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參與《大中華文庫》項目的眾多出版社中,湖南人民出版社是其中較為突出的地方出版社,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湖南人民出版社在傳統(tǒng)經(jīng)典外譯項目原有基礎上,得益于《大中華文庫》國家水準的質量標準、規(guī)范體例、組織流程等各方面,積累經(jīng)驗、聚集資源、鍛煉隊伍,為同類產品升級和自身長遠發(fā)展積蓄了力量。
【關鍵詞】《大中華文庫》 楊牧之 湖南人民出版社 編輯出版
一、《大中華文庫》的立項和組織實施
《大中華文庫》是在以楊牧之同志為主任的工委會的領導下,我們十余位同仁共同努力,堅持20多年,組織了國內30多家出版社,齊心合力完成的一個大型出版項目。
《文庫》的立項時間應該是在1994年。新聞出版署當時下發(fā)了一個文件,正式組織編纂出版《大中華文庫》,并把《文庫》列入了國家“八五”重點出版規(guī)劃。在那以后,工委會就相繼組織了一批專家進行了多次的論證,其中包括葉水夫、季羨林、任繼愈、楊憲益等一批翻譯家和學者。論證過程中,《文庫》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漢英對照版于1994年正式啟動,多語種版(漢法、漢俄、漢西、漢韓、漢德、漢日)于2007年正式啟動。過了十年,也就是2017年,又正式啟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對照版的組織和出版工作。
《大中華文庫》被列為國家“八五”“九五”“十五”重點出版規(guī)劃中的重大出版工程以外,從2011年開始,多次列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最近的一次就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對照版的84種列入了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但是,《文庫》在初期出版時,是沒有國家的資金支持的。當時,《文庫》工委會組織了外文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和新世界出版社,由這三家出版社承擔第一批圖書的出版工作。第一批選題里面就包括《老子》《荀子》《紅樓夢》《儒林外史》等,總共12種圖書。新世界出版社承擔了其中的兩種,其他由外文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承擔,都是這些出版社自己籌措出版經(jīng)費進行出版的。
《大中華文庫》獲得過第三屆全國古籍整理優(yōu)秀圖書獎一等獎,大家也把它看作古籍整理的一種新形式。從2007年(具體時間哪一年我也說不清了)之后,財政部有關領導了解了《文庫》的情況,給予熱情支持,但分到每一種上也只有兩三萬塊錢。每種只有兩三萬塊錢,對于出版這么復雜的高難度的書,那也是杯水車薪,只是表達對《大中華文庫》這個重要出版項目的一點支持吧(直到后來得到國家出版基金的全額支持,《文庫》才如虎添翼,突飛猛進,此是后話)。
在《文庫》出版之初,困難是比較多的。一個是前面講的資金問題,那主要是靠出版社自籌來解決。另一個問題是翻譯人才比較匱乏。還有,對于出版書目的選擇和版權洽談,也沒有今天這么成熟。所以說,當時還是有很多困難的。當然,大家在工委會的領導下,對每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最后都逐步解決了。
比如,我們請外文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到全國各高校和地方科研機構,廣泛尋訪翻譯人才,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摸底和考察,組織了一批非常優(yōu)秀的翻譯工作者,加入《文庫》的出版隊伍,如汪榕培、許淵沖等,還邀請劉重德教授擔任《文庫》項目的審讀工作。汪榕培先生當時擔任大連外國語學院院長,是《文庫》項目里面承擔翻譯品種最多的,后來他還擔任中國典籍英譯研究會會長。許淵沖先生也是在這些中國頂級翻譯家當中比較有影響的一位,他有一個自我介紹的聯(lián)語:“書銷中外三十本,詩譯英法惟一人?!彼粌H能夠把中國的詩歌翻譯成英文,還能夠翻譯成法文。
另外一點就是,我們對翻譯譯本的組織和選擇,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方面我們要克服困難,組織新譯本;另一方面,要對當時國內外成熟的英譯本進行遴選。比如《論語》《老子》,我們選了韋利的譯本,這是在西方最受歡迎、得到充分肯定、流傳最廣的版本。又如《荀子》,我們選了美國人諾布洛克的譯本。此外,我們對于國內的譯者也進行比較。比如楊憲益先生,他翻譯的《紅樓夢》《史記選譯》《儒林外史》等,都被收入《文庫》。
二、湖南方面對《大中華文庫》的大力推進
作為一個地方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之所以能夠參與《大中華文庫》的出版事業(yè),成為《文庫》的主要出版單位之一,是有原因的。
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譯文編輯出版力量是比較強的。我1987年進入湖南人民出版社,當時湖南人民出版社有兩個譯文編輯室,即譯文一室和譯文二室。譯文一室負責文學圖書的翻譯出版,譯文二室負責社科圖書的翻譯出版。從語種來看,有英語、法語、德語、俄語、阿拉伯語、日語六個語種的編輯;從人數(shù)來說,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譯文編輯也不少,總共有十多個譯文編輯。因為編輯的力量比較強,所以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翻譯類圖書在當時國內是比較有影響的,曾出版了“詩苑譯林”等叢書,這在全國都是有很大影響的翻譯類圖書。我來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幾年之后就擔任譯文編輯室的主任,后來當了副社長,分管編輯工作。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出版了一套“漢英對照中國古典名著叢書”,包括《四書》《左傳》《老子》《孫子兵法》等約13種。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這套叢書引起了新聞出版署楊牧之同志的注意。楊牧之同志說,我們計劃在1994年啟動《大中華文庫》工程,希望湖南人民出版社加入《文庫》的編輯出版工作。聽到這個消息,時任湖南省新聞出版局局長陳滿之、副局長張光華,都非常興奮,對湖南人民出版社能夠參與《大中華文庫》這項國家對外出版項目的編輯出版表示支持,并且通知我們到新聞出版署去,聽取有關出版《大中華文庫》的指示。于是,我就跟隨社長熊治祁到新聞出版署,見到了副署長楊牧之同志,他后來擔任《文庫》工委會主任和總編輯。
