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白輝東 李樹林 侯沛云 徐會文
(太原重工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山西030032)
車輪產(chǎn)品是公司主要產(chǎn)品之一,目前有兩條車輪生產(chǎn)線,均為環(huán)形加熱爐加熱鋼坯,鋼坯在爐內(nèi)加熱時表面會發(fā)生氧化反應,嚴重時會對鋼的性能及成材率產(chǎn)生影響,從而影響車輪熱成型質量及成品的力學性能。因此,研究鋼坯合理的加熱工藝對有效控制氧化燒損具有重要意義。
公司?24 m(中徑)環(huán)形加熱爐是車輪鍛造前的加熱爐,該爐2012年投產(chǎn)使用,2018年初對燃燒系統(tǒng)改為全數(shù)字脈沖控制;環(huán)形爐一共有90個裝料工位,每工位最多可裝料4件;從裝料口至出料口分為五個溫度區(qū)域,即預熱段、加熱一段、加熱二段、加熱三段、均熱段。
為了解不同加熱方式下鋼坯的加熱效果,確定合理的加熱工藝制度,利用耐高溫爐溫測試儀,實測和記錄圓鋼坯在環(huán)形加熱爐中的加熱狀況,進行兩次測試,第一次工藝測試方案為3件工位布料、2.5 min工位轉爐(簡稱測試方案1),第二次工藝測試方案為4件工位布料、3 min工位轉爐(簡稱測試方案2),比較兩種方案的優(yōu)劣。
測試時鋼坯連接一個高溫測試儀,鋼坯的溫度數(shù)據(jù)記錄在溫度記錄儀內(nèi),溫度記錄儀用隔熱箱進行隔熱,待測試坯料出爐后,取出溫度記錄儀,對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同時對測試鋼坯的燒損量進行定量分析。
圖1 鋼坯熱電偶布置示意圖Figure 1 Layout of thermocouples on the billet
在批量生產(chǎn)車輪時進行鋼坯加熱測試,測試用鋼坯直徑約?400 mm,高度470 mm,熱電偶在測試鋼坯上的布置情況及出爐方向如圖1所示。
測試期間環(huán)形加熱爐各加熱段溫度設定如下:加熱一段1120℃±40℃,加熱二段1200℃±40℃,加熱三段、均熱段1260℃±20℃。
測溫結果見圖2及表1。
圖2 鋼坯加熱溫度曲線Figure 2 Billet temperature curve during heating
表1 測試鋼坯溫度(℃)Table 1 Tested billet temperature(℃)
表2 鋼坯加熱燒損Table 2 Heating burning loss of steel billet
圖3 鋼坯脫碳層檢驗試樣位置Figure 3 Positions of test specimens on billet decarburization layer
表3 不同加熱工藝的鋼坯脫碳層對比Table 4 Comparison of decarburization layers of billet with different heating processes
采用測試方案1加熱時,鋼坯理論加熱時間219 min,測試期間受鍛軋線生產(chǎn)效率影響,測試鋼坯累計在爐時間275 min,測試鋼坯出爐時圓周方向溫差3℃左右,鋼坯頂部、底部溫差21℃左右。
采用測試方案2加熱時,鋼坯理論加熱時間270 min,實際測試期間測試鋼坯在爐274 min。測試鋼坯出爐時圓周方向溫差3℃以內(nèi),鋼坯頂部、底部溫差18℃左右。
從兩次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兩種加熱方式的加熱時間相近、鋼坯內(nèi)部的溫度狀況也相近。
分別對兩種測試方案加熱的鋼坯氧化燒損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統(tǒng)計結果顯示,測試方案1加熱時,鋼坯的加熱時間減少,使得鋼坯的氧化燒損平均減少1 kg。
對不同工藝加熱后鋼坯去除可剝離的氧化皮后進行脫碳層深度比較,在每件鋼坯的兩側端部外圓處、R2處、心部各取一個試樣進行脫碳層深度檢驗,測試位置見圖3,結果見表3。
從表3中可以看出,兩種測試方案加熱時脫碳層深度基本一致,但測試方案2略深0.1 mm,這與在爐加熱時間增加有關。
(1)兩種測試方案加熱時鋼坯的加熱效果相近,均能達到工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