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成明 吳海燕
子宮頸癌是最為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子宮頸癌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逐漸年輕化,對我國女性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1]。手術治療是目前唯一可治愈子宮頸癌的方式,術后化療可有效降低子宮頸癌患者局部復發(fā)率及遠處轉移率,提高手術治療臨床療效,但化療可引發(fā)一系列相關不良反應,加之疾病治療的不確定性,導致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狀態(tài)較為明顯[2-3]。研究認為,心理應激與腫瘤的生長具有密切聯(lián)系,存在心理障礙患者其臨床預后及生活質量均較差[4]。本研究探討子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相關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7 年3 月—2019 年6 月浙江省義烏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婦產科收治的行子宮頸癌根治術術后化療患者94 例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中的相關要求,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5-6]:(1)經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子宮頸癌,且化療手術順利完成;(2)無影響知情同意的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史,具有一定的語言及溝通能力;(3)年齡≥18 歲;(4)無認知功能障礙;(5)TNM 臨床分期為Ⅰa 期~Ⅱb 期。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原發(fā)性惡性腫瘤患者;(2)合并其他嚴重內科系統(tǒng)疾病患者;(3)原發(fā)性抑郁癥或精神類疾病患者。
2.1 調查方法 對化療兩個療程以上患者進行調查分析,由經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人員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進行一對一問卷調查。問卷由調查對象認真閱讀后,獨立、如實完成。問卷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并檢查是否有缺漏,若存在缺漏則請患者補充,確保問卷合格。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94 份,回收有效問卷94 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100%。
2.2 調查內容 調查患者一般資料、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社會支持情況。
采用自擬一般狀況問卷,調查患者年齡、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狀態(tài)、經濟條件、化療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脫發(fā)、白細胞減少等)、伴隨疾?。òㄌ悄虿 ⒏哐獕?、冠心病等)、手術方式、臨床分期、對疾病了解情況(分為非常清楚、部分了解/不太清楚以及一點都不了解)。
采用SDS 調查患者抑郁狀態(tài)[7],量表共計20 個條目,各條目評分相加為量表總粗分,總粗分的正常上限參考值為41 分,總粗分×1.25 后的整數(shù)部分作為標準分,標準分越高則表示患者抑郁狀態(tài)越嚴重,標準分(中國常模):≥53 分作為抑郁,輕度抑郁(53~62 分)、中度抑郁(63~72 分)、重度抑郁(>72 分)。
采用SAS 調查患者焦慮狀態(tài)[7],量表共計20 個條目,各條目評分相加為量表總粗分,總粗分×1.25后的整數(shù)部分作為標準分,標準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焦慮狀態(tài)越嚴重,標準分(中國常模):≥50 分作為焦慮,輕度焦慮(50~59 分)、中度焦慮(60~69 分)、重度焦慮(≥70 分)。
采用肖水源設計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評價患者社會支持情況[8],量表包含10 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3 條)、主觀支持(4 條)以及對支持的利用度(3 條)共三個維度,總分和各維度得分越高說明社會支持程度越好??偡郑?0 分為低社會支持度,總分20~30分為中社會支持度,總分30~40 分為高社會支持度。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使用t 檢驗、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對可能影響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各因素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子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抑郁與焦慮情況 94例患者SDS 評分38~79(50.92±12.83)分,按照SDS標準分評價標準,無抑郁患者48 例(51.06%)、輕度抑郁患者28 例(29.79%)、中度抑郁患者15 例(15.96%)、重度抑郁患者3 例(3.19%);SAS 評分31~75(47.83±11.42)分,按照SAS 標準分評價標準,無焦慮患者52 例(55.32%)、輕度焦慮患者32 例(34.04%)、中度焦慮患者9 例(9.57%)、重度焦慮患者1 例(1.06%)。
