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紅,方 紅
患者女性,60歲,體檢發(fā)現盆腔包塊1個月余,無陰道出血及腹痛、腹脹等不適。盆腔彩超示子宮及左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右側附件囊實性混合性包塊,大小5.5 cm×4.5 cm,門診擬盆腔包塊收入院。血常規(guī)檢查示WBC 2.77×109/L,AFP、CEA、CA125和CA199均正常,血HCG陰性,生化全套、凝血全套、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肝炎全套、抗TP、抗HIV、性激素全套等未見明顯異常。
病理檢查眼觀:送檢右側附件,輸卵管長6.5 cm,直徑0.2~0.5 cm,與之相連一腫塊,大小6.5 cm×4.5 cm×4 c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呈囊實性,實性區(qū)淡黃色,質軟。鏡檢:腫瘤包膜完整,無包膜侵犯,腫瘤細胞呈彌漫實性(約占50%)、管狀(約占20%)、篩狀(約占20%)及囊狀(約占10%)結構排列。管腔、篩狀和囊狀腔隙內含嗜酸性物質。實性結構區(qū)瘤細胞大部分呈上皮樣(圖1),少部分呈梭形。管狀、篩狀結構區(qū)瘤細胞多呈立方狀。囊狀結構區(qū)瘤細胞多呈扁平狀(圖2)。瘤細胞形態(tài)溫和,含少量嗜酸性胞質,細胞核均勻一致,無明顯異型性,核分裂未見。腫瘤間質由多少不等的纖維組織構成,部分區(qū)域間質極少,部分區(qū)域形成纖維束,將腫瘤細胞分隔成小葉狀。免疫表型:vimentin(圖3)、Melan-A、WT-1、Calretinin、CD10和D2-40均(+);CKpan(圖4)、CK7、CK19、K903和CD56(部分+);PR(弱+);EMA、PAX8、CA125、BerEP4、CK5/6、α-inhibin、CD15、Napsin A、Tg、ER和HBME-1均(-);Ki-67增殖指數約為2%。
病理診斷:(右側)卵巢中腎管附件腫瘤,輸卵管未見特殊病變。
討論中腎管附件腫瘤臨床罕見,自Kariminejad和Scully等[1]首次描述以來,文獻報道不足90例。患者發(fā)病年齡15~81歲。臨床表現為腹痛和可觸及的包塊,或為偶然發(fā)現。眼觀:均為單側性,直徑0.8~20 cm不等,表面光滑,常呈分葉狀,切面從灰白色、黃色到褐色不等,實性或囊實性,典型病變質韌,有彈性,偶見出血、壞死。鏡檢:腫瘤細胞呈彌漫的實性、管狀、囊狀及篩狀結構,纖維間質將一些腫瘤分割成小葉狀。小管為特征性結構,中空或實心,管周有基膜。管腔、囊腔和篩狀腔隙內常含有嗜酸性膠樣物質。腫瘤細胞多呈立方或柱狀,實性區(qū)可呈上皮樣或梭形,小囊內襯細胞常扁平。腫瘤細胞形態(tài)溫和,含少量嗜酸性胞質,細胞核均勻一致,一般無明顯異型性,核分裂不多。部分臨床惡性病例伴有細胞核多形性與核分裂增多。免疫表型:CKpan、vimentin大多陽性,Calretinin、α-inhibin和CD10常陽性,EMA、CEA、ER和PR常陰性,偶爾ER、PR可灶性弱陽性,PAS染色管周基膜陽性,而腫瘤細胞胞質陰性[2-3]。
①②③④
鑒別診斷:(1)支持-間質細胞瘤,特別是支持細胞瘤,雖然也有明顯的小管結構,但臨床常有內分泌改變。卵巢中
腎管附件腫瘤除有小管結構外,還有其它結構,包括小圓形或梭形細胞組成的篩樣或實性結構區(qū)域,而支持-間質細胞瘤很少有篩樣結構。另外,免疫組化染色支持-間質細胞瘤α-inhibin常呈彌漫陽性,CD10陰性。(2)透明細胞腫瘤,常見透明細胞聚集的實性區(qū)域,乳頭狀結構,明顯的鞋釘樣細胞以及管腔內黏液。(3)粒層細胞腫瘤,雖然組織結構類似,但仍有一定差異,如粒層細胞瘤常形成Call-Exer小體,腫瘤細胞有核溝、胞質內空泡,免疫組化標記粒層細胞瘤CK與CD10均陰性,PAS染色無腺管周圍陽性的基膜結構,并且臨床常有內分泌改變。(4)子宮內膜樣癌,腫瘤細胞有異型性,且核分裂多見,常有鱗狀分化及腺腔內黏液,免疫組化標記α-inhibin與Calretinin均陰性,EMA、ER、PR常陽性。(5)富于細胞性纖維性腫瘤,無腺管、囊腔及篩狀結構,免疫組化標記CK陰性。(6)腺瘤樣瘤,中腎管附件腫瘤以囊腔樣結構為主時,需與腺瘤樣瘤鑒別,腺瘤樣瘤主要發(fā)生于卵巢實質內,有迷宮樣腔隙及鞋釘樣細胞,囊腔周圍可見玻璃樣變的膠原,但免疫組化標記CK5/6、HBME-1均陽性,α-inhibin陰性。
中腎管附件腫瘤大多為良性,但個別病例有復發(fā)和轉移的危險性[4],報道的復發(fā)與轉移時間大多≤3年,轉移部位主要為盆腔、腹膜、肝和肺,所以有必要對腫瘤及全子宮和雙側附件進行手術切除,以及術后長期隨訪[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