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目的:對人性化護理在血管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為臨床護理提供重要依據(jù)。方法:選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血管外科病房收治的的患者120例,對其進行隨機數(shù)字抽選分組,對照組60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60例給予人性化護理。結果: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率分別為98.33%、81.67%,P<0.05;實驗組:焦慮程度(56.12±2.36)分,睡眠質量(4.38±0.23)分,對照組:焦慮程度(68.45±3.77)分,睡眠質量(7.12±0.86)分;(t=17.312,t=19.221,P<0.05)。結論:血管外科給予人性化護理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緩解患者焦慮情緒及提升其睡眠質量。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血管外科;護理效果
目前,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也加深了對醫(yī)院護理的護理要求,因此確保醫(yī)院護理制度和護理水平的優(yōu)質,是每個醫(yī)療人員應該重視的內容,其不但能夠確保護患之間的良好關系,同時有助于患者早日的康復,有利于樹立醫(yī)院的威望[1]。由于人們生活及飲食習慣不斷改變,就血管外科而言,所收治的患者也越來越多,病情也越來越復雜。因此,本研究對人性化護理在血管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為臨床護理提供重要依據(jù),現(xiàn)將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血管外科病房收治的的患者120例,對其進行隨機數(shù)字抽選分組,其中實驗組60例,男性和女性分別為35例及25例,年齡最小及最大分別為26和67歲,中位年齡(43.23±2.34)歲。對照組60例,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8例及32例,年齡最小及最大分別為24和68歲,中位年齡(45.43±2.57)歲,兩組在年齡等資料方面不具有對比意義,P>0.05。均對此次研究知情,自愿參與;排除哺乳妊娠期、智力、精神障礙、嚴重氣管功能障礙患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醫(yī)護人員均遵循血管外科常規(guī)護理流程,對護理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進行處理,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給予藥物指導、對注意事項進行囑咐等,以保護患者在院期間的安全。
實驗組:給予人性化護理干預策略,①室內環(huán)境護理:醫(yī)護人員將室內溫度、濕度合理的控制以放置溫濕度計,確保每日監(jiān)測溫度濕度水平;確保室內環(huán)境及時通風,讓患者呼吸新鮮空氣,保持室內光線的溫和及充足,確?;颊咛幱谑孢m的環(huán)境中,從而利于應激反應的降低。②病區(qū)提示:在科室區(qū)設置溫馨提示標語,如在玻璃、地面貼上“小心玻璃”、“小心地滑”等標識語錄,確?;颊咴谠浩陂g的安全。③特殊藥物提示:由于血管外科微量泵注中含有較多的特殊藥物,為了避免患者對泵注的速度進行調節(jié),導致不良后果的發(fā)生,對于特殊藥物進行標記,同時給予患者囑咐,以確保用藥的安全性。④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與患者多進行溝通和交流,確保患者負面情緒的緩解,多采用鼓勵、溫柔的語句和語氣,確保其心理狀態(tài)得到良好的改善,有利于病情的發(fā)展得到有效控制。另外,為了確保患者能夠充分的休息,醫(yī)護人員對患者探視的人數(shù)及時間進行控制,避免其過于勞累。⑤術后并發(fā)癥護理:手術之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對其切口情況給予密切關注,遵循醫(yī)囑給予抗生素,避免發(fā)生感染。對于突然不適,如頭疼的患者,即刻通知主治醫(yī)生,并給予相應的檢查,以評估是否發(fā)生脈瘤破裂;對于伴有語言障礙的患者,需要警惕是否為腦血管痙攣,同時通知主治醫(yī)生。⑥鎮(zhèn)痛護理:在給予患者鎮(zhèn)痛藥物時,應當制作方案,且明確目標,并對其病情情況給予評估和記錄,監(jiān)測其用藥后的情況,根據(jù)患者病情,將鎮(zhèn)痛的藥物劑量給予適當調整。⑦飲食護理:囑咐患者清淡飲食,戒除辛辣、油膩等不健康食物,給予容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低脂肪、高蛋白食物,以流食為主,少食多餐,再逐漸過渡到半流食和正常飲食。⑧運動護理: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病情穩(wěn)定后,鼓勵患者及早的進行床上、床上活動,如進行肌肉的按摩,關節(jié)的伸展鍛煉,自己穿衣、換衣等,再過渡到下床走動、洗澡等,以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采取我院的自制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分為三個等級,滿意、一般、不滿意,分值范圍0分100分,90分-100分為滿意,80分-89分為一般,低于80分為不滿意。②對兩組患者焦慮程度和睡眠質量情況進行對比:焦慮程度評分標準:對患者采用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分,量表共計20個條目,每個條目依據(jù)1~4級評分,以50分為分界值,其中重度焦慮為>70分,中度焦慮為60~69分,輕度焦慮為50~59分;睡眠質量評分標準:運用PSQI量表對患者睡眠情況進行評價,PSQI總分為0~12分,睡眠質量差為:>7分,睡眠質量良好為:≤7分[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表示,組間比采取t檢驗;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數(shù)據(jù)對比采用卡方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進行統(tǒng)計,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率分別為98.33%、81.67%,P<0.05,見表1。
2.2 兩組焦慮程度和睡眠質量情況對比
實驗組:焦慮程度(56.12±2.36)分,睡眠質量(4.38±0.23)分,對照組:焦慮程度(68.45±3.77)分,睡眠質量(7.12±0.86)分;(t=17.312,t=19.221,P<0.05)。
3 討論
近年來,人們生活及飲食習慣不斷改變,急性動脈栓塞、動脈瘤等血管疾病不斷增加,為臨床護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同時,隨著人們對護理服務要求的不斷提升,“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不斷深化,故人性化護理已經廣泛運用到了臨床護理中,該護理方法能夠確保護患之間的良好關系,提高護理的質量和效果,提升患者的護理依從性,促使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復。以往有相關研究表示,對血管外科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效果欠佳,其原因在于常規(guī)護理只是對護理的流程進行機械化的執(zhí)行,忽視了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同時護患之間倘若沒有建立良好的關系及溝通,容易引發(fā)護患糾紛,且患者的治療及護理依從性差,護理工作難以順利展開。通過此次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對血管外科的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的方法,能夠使各項護理工作能夠深入患者心中[3]。本次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率分別為98.33%、81.67%,P<0.05;實驗組:焦慮程度(56.12±2.36)分,睡眠質量(4.38±0.23)分,對照組:焦慮程度(68.45±3.77)分,睡眠質量(7.12±0.86)分;(t=17.312,t=19.221,P<0.05)。說明了對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質量欠佳,護理質量受到影響,因此效果不理想,而實驗組給予人性化護理干預策略,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改善環(huán)境、病區(qū)提示、特殊藥物提示、疼痛護理干預等,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且其焦慮情緒和睡眠質量明顯提升,故該方法值得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劉紅,田華.人性化護理在血管外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21):38-39.
楊昆娥,賀媛,董茜.人性化護理在心血管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8,(28):197.
劉慧.人性化護理在心血管外科的應用及體會[J].特別健康,2017,(1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