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祎天
(浙江傳媒學(xué)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惲壽平(1633年-1690年),清代著名畫家,常州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善沒骨花鳥,被稱為詩、書、畫三絕。惲壽平花果蔬菜冊頁于53歲時所作,款署“南田壽平”,“乙丑暮春之初”,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農(nóng)歷三月初。此冊頁現(xiàn)藏于天津博物館。
惲壽平花果蔬菜冊頁一共六開,絹本設(shè)色,以沒骨寫意畫法依次描寫了絲瓜、竹筍、竹子、葡萄、茄子、扁豆、白菜、芋頭等日常蔬果,筆致靈動、色調(diào)雅致清新,描寫入微,蔬果的葉尖、芽尖也刻畫細(xì)致生動,盡顯淡然天真之氣,是惲壽平晚年描繪蔬果的沒骨精品。
此冊頁每一頁所繪蔬果都有劉墉相應(yīng)賦詩一首,書法渾厚大氣,古樸自然,自成一派,看似松散,實則豐貌骨勁。劉墉所描寫蔬果詩文生動質(zhì)樸,貼近生活,與惲壽平描繪的蔬果相應(yīng)成趣,極大增加了觀賞趣味。
冊頁之芋頭(圖1)用筆干濕并濟(jì),勾皴并用,把芋頭表皮豐富的質(zhì)感刻畫得非常精彩。其中有作者自題詩一首:“還憶山堂夜臥遲,寒燈呼友坐吟詩。地爐松火同煨芋,自起推窗空看雪時。”描寫出他描繪時回憶起與友人在寒夜中遲睡了,一起在地爐邊煨芋,吟詩作對,推窗觀雪的歡聚場景。用畫面中簡單平常的芋頭表達(dá)出了對友人的深深寄寓和思念。
圖1 [清]惲壽平 花果蔬菜 六開之一 天津博物館藏
劉墉還賦詩一首:“麻姑送酒洪厓來,忘年之友安在哉?兩梨一芋亦偶爾,何日衡山歸去煨”,其中“麻姑”“洪厓”是道教文化傳說中的仙人,傳遞了自己對好友的思念和期待再相聚之心。
冊頁之竹筍(圖2)描繪了兩支勃勃向上生長的新筍,旁邊還有竹子、青草等各類配草,劉墉還賦詩:“一心咒筍莫成竹,乞靈此君媚饞腹。猶勝浣花老翁為,歲拾橡栗逃空谷”,把他對竹筍的喜愛食用描寫的詼諧生動。
冊頁之絲瓜(圖3)用純墨描寫,花朵和花苞直接用白描勾勒,卷須、花芽也細(xì)致的描繪出來,生動古雅,旁劉墉賦詩曰:“西瓜種味多珍,非珍亦綴籬。故侯曾種否,?實卻相宜”。
圖2 [清]惲壽平 花果蔬菜 六開之一 天津博物館藏
圖3 [清]惲壽平 花果蔬菜 六開之一 天津博物館藏
圖4 [清]惲壽平 花果蔬菜 六開之一 天津博物館藏
圖5 [清]惲壽平 花果蔬菜 六開之一 天津博物館藏
圖6 [清]惲壽平 花果蔬菜 六開之一 天津博物館藏
此幅(圖4)描寫了秋天成熟的茄子和扁豆,旁劉墉賦詩曰:“秋蔬挍出比春蔬多,老圃閑話誰頻過。羌無故實可入詠,三教書中求總為”,題有“小說談茄字,頗解人愿”。
此冊頁之白菜(圖5)不施顏色,用墨色表現(xiàn)出菜葉莖葉舒展,向背分明,劉墉詩曰:“老圃秋容澹,空門氣味長。桑麻深雨露,?食助馨香”。
冊頁之葡萄(圖6)用色清新,用沒骨畫法表現(xiàn)除了葡萄的晶瑩剔透,一顆顆在葉字茂密的葉子后隱約可見,畫出了自然狀態(tài)下的葡萄形態(tài),旁劉墉題有:“橫行西海頭,一斗博涼州。不如數(shù)間茆屋,日高丈五睡初起。壓取濃漿,代酒傾甆甌。元人小說?!?/p>
惲壽平對描繪蔬果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rèn)為“蔬果最不易做,甚似則盡俗,不似則離”,要“惟能通筆外之意”刻畫出其韻,在畫法上則認(rèn)為“須墨汁淋漓盡致,若點色,輒不佳”。
惲壽平非常愛以生活中這些平常蔬果賦詩作畫,田園野逸的題材也傳達(dá)了他追求的“逸格”畫風(fēng),借此抒發(fā)出自己的避世歸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