楊牧之同志給我們宣講了《大中華文庫》的出版宗旨和構想,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和鼓舞,使我們對于《文庫》的出版充滿了信心。同時,在那次會面的時候,楊牧之同志指示我們回去后,結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漢英對照中國古典名著叢書”的資料積累,起草一個《文庫》編輯出版的文字方案。
我們回到湖南之后,就對當時中國典籍的外譯版本(主要是英譯)進行了一項調查,到北京圖書館和其他高校的圖書館進行查閱,就我們能夠找到、查閱得到的中國典籍的英譯版本做了初步整理。然后我們就按照楊牧之同志的指示,對中國典籍進行了精心遴選,就是在《文庫》編輯大綱草稿之中選入了104種中國古代典籍,把能夠找到的英譯版本相應地都列在后面,如果有比較好的中文版本,也將其一一列出來。同時,我們對整個《文庫》的編輯體例也做了一些初步的構想。
這就是湖南人民出版社草擬的“《大中華文庫》編輯大綱”。這個大綱所選書目后來還有一些改動,但基本上是以這個書目為基礎的——最后《文庫》出版的品種是110種,這是《文庫》工委會來來回回,反復討論,多方征求專家意見之后確定的。
除了這個編輯大綱之外,湖南方面后來按照牧之同志的具體指示,對于《文庫》的裝幀進行了初步的設計。當時湖南組織了一次《大中華文庫》裝幀設計的招標,組織了省內的一些主要的出版社的美術編輯,讓他們每人設計兩到三個方案。當時總共收到20多個方案,我們進行了初步的遴選,并送呈楊牧之同志審定。楊牧之同志對其中的一個方案比較肯定,那就是以黃河壺口瀑布為背景的封面設計,書脊上面有長城的圖案。同時,他又選取了另一個封面設計上的那個故宮門環(huán)的標志。
以黃河壺口瀑布為背景的早期封面,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美術編輯廖鐵同志設計的;而那個故宮門環(huán)的標志,則是由另一個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美術編輯賀旭同志設計的。后來,又增加了長城垛口的圖案,三者綜合起來,就形成了今天的這個設計。當然,起初還只是一個框架性的設計,后來又加入了外文出版社和新世界出版社的美編,三個社的美編一起商討、一起研究、一起潤色,對這個方案進行了反復修改,最后才形成了現(xiàn)在的這個封面設計。
《大中華文庫》漢英對照版最初的主要承擔單位是外文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中文的原文和白話譯文多選用中華書局版本,多由中華書局定稿。其中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25種,湖南方面的另一家出版社岳麓書社也出版了6種,那么這兩個社加起來共出版了31種,湖南出版的漢英對照版《大中華文庫》品種是比較多的。
在漢法、漢俄、漢日、漢韓、漢德、漢西這些多語種版175個品種之中,湖南方面承擔了16種,雖然這個比例不像漢英對照版那么多,但也還占了不小的比例。
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對照版的出版階段以來,在第一批的84種選題里面,湖南人民出版社承擔了8種,岳麓書社承擔了4種,民主與建設出版社有2種,湖南方面一共有14種。
從內容看,湖南出版的品種中先秦諸子和歷史類的典籍比較多。岳麓書社出版的“三言”,也就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都是新譯本。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墨子》《莊子》,也都是精品,有的是新譯本,而且是比較好的新譯本。湖南人民出版社組織翻譯出版的漢俄對照版《牡丹亭》,在2016年莫斯科國際書展舉辦的首發(fā)式上,獲得了俄國漢學界的高度評價。
當然,跟全國一樣,湖南的這些成績也離不開一大群為《大中華文庫》作出貢獻的編輯校對們,如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李林和丁大重,他們一直堅持下來?!段膸臁芬婚_始他們就參與其中,直到最后退休,十多年都在做《文庫》的出版工作,這是非常感人的?!段膸臁烦霭娴某晒Γ€不能忘記一個同志,那就是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美編廖鐵,他主導設計的封面得到了出版界的好評和讀者的認可。
在遴選書目的斟酌過程中,在編輯大綱的研討修訂過程中,在封面設計方案的修改完善過程中,我們對這個項目所代表的國家水平的體悟越來越深,參與其中對于一個地方出版社來說是十分寶貴的機會。借由參與《文庫》項目,湖南人民出版社得以總結既有成績和經(jīng)驗,彌補自身局限與不足。經(jīng)過《文庫》工作的錘煉和重點產品的帶動,湖南人民出版社經(jīng)典外譯項目產品線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彰顯,作者與譯者資源得到優(yōu)化和拓展,同時形成了一個年齡梯度適合、專業(yè)素養(yǎng)過硬的編輯出版人才隊伍。所有這些,都是出版社日后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
三、《大中華文庫》項目的重要意義
《文庫》此前的出版工作有兩個階段,一個是漢英對照版,一個是多語種版,那么現(xiàn)在的第三個階段,就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對照版。能夠在當前推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對照版,這對于服務國家的工作大局、與國際社會共建“一帶一路”,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工委會主任楊牧之同志能夠提出這么一個設想,真的是具有遠見,高瞻遠矚,具有一種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出版情懷。這就使得《文庫》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段膸臁芬郧八从械囊?guī)模、深度和廣度,開展中國典籍的外譯和傳播。