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榕江-從江-黎平-西江)
推薦路線:
三都(貴州水族博物館)→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從江(岜沙苗寨、加榜梯田)→黎平(肇興侗寨,黎平會議會址)→雷山(西江千戶苗寨)
推薦理由:
這條路線串聯(lián)了貴州省黔東南方向的紅色文化遺產(chǎn)和民族文化,是紅色加民族的經(jīng)典組合,整條線路既可以感受紅軍和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軍民魚水情,又可以體會豐富多彩的貴州少數(shù)民族民風民俗,集中展現(xiàn)了貴州最大規(guī)模的水族、侗族、苗族村寨。
周邊美食:
肇興油茶、榕江卷粉、三都馬尾繡、黎平茯苓、凱里酸湯魚、從江香豬肉、三都九阡酒、榕江錫利貢米
行程建議:
4晚5日
景點簡介:
三都水族博物館
三都水族博物館館址位于三都縣三合街道辦事處三郎新城區(qū),占地面積約3.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9670平方米。館內(nèi)設(shè)有兩大展區(qū),6大板塊,31個展位,以圖片、文字、實物等多種形式結(jié)合展示水族概況、美麗家園、民族歷史與社會發(fā)展、水族文化、習俗與節(jié)日、欣欣向榮的水家新貌等六部分內(nèi)容。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水族馬尾繡、水書習俗和端節(jié),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tǒng)村落”稱號的怎雷村,三都水各大寨、都江古城、水族銅鼓文化、剪紙藝術(shù)、水族舞蹈、水歌、水族喪葬、水族卯節(jié)等系列珍貴資料及藏品都盡收于館內(nèi)。
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
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位于榕江縣古州鎮(zhèn)古州中路西側(cè)。1930年4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七軍在軍長張云逸、總指揮李明瑞、政治部主任陳豪人等率領(lǐng)下,由荔波板寨長途奔襲黔軍后勤重鎮(zhèn)榕江古州城。4月30日,紅七軍勇奪南門,攻占古州城,將軍部設(shè)此。
此役,紅七軍完成在黔桂邊開展游擊戰(zhàn)、開辟游擊區(qū)域、擴大政治影響、解決軍需供給問題等艱巨任務(wù),提高了士氣,鍛煉和壯大了革命隊伍。5月5日,紅七軍離開榕江回師百色,在廣西武篆,與鄧小平同志會合,一舉擊敗桂軍各部,收復百色及右江沿岸各縣,擴大了右江紅色根據(jù)地。舊址原為清代古州鎮(zhèn)總兵署,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乾隆元年(1736)建成規(guī)模宏大的鎮(zhèn)臺衙門。
岜沙苗寨
岜沙苗族生活在從江縣莽莽林海深處,多以“滾”姓,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岜沙女子綰偏髻、插木梳,黑色對襟衣有鮮艷的刺繡,在苗寨里不時可以看到她們在陽光下低頭刺繡的身影;岜沙男子留著發(fā)髻,腰佩腰刀,肩扛火槍,其持槍獲得公安機關(guān)特別批準,因此這里有“中國最后一個槍手部落”之稱。岜沙苗寨原始收割糯谷的方式,造就了寨子里最獨特的風景——禾晾。禾晾架由粗粗的木棍搭建而成,形象樸素簡單,一到秋天一大排禾晾木架橫在眼前,高高掛起的糯谷穗金燦燦的一大片,直入云天,絢麗而壯觀。
加榜梯田
加榜梯田,位于從江縣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鄉(xiāng)東北面,距縣城80公里,是中國最壯觀的梯田之一,與元陽、龍脊并稱中國三大梯田。加榜梯田在每年4、5月間開始灌水,10月初最適合攝影。
加榜梯田面積龐大,從江縣開始,覆蓋了十幾個鄉(xiāng)鎮(zhèn),總面積達到了十萬余畝,層層疊疊,十分壯觀,其中景色最美的要數(shù)黨扭、加頁、加車附近的梯田,氣勢磅礴,被譽為“月亮山最美的曲線?!睘榱颂颖軕?zhàn)亂與追擊,苗族先民離開故土中原,渡黃河、過長江,秦漢時期先后遷入山多地少的貴州,部分苗族先民來到莽莽蒼蒼的雷公山,披荊斬棘,開山辟土,墾殖連天的苗嶺梯田。他們以其吃苦耐勞的非凡毅力,合理地開發(fā)與保護了雷公山。苗寨的木屋依山而建,村落被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木林圍著,林中有千年的古楓香,高大挺拔,枝繁葉茂,迎風呼嘯。一個苗寨就是一道風景線,山、水、樹融為一體。他們開墾了與自然和諧的一片片苗嶺梯田。當你來到加榜梯田觀光旅游時,就可以看到綠樹橫映,云霧炊煙繚繞,青山白云碧水相互映襯的苗寨與山勢起伏的連片梯田,不可謂不壯觀。加榜梯田對“天人和一”思想、“因地制宜”理念的實踐,體現(xiàn)了苗族尋求住所與自然環(huán)境最佳適應狀態(tài)的追求。
肇興侗寨
肇興侗寨占地18萬平方米,居民800余戶,4000多人,號稱“黎平第一侗寨”。侗寨四面環(huán)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干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肇興以鼓樓群最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被譽為“鼓樓之鄉(xiāng)”。寨中五團,共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臺五座,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
黎平會議會址
黎平會議會址在黎平縣城的二郎坡,它是晚清修建的民居建筑,兩端有高大的封火墻,房屋面寬五間。正中有一座門樓,兩邊為鋪面,當年是胡榮順商號。走進門樓,里面是一個大院,有9個大小不同的天井,建筑面積近800平方米。
1934年底,中央紅軍由湖南通道進入貴州,占領(lǐng)黎平后,總司令部就設(shè)在這里。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會議,史稱“黎平會議”。這是紅軍離開江西后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在緊要關(guān)頭改變紅軍的戰(zhàn)略方針,變被動為主動,并為遵義會議的召開奠定思想和組織基礎(chǔ)。這所普通的民房,因“黎平會議”而成為重要革命文物,1982年被列為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責任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