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要: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計、板書等方面對《牛和鵝》一課進行說課。
關鍵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計;板書
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牛和鵝》。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計、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本課是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以“成長故事”為主題。《牛和鵝》講述了一個童趣十足的故事:“我”在放學回家途中,被鵝追趕、襲擊,嚇得驚慌失措,金奎叔幫“我”趕走了鵝。在他的幫助下,“我”改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及態(tài)度。
本單元的兩個語文要素是:“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和“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心情”。
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我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并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0個生字,會寫15個字,會寫14個詞語。
(2)技能目標:知道可以從哪些角度給文章做批注,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能借助相關詞句,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和道理。
其中,技能目標是教學的重點,情感目標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我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一是采用在讀中悟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和道理;二是運用想象畫面的方法,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感情;三是借助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加深、豐富對文章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繼續(xù)用讀中悟的方法學習,使學生在讀中思考、想象畫面,感悟文章蘊含的情感和道理。
四、說教學設計
為了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疑,激趣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時,我把“牛”字寫得較小,把“鵝”字寫得較大。之后,我再出示兩幅圖片,牛眼中,人大牛小;鵝眼中,人小鵝大。由此引發(fā)學生的疑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二)自學生字,初步感知課文
首先,我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朗讀課文,并自主學習生字,試著互相解決不懂的問題。
接著,我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讓學生說說課文圍繞“牛和鵝”寫了哪些內(nèi)容,梳理出課文各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欺負牛,害怕鵝—被鵝追趕—改變態(tài)度”。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進一步思考:“我”對待牛和鵝的前后態(tài)度及改變的原因,從而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設計意圖】讓同桌共同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教學整體性原則,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三)認識批注,了解做批注的角度
我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發(fā)現(xiàn)本課與其他課文編排的不同之處,也就是本課有五處批注。再引導學生讀課文中的五處批注,知道可以從疑問、體會、啟發(fā)等角度做批注。
(四)自主批注,深入理解課文
在學生明確了進行批注的不同角度之后,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實踐,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抓住“欺牛怕鵝”“被鵝追趕”和“金奎叔擒鵝”三個場景,從不同角度對課文做批注,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心情,借助相關詞句,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
在教學“欺牛怕鵝”的場景時,我結(jié)合學生的批注,抓住“我們”對牛的“敢……敢……還敢”和“拍”“摸”“觸”“扳”“騎”等詞句體會“我”對牛的不怕;抓住“遠遠地……才敢”“繞個大圈子……才敢”和“貼”“走”等詞句體會“我”對鵝的怕。
在教學“被鵝追趕”的場景時,我通過交流批注,引導學生抓住鵝“追”“趕”“咬”“拉”“拖”“啄”“撲”“劃”等動作,體會和想象畫面,體會鵝的囂張、兇猛、強悍;抓住“我”被鵝追趕、襲擊時的狼狽和驚呼、哭叫等相關詞句,體會“我”內(nèi)心的極度恐懼、驚慌。
在教學“金奎叔擒鵝”的場景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金奎叔的動作,體會金奎叔制服鵝的輕松,以及鵝在金奎叔面前的“怕”和“弱”。
我再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子,通過理解金奎叔的話,使學生懂得要從不同角度正確看待問題的道理;懂得“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著金奎叔的話”的原因是金奎叔的話對“我”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設計理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此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從不同的角度對課文做批注,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讓學生富有個性地理解和感悟。
(五)強化批注,延伸課后練習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將多種閱讀方法教給學生。最后,我讓學生遷移做批注的方法,對“閱讀鏈接”的文章做批注,并進行展示交流。
五、說板書設計
18 牛和鵝
欺負牛,害怕鵝—被鵝追趕—改變態(tài)度
(從不同角度正確看待問題)
六、布置作業(yè),鏈接課內(nèi)外
(1)閱讀其他與童年生活有關的文章。
(2)用批注的方法閱讀課內(nèi)外的文章。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