前期的工作主要是面向西方,因為從語種上看主要是英語、法語、俄語、德語、西班牙語,當然也有阿拉伯語,還有日語和韓語等。但相對來講,對于“一帶一路”這么廣袤的地區(qū),仍有很多語種沒有涵蓋進去。因此,組織翻譯出版中國典籍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對照版,對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我認為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文庫》從1994年開始正式立項,一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20多年的歷程,現(xiàn)在還在繼續(xù)開發(fā),這就說明中華文化“走出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一點從《文庫》的編輯出版工作就可以看出來。所以,我覺得《文庫》項目是具有示范意義的。
其次,它是服務國家戰(zhàn)略的。先出版漢英對照版,因為當時中國要打開國門、走向世界。此后,我們啟動漢語與聯(lián)合國官方語言及其他幾種重要語言對照的多語種版,是因為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中國與世界的合作領域愈發(fā)寬廣。而到了第三階段,隨著“一帶一路”共建的推進,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在這個節(jié)點上推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對照版,清晰地體現(xiàn)出版界服務國家戰(zhàn)略和中國文化“走出去”大局的意識。
再次,《文庫》體現(xiàn)出經(jīng)典性。因為《文庫》選擇的都是經(jīng)典,是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精品,從編輯體例、編校質量、翻譯質量到裝幀設計,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力求能夠代表國家水平。“出版精品,傳之永久”,這種追求本身就具有一種示范意義。
最后,我還想說一點,《文庫》出版的組織與推進,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模式。《文庫》在這方面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具體來講就是,有組織得法、推進有力的工作委員會,和業(yè)務精湛、敬業(yè)權威的編輯委員會,共同來組織實施。同時,《文庫》不是那種狹隘的,只是由幾家出版社來操作、參與的項目,而是面向全國的出版界、翻譯界,以確保出版的順利開展和國家水平。因此,這種出版組織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四、結 語
回顧參與《大中華文庫》,前后已歷二十多年,這個項目的意義和帶給參與者的啟示是值得認真總結的。對出版機構來說,當時我所任職的湖南人民出版社有機會參加這樣一個重要的、代表國家水平的出版項目,不僅從選題遴選、編纂體例、質量要求、工作方案等各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而且在選題資源、作者資源和人才隊伍培養(yǎng)建設方面獲益匪淺。而我個人也得益于此,收獲多多?,F(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的一些場景仍歷歷在目。第一批書是在湖南排版的,外文出版社的編輯都是到湖南來看稿件、看清樣。記得有一個冬天,他們都住在印刷廠的一個招待所里面,由于湖南沒有供暖,所以冬天是很冷的。湖南人民出版社的一些編輯朋友就給他們買了取暖器送過去,到印刷廠去陪他們一起看稿,跟他們一起吃住,共同商量解決一些編輯加工中的問題,在此過程中互相切磋,既提高了業(yè)務能力,也收獲了寶貴的友誼。記得第一批圖書處理校樣的工作差不多花了一兩個月,大家在一起工作,非??鞓?。
對于《大中華文庫》,最有發(fā)言權的是楊牧之先生,因為他是我們《文庫》工委會主任和總編輯,對于所有的情況,他是最熟悉、最清楚的,也是掌握得最全面、把握得最深刻的。以上僅就本人參與《大中華文庫》出版的經(jīng)歷進行一點回顧和思考,可能存在不少問題和錯誤,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作者尹飛舟,湖南省新聞出版局原副局長,湖南師范大學瀟湘學者、特聘教授〕
Capability Upgrading of 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through Participating in Translations for the Library of Chinese Classics Project
Yin Feizhou
Abstract: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s the most typical local publishing house among a group of publishing houses participating in the Library of Chinese Classics project. It has played a role in advancing the project. While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has learnt from the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 styles and organizational process of the project which were up to the national level, gathered resources and built up its own team, thus becoming poised to upgrade similar products and boost long-term development.
Keywords:the Library of Chinese Classics, Yang Muzhi, 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editing and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