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勇 毛華燕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對中小學體育教師掌握現場急救技能的必要性和對策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中小學體育教師掌握現場急救技能很有必要,并得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專門培訓、教研活動、參與急救實踐活動等方式促進體育教師掌握及提高現場急救技能。
新型冠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全國學校錯時恢復開學。近年來體育傷害事故有時發(fā)生,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嚴重影響了小學教學的正常開展,給學生和家長也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如果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發(fā)生了安全意外或者安全事故,事后也會對體育課產生恐懼或者排斥心理。另外也會對體育教師的一個極大的傷害,任課的體育教師的職業(yè)生涯算是“到頭了”同時心理上承受巨大壓力,同時學校的正常秩序也會遭到破壞。所以,對體育教師“急救技能”的培訓、考核、急救員身份認同顯得尤為重要。
1 概念解析
1.1 急救新概念
在現代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新的模式結構下,利用科技進步成果,針對生產,生活環(huán)境下發(fā)生的危重急癥、意外傷害,向公眾普及救護知識,使其掌握先進的基本救護概念和技能,成為“第一目擊者”,以便在現場及時、有效的開展救護,從而達到“挽救生命,減少傷殘”的目的,為安全生產、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1.2 現場急救原則
由于挽救生命的黃金時間為4-6分鐘,因此作為一名急救人員要做到方法正確,操作準確,反應迅速,現場急救時必須做到:首先要保持鎮(zhèn)靜,沉著大膽,細心負責,理智科學地分析;評估現場,確保自身與傷痛的安全;分析輕重緩急,先救命后治療,果斷施舍救援措施;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采取減輕傷員的痛苦等措施;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協助救護。
2 體育教師掌握現場急救技能的必要性
2.1 培養(yǎng)急救人才需求
2016年8月,江西省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江西省應急救護培訓工作意見》,其間提到,到2020年,江西力爭培訓紅十字救護員50萬人,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培訓人數占全省人口總數的8%,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該《意見》首次強調了在各類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游泳館、文化宮、少年宮以及其他公共活動場所,開展應急知識和救護技能的宣傳普及。江西省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袁才華表示,第一項抓好群眾普及性培訓,對整個老百姓采取各種方式來培訓。第二個是救護員持證培訓,救護員的持證培訓是50萬人。第三主要任務是抓好專業(yè)化師資培訓,特別打造50人的精英師資。
2.2 體育教師自身職業(yè)要求
有數據顯示,在全國中小學意外事故中,體育課堂發(fā)生比例為30%-60%。體育課堂跟體育教師有直接關聯,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的主導者,是第一時間能實施救援的人。但目前體育老師急救常識普及率較低,當突發(fā)往往錯失“黃金四分鐘”有效生命搶救時機,導致悲劇發(fā)生。提高體育教師比較系統和全面的現場急救技能,才能有效進行現場急救。提高體育教師的急救技能實際操作能力,同時能更好傳授學生急救技能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學生自我安全意識,掌握運動損傷知識、急救處理能。
2.3 學生安全意識和技能提升的要求
有研究顯示絕大多數學生非正常死亡都是學生安全意識淡薄和自救自護能力不強造成的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如果學生不掌握安全自救技能,不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識,提升自身安全意識,將對自身健康安全成長帶來隱患。安全教育能最大限度的預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減少因此造成的危害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那么,學生安全教育的重擔則落在教師身上,體育教師由于其學科特性,對于學生安全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就要求教師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才能較好的傳授學生安全知識和急救技能,從根本上降低學生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3 體育教師掌握現場急救技能的對策
3.1 專業(yè)單位合作,開展線上線下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
3.1.1 體育教師急救技能培訓內容
從下表1可看到,通過對體育教師的問卷調查和“市急救中心”、“紅十字會”的專家訪談,確定體育教師急救技能的培訓內容。培訓內容包含輕度損傷、中度損傷、中度損傷三個級別,擦傷(創(chuàng)口較淺、面積小的擦傷),關節(jié)、韌帶輕度損傷(疼痛、腫脹、皮膚青紫等),三角巾包扎及繃帶的包扎,輕度中暑(面部潮紅、頭暈、頭痛、胸悶、惡心、嘔吐),骨折的處理,動脈出血的處理,心肺復蘇術,海姆立克急救,溺水急救等9大內容。
3.1.2 體育教師急救技能培訓形式
培訓是提升教師自身技能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過與“市急救中心”、“紅十字會”等具有發(fā)證資質的單位合作,充分發(fā)揮互聯網優(yōu)勢開展線上線下培訓。第一、分批、分時間段對南昌市體育教師進行線下急救技能培訓,并現場進行考核。第二、通過搭建微信群、釘釘學習小組開展線上學習培訓及考核,發(fā)揮互聯網優(yōu)勢,進行線上學習急救知識,并進行考核。對兩項考核通過者頒發(fā)合格證書及救生員證書以確保急救人員身份的合法性。同時成立“種子”教師小組,組織“種子”體育教師參與實踐活動,急救技能知識宣講員,回到片區(qū)、學校發(fā)揮“種子”效應,帶動本校教師學習急救技能的知識和技能。
3.2 依托各類教研活動,普及急救知識與技能
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第一、開展急救技能知識競賽、技能大比拼等一系列活動檢驗獲得急救技能證書的老師掌握和運用能力,同時提升體育老師的實踐操作能力。第二、通過“急救技能”微視頻、教學指導視頻,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踐問題。第三、開展現場急救技能示范課教研活動,通過觀看現場急救技能示范課,為體育教師落實基本的急救技能教學提供借鑒。第四、進一步通過教研平臺進行宣傳報道相關急救技能、知識及相關信息。在南昌市體育教研公眾號、各區(qū)體育教研公眾號、學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現場急救技能》的宣傳,讓更多的老師、學生了解現場急救知識。
3.3 與專業(yè)單位合作,組建救援后備隊
與“市急救中心”或“紅十字會”合作,組織獲得急救證書的優(yōu)秀育教師參與急救活動實踐和并成立救援后備隊。加強體育老師們的實踐能力和應變能力,同時提升體育教師的敢于運用急救技能的信心,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同時回饋社會,擔當社會人的責任。
4 總結
從社會需求、教師自身發(fā)展、學生安全及學生自我安全意識及技能的掌握都表明體育教師都有必掌握現場急救知識與技能??赏ㄟ^與“市急救中心”“紅十字會”合作開展線上線下培訓,使體育教師掌握急救知識與技能,并通過考核獲得相關證書,獲得急救合法性,同時依托各類教研活動、組建救援后備隊,提升體育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急救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能力。
(作者單位:1華東交通大學2南昌市紅谷灘新區(qū)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