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分解”這個詞的含義之一,是將整體分成其各個組成部分。
將這種含義借用于器物、動物、植物、建筑類文章或文段的寫作,就是在完整構思的基礎上,再“分塊”進行說明介紹或描摹闡釋,即“分部位”地進行說明。
例一:課文《翠鳥》對翠鳥外貌形態(tài)進行了描摹、介紹: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雙又尖又長的嘴。
其描述的細節(jié)是:整體勾勒……頭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眼睛、嘴——作者一個細節(jié)一個細節(jié)地進行了清晰生動的介紹。
例二:毛寧《夢回繁華》的第四段,有序而生動地介紹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段中表現(xiàn)說明思路的關鍵句是:畫面開卷處描繪的是汴京近郊的風光……畫面中段是汴河兩岸的繁華情景……后段描寫汴梁市區(qū)的街道……
三個位置:“開卷處”“畫面中段”“后段”——顯示出作者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進行了細節(jié)到位的描述。
例三:《故宮博物院》中介紹“大殿”的內(nèi)容,顯現(xiàn)出明確的部位細節(jié):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瓅梁枋間彩畫絢麗……
其觀察的視點是:朱漆方臺……方臺兩旁……殿頂中央藻井……殿頂梁枋間——作者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清清楚楚地進行了描述和介紹。
例四:《故宮博物院》中對更大范圍內(nèi)建筑物的說明:從保和殿出來,下了石級,是一片長方形小廣場,西起隆宗門,東到景運門。把紫禁城分為前后兩大部分。|廣場以南……|廣場北面……
這里進行了“劃分”:廣場前后兩大部分……廣場以南……廣場北面——作者一個區(qū)域一個區(qū)域地有條不紊地進行了簡明的介紹。
于是,我們基本上明白了,對事物進行“分部位說明”,可以:
一個細節(jié)一個細節(jié)地進行清晰明了的介紹;
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順序清晰地細致描述;
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清清楚楚地描述介紹;
一個區(qū)域一個區(qū)域地有條不紊地進行簡說。
可別小看了“分部位說明”這個說法,在閱讀中,在寫作上,它比“空間順序”四個字更貼切、更好懂、更實用。比如例一、例二,就不適于用“空間順序”這個概念;如例三,即使從空間順序的角度進行分析,也很難說清楚。而“分部位說明”五個字,則立刻讓我們有清晰明朗的感覺。
在寫作中嘗試運用“分部位說明”的方法,將使你思維清晰、從容有序地展現(xiàn)事物的外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