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妹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高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主要包括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良好的閱讀習慣、篇章信息的獲取能力、關鍵信息的處理能力、高效的語篇分析能力和準確的文章領悟能力。這就督促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策略,探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閱讀能力。
一、思維導圖應用:PPre-Reading
Pre-Reading是導人階段,教師采用各種活動導入話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文本的積極期待,激活學生對于相關話題的背景圖示,為閱讀做好準備。現(xiàn)以牛津譯林版模塊一Unit2 Reading Home Alone為例,分析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Pre-Reading階段的應用。
本單元的主題是Growing Pains,Reading課文Home Alone以劇本的形式講述了孩子與父母在青春期階段相處時出現(xiàn)的矛盾,從而反映出孩子的成長煩惱。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老師提問:What does“Growing pains”mean to you?高中學生正經(jīng)歷青春期,有很多成長的煩惱,學生對這一問題展開頭腦風暴。在學生回答時,教師與學生進行短對話,引導學生意識到成長的煩惱來自何方,是學校、家長、朋友還是其他,并畫出初步的氣泡圖(Bubble Map)。當學生看到氣泡圖時思路已經(jīng)打開,已有的認知已被激活,學生會從不同的方面回顧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煩惱。再結(jié)合Brace Map(括號圖)呈現(xiàn)完整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從整體和宏觀上對成長的煩惱有所了解,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且對Reading劇本中Eric,Daniel的成長煩惱充滿期待,為接下來的閱讀做充分鋪墊。
二、思維導圖應用:J:While-Reading
While-reading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根據(jù)不同文本和不同話題設計迥然不同的教學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教師在這一階段引導學生建構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應注意到文章體裁、話題的不同,提取相應的主題詞和關鍵詞?,F(xiàn)以牛津譯林版模塊四Unit 1 Reading Advertisements和模塊三Unit 3Reading Lost Civilzations為例,分析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While-Reading階段的應用。
【教學案例1】
M4U1 Reading文章是一篇說明文,主要講述了廣告的定義,廣告的分類,以及兩類廣告間的異同點。在學生根據(jù)小標題掌握了文章的基本結(jié)構之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再次細讀文本W(wǎng)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and public serviceadvertisements?這個問題可以化解為兩個任務:CAs和PSAs存在哪些方面的異同?在某個方面具體的異同點是什么?教師結(jié)合雙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和括號圖(Brace Map)呈現(xiàn)問題答案,并借助雙氣泡圖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理解和吸收,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CAs和PSAs的異同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復習了相關的詞匯、短語和句型表達,掌握了說明文的寫作方式,內(nèi)化了學習內(nèi)容。
【教學案例2】
M3 U3 Reading是一篇旅行日記,是一個學生在探索消逝的文明的過程中記錄下的感受以及所學習到的見聞。在處理這篇類似“流水賬”的課文時,教師可以用流程圖(Flow Map)的形式把基本的旅行框架建構起來,比如旅行的時間,安排,感受等。細讀文本,旅行日記中還詳細介紹了羅馬龐貝古城和絲綢之路樓蘭古城的演變史,這一部分可以用次級思維導圖與主思維導圖相鏈接來呈現(xiàn)。為進一步深人思考,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這兩座文明古城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用三級思維導圖將兩者的比較過程進行呈現(xiàn)。經(jīng)過一層層的引導學生深人分析文本,學生能夠在一大堆細節(jié)中找到關鍵信息,并學會整體梳理,有主有次,提升了文本信息加工能力和語篇綜合分析能力。
三、思維導圖應用zf:Post-Reading
Post-Reading階段主要供教師開展評價型和應用型教學活動,供學生靈活創(chuàng)新地運用課堂所學的策略和技巧?,F(xiàn)以牛津譯林版模塊七Unit 1 Project:To phone ornot to phone?為例,分析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Post-Reading階段的應用。
本篇文章介紹了美國的Amish人群的特點以及他們對于手機的態(tài)度。在處理完文本信息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歸文章標題To Dhone or not to phone?將這個問題轉(zhuǎn)化為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hones?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班級討論并將學生的觀點以括號圖(Brace Map)呈現(xiàn),最后由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寫一篇作文以闡述自己對于To Phone or not to Phone這個問題的看法。在Post-Reading階段,學生根據(jù)知識輸出自己的語言,思維導圖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整理思路,組織邏輯,使得語言的輸出更為流暢和具有發(fā)散性、創(chuàng)造性、思辨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
通過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在高中閱讀教學的PWP教學模式上能得到有效應用,其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在Pre-Reading階段,思維導圖的使用能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習興趣,激活已有認知,發(fā)散靈活性思維。第二,在While-Reading階段,思維導圖的使用能使學生先從整體和宏觀的角度建構篇章結(jié)構,再從細節(jié)和微觀的層面提取有效信息,進而組織成自己的知識框架和體系,提升學生的篇章結(jié)構分析能力、信息綜合處理能力、歸納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形成學生自己的閱讀模式。第三,在Post-Reading階段,思維導圖的使用能使學生從單純理解作者信息到內(nèi)化成個人知識轉(zhuǎn)變,提高文本閱讀的深度和效度,有助于學生思維發(fā)散性、創(chuàng)造性、邏輯性和思辨性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