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濤 鄧含能
深圳是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外來人口占比巨大,常住人口超過1400萬人,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作為國內各類口岸最多的城市,深圳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主要門戶之一,每年過境外籍人士達到800萬人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無疑給深圳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
面對挑戰(zhàn),深圳市委市政府主動應對,及時公開疫情信息,積極設置議題,結合全媒體時代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的發(fā)展趨勢,在多終端、多渠道上面向全球受眾推出系列多媒體作品,主動回應國際關切,講好城市抗疫故事,展現(xiàn)出這座國際化城市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良好精神風貌。
一、及時發(fā)布信息,做到公開透明
疫情期間,外籍人士最關注的是病例的增減及疫情的發(fā)展情況。真實、及時、全面、權威的信息是穩(wěn)定人心、驅散謠言的剛需產品。
2020年1月20日,深圳公布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接到新聞通報后,英文《深圳日報》第一時間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表報道,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關注。次日,該報報道深圳確診9例新冠肺炎病例。1月22日,又報道深圳開設49家發(fā)熱門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1月23日,該報總編輯發(fā)表時評《公開透明不是穩(wěn)定之敵》(Transparency is not the foe of stability),①呼吁全國建立每日疫情通報機制。同日,又刊登醫(yī)務人員專訪,提醒市民春節(jié)假期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
1月29日,深圳市委宣傳部、市委外辦、市衛(wèi)健委、市政務數據局、英文《深圳日報》等五家單位建立涉外信息公開聯(lián)動機制,開始每日發(fā)布動態(tài)疫情信息,包括英文每日疫情數據通報、每日病例變化圖表、常見問題解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每日簡訊及多語種防控疫情告知書等多種產品。之后,隨著疫情變化又增加了境外輸入病例、無癥狀感染者等內容,形成圖表,一目了然。深圳市政府在線英文版、“愛深圳”英文門戶網站分別制作專題,每天24小時滾動公布外籍人士關注的各項政策,包括通關信息、出入境政策、小區(qū)通行規(guī)定等。這些權威信息的及時公布,極大便利了外籍人士的生活和工作,在特殊時期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二、主動設置議題,講好抗疫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指導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時強調:“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fā)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及時揭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謠生事的言行?!雹诹暯娇倳浀闹v話為重大疫情中的對外傳播工作指明了方向。疫情期間,深圳英文媒體積極設置議題、引領輿論,向世界講好深圳抗疫故事。
1. 積極跟進,全面介紹支援全球抗疫的深圳行動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帶動下,深圳市各大企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和公益組織形成合力,竭盡所能籌措資源、提供渠道,形成了參與國際抗疫的全方位網絡。截至2020年5月7日,深圳市以政府名義向韓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24個國家的36個友好城市和機構捐贈醫(yī)用口罩150萬個,還與波蘭波茲南市、西班牙巴塞羅那市、肯尼亞國家衛(wèi)生部、柬埔寨金邊市等舉行了抗疫經驗視頻交流會。同時,華大基因、大疆、騰訊、邁瑞等本地科技公司也紛紛提供對外援助。這些政府、企業(yè)層面的對外合作,英文《深圳日報》都及時跟進報道,充分展現(xiàn)一座國際化城市的擔當和作為。
2. 以點帶面,挖掘中外社區(qū)抗疫故事
疫情期間,英文《深圳日報》挖掘大量中外市民積極抗疫、為中國加油的故事,以此激發(fā)國際社會的共情。
2020年2月9日,英文《深圳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首發(fā)由一群居住在中國的古巴人主創(chuàng)的抗疫歌曲《中國,你并不孤單》(China, You Are Not Alone)。在英文《深圳日報》的采訪中,這群創(chuàng)作者紛紛表達他們支持中國、熱愛中國的心聲。這首歌曲改編自邁克爾·杰克遜的經典曲目《你并不孤單》(You Are Not Alone),后來被眾多媒體轉載,中外人士紛紛留言:“太感動了!”“中國加油!”
2月21日,英文《深圳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首發(fā)深圳市民劉潔創(chuàng)作的《我們都是戰(zhàn)士》(We Are All Fighters)英文演講抗疫視頻。這個視頻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不懼困難的抗疫決心,體現(xiàn)了深圳年輕一代的國際視野和愛國熱情,短短數天內全網總播放量超過2億人次。外國讀者紛紛表示,要把視頻在朋友圈中傳播,幫助更多外國朋友更好地讀懂中國。
3. 以小見大,講述疫情下普通人的生活
隨著中國國內疫情趨緩,英文《深圳日報》開始把鏡頭投向疫情之下的復工復產故事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在華外國人群體對中國防控舉措的認可和戰(zhàn)疫必勝的信心,有效回應國際社會關切。
4月份以來,英文《深圳日報》采寫了“外國人復工復產”系列報道,報道在深外國企業(yè)家、高管疫情期間的復工復產故事。這些報道沒有回避疫情給企業(yè)帶來的經營困難,而是揭示了逆境中外國企業(yè)家對深圳和中國的信心,以及這些信心所帶來的回報。從事汽車行業(yè)的德國企業(yè)家托爾斯坦(Torsten Nagengast)欣喜地談道,在疫情下公司的業(yè)務不僅未減少反而逆勢增長。接受英文《深圳日報》采訪時他直言:“在困難的時候不要逃離中國,而是要堅持。因為中國是世界上發(fā)展最快的經濟體,也擁有非常高效的政府?!雹?/p>
針對國際上一些媒體炒作的非洲公民疑似在廣東受到不公待遇的謠言,英文《深圳日報》拍攝了“當非洲人遇到中國人”(When Africans Meet Chinese)系列雙語視頻,重點采訪了在深圳生活的中非結合家庭。視頻中夫妻深情對望的眼神和孩子們幸福的笑容,成為擊敗謠言的最佳武器。這些視頻5月在優(yōu)兔(YouTube)發(fā)布后,一個月內單條閱讀量超50萬人次。④
三、思考與啟示
1. 構建立體外宣矩陣。在國際化城市建設中,深圳一直致力于建立在深外國人專用信息推送渠道。目前比較成熟的渠道主要有:“愛深圳”英文門戶網站及官方微信公眾號,深圳市政府在線英文版,英文《深圳日報》及其APP、官方微信公眾號及臉書、推特、優(yōu)兔賬號等。這些渠道形成了一個立體外宣矩陣,全方位、全天候向外籍人士發(fā)布第一手抗疫信息。一方面,這些推送渠道為信息的廣泛發(fā)布打下了良好基礎;另一方面,權威信息的及時發(fā)布進一步增強了這些渠道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使其成為直接面向海外受眾講好中國抗疫故事的重要渠道和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