3.2 94 例子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庭年均收入、化療不良反應、伴隨疾病、對疾病了解情況以及社會支持影響患者SDS 評分及SAS評分(P<0.05),而居住地、臨床分期、手術方式不影響患者SDS 評分及SAS 評分(P>0.05),見表1。
3.3 94 例子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對上述單因素分析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各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以術后化療患者抑郁、焦慮情緒為因變量,以社會支持、家庭年均收入、年齡、對疾病了解程度、化療不良反應、文化程度為自變量,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家庭年均收入、年齡以及對疾病了解程度為影響患者抑郁情緒的重要因素(P<0.05),社會支持、化療不良反應、文化程度以及對疾病了解程度為影響患者焦慮情緒的重要因素(P<0.05),見表2-3。
表1 94 例子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單因素分析(分,)
表1 94 例子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單因素分析(分,)
注:Ⅰa~Ⅰb 期為高度分化癌;Ⅱa~Ⅱb 期為中度分化癌;SDS 為抑郁自評量表;SAS 為焦慮自評量表
表2 94 例子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抑郁情緒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表3 94 例子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焦慮情緒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子宮頸癌的發(fā)生不僅對患者造成生理上的痛苦,同時也誘發(fā)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其中以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常見[9]。目前在宮頸癌的發(fā)病原因尚未明確,手術作為患者主要的治療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很多患者存在宮旁浸潤、局部腫瘤直徑過大以及遠處轉移等情況,采取單純的手術治療臨床療效不佳[10-11]。術后化療可通過局部或全身化療藥物的使用而降低患者術后復發(fā)率,從而有助于子宮頸癌術后患者預后的改善[12]。
本研究顯示,94 例患者按照SDS 標準分評價標準,無抑郁患者48 例(51.06%)、輕度抑郁患者28 例(29.79%)、中度抑郁患者15 例(15.96%)、重度抑郁患者3 例(3.19%);按照SAS 標準分評價標準,無焦慮患者52 例(55.32%)、輕度焦慮患者32 例(34.04%)、中度焦慮患者9 例(9.57%)、重度焦慮患者1 例(1.06%)。結果表明,腫瘤術后化療患者均存在廣泛的焦慮、抑郁情緒,主要以輕中度焦慮、抑郁為主,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3-14]。焦慮、抑郁的發(fā)生,可影響患者術后相關性生活功能以及日常行為功能,容易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心理障礙性疾病,同時長期化療可引發(fā)不良反應,導致患者不良心理刺激而誘發(fā)焦慮、抑郁[15-16]。因此,在子宮頸癌患者術后進行化療時,應當給予各方面的心理護理以及心理疏導。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家庭年均收入、年齡以及對疾病了解程度為影響患者抑郁情緒的重要因素(P<0.05),社會支持、化療不良反應、文化程度以及對疾病了解程度為影響患者焦慮情緒的重要因素(P<0.05)。良好的社會支持是患者對抗疾病的“正能量”,是心理障礙發(fā)生的保護性因素,社會支持有助于緩沖生命中的壓力事件,尤其在經歷嚴重疾病等生活危機的時刻。因此,增強子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社會支持,有助于減少患者心理障礙的發(fā)生[17]。癌癥治療作為一個長期的過程,其治療手段復雜且治療費用昂貴,給患者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對于家庭收入低的患者而言,其所需要承受的心理擔憂越大,因此心理障礙發(fā)生情況更為顯著,應當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少患者及患者家屬的不良情緒,對于家庭收入較低的患者,可以幫助患者尋求社會人員的資助[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45 歲以上的患者其抑郁情緒更為明顯,隨著年齡的增加,可能同時合并多種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導致患者抑郁情緒發(fā)生風險增加[20-21]。此外,對疾病的了解程度是影響患者不良心理情緒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之前,應當耐心向患者講解該疾病的臨床癥狀及術后化療不良反應,有助于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從而改善心理狀態(tài)[22-23]。
綜上所述,子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廣泛存在焦慮、抑郁情緒,造成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因素主要包括社會支持、經濟條件、年齡、文化程度以及對疾病的了解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