部分畫面中均出現(xiàn)善財形象(沙彌或比丘,著長衣),其參訪對象包括佛、菩薩、天神、國王、長者、居士、優(yōu)婆夷,同時也有佛塔、祥云等,說明內容不僅局限于表現(xiàn)人物之間的關系,亦有以佛教重要的象征物作為參訪的對象。繪制風格不嚴格按照人物出現(xiàn)順序,這種情況在莫高窟中較為常見,根據(jù)與中唐第231窟中五十三參圖像的對比,可知此類題材布局在中唐時期已經(jīng)形成,而后代畫工可能依據(jù)了與中唐時期相同的粉本。

根據(jù)已有的研究工作,以第12窟為例,對盛唐至晚唐時期出現(xiàn)完整華嚴經(jīng)變圖像(說法會、五十三參)的洞窟進行對比,結果表明雖然各窟具體內容存在差異,但在結構布局、涉及內容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相似性。尤其第12窟與第85窟中的善財圖像對比結果顯示出較多的一致性,相似畫面達到17幅,對應十三參,并且都有較特殊的題材出現(xiàn)。二窟時代相近,善財童子圖像表現(xiàn)出晚唐石窟風格較統(tǒng)一的特征。

附記:文中圖片由敦煌研究院數(shù)字化研究所提供,在此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范泉.莫高窟第12窟供養(yǎng)人題記、圖像新探[J].敦煌研究,2007(4):86-90.

[2]鄭炳林.敦煌碑銘贊輯釋[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2:73-74.

[3]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M].實叉難陀,譯//大正藏:第10冊.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1988:39a.

[4]陳俊吉.中國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語匯與圖像考[J].書畫藝術學刊,2012(12):355-396.

[5]陳菊霞.敦煌翟氏研究[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12:488.

[6]殷博.莫高窟第85窟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初探[J].敦煌研究,2014(2):25-33.

[7]梁尉英.莫高窟第464窟善財五十三參變[J].敦煌研究,1996(3):43-50.

[8]黎方銀.大足北山多寶塔內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石刻圖像[J].敦煌研究,1996(3):51—63.

[9]潘亮文.敦煌石窟華嚴經(jīng)變作品的再思考:以唐代為中心[J].敦煌研究,2015(5):11-19.

[10]魏健鵬.生天與凈土:莫高窟第9窟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2.

[11]李金娟.敦煌莫高窟索義辯窟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