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化學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對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有重要意義。高中時期的化學,具有內容較多、應用性較強的特點,學生在理解、學習中必然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在高中化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下,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tǒng)、陳舊,不利于學生化學興趣、能力的提升。在此種教學現狀之下,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方式,為學生構建出更加高效的化學課堂。從“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理念出發(fā),為學生構建出三位一體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化學知識體系能夠得到進一步完善。本文以鹽類水解原理為例,簡要分析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化學課堂教學設計。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化學課堂;教學設計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高中化學的教學理念、目標也在不斷優(yōu)化,旨在為學生構建出更加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瘜W新課標的施行,要求教師能夠理解、實施“教、學、評”一體化,并樹立發(fā)展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1]。在化學課程的教學設計中,緊扣化學學科教學目標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出發(fā),為學生設計出“教、學、評”一致性的化學學習課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也需認識到“教、學、評”一致性的內涵,才能設計出更加高效的化學教學設計,促進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1.化學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以“教”促“學”
從課程領域來看,“教、學、評”應當是一致的。有相關教育學家曾說:“課程思維本來就需要一致性的思考在目標統(tǒng)領下的教學、學習及評價的問題?!痹谡n程實施的過程中,課堂教學屬于其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若想在課程教學中體現出“教、學、評”的一致性,必然需要在特定的教學活動之中,要求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及對學習的評價具有目標上的一致性[2]。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安排過程中,需要從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考慮到“教什么、怎么教及為什么而教”等問題,進一步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例如,以《鹽類水解原理》的教學設計為例,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水的電離與離子積,并認識到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間的聯系。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從水的離子積出發(fā),引導學生主動研究電解質溶液的酸堿性與水的電離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通過研究來認識到溶液酸堿性與pH值間的關系。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設計出的教學目標,也需能夠讓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達成。從課程教學的目標出發(fā),深入解讀教學內容,進而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在教學目標中體現出學生的學習目標,使得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相互融合,促使學生更好的養(yǎng)成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2.化學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以“學”促“評”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教師也充分認識到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設計中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安排中,需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在教學課堂上,關注到學生學會了什么,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有多高,通過學習達成了哪些目標?從“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理念出發(fā),倡導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學、評價相互整合,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讓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行為及學習的評價融合為一個整體,讓學生更好的達成學習目標。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也需重視到“以學促評”的教學原則。例如,以《鹽類水解原理》的教學設計為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理解到溶液pH值與酸堿性間的聯系,并能夠掌握水解的規(guī)律及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教師在此時,可以為學生設計出實驗課題,讓學生在自主實驗中達到學習目標。學生書寫離子方程式的能力,也是一個評價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標準。在學生的實驗活動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驗過程、操作水平及思維方式來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而為接下來的學習評價奠定基礎。
3.化學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以“評”促“教”
在傳統(tǒng)形式下的化學教學中,教師普遍均更加重視教與學,對評價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視。而倡導“教、學、評”的一致性,可以很好的完善這一教學傾向。同時,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也不能忘記課堂教學的評價需要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性評價及形成性評價,認識到教學評價的目標是為學習目標的達成而服務的。從學生的學習表現出發(fā),了解到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教師此時可以結合教學評價的結果來優(yōu)化教學設計,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例如,以《鹽類水解原理》的教學設計為例,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程度出發(f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表現的進行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一種正常現象,教師此時則需要從中測評學生掌握、應用所學基礎知識時存在的問題,進而通過反饋、及時講解來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可以直觀的認識到學生在知識體系、思維方式上的不足,進而讓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完成改善、優(yōu)化,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化學知識。
4.結語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將“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理念應用在教學設計中[3]。在此種教學模式之下,認為教學是幫助學生學習的,評價則可以有效推動教學、學習的進行,對實現教育專門化有重要意義。此時,教師在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認識到教、學、評之間的兩兩促進關系,并認識到教、學、評與課時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進而設計出高效、科學的教學設計,為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一致性’研究”(課題批準號DHA180418)階段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玉娟,朱征,許亮亮.“創(chuàng)設情境、驅動任務”的教、學、評一致性教學設計——以“電解池的工作原理”為例[J].化學教學,2018,16(5):89-91.
[2]嚴華英.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化學互動課堂的構建——以“蘇教版選修化學反應原理專題3:鹽類水解反應(第一課時)”為例[J].高考,2018,30(12):73-74.
[3]翁志勇.證據推理素養(yǎng)下的“教、學、評”一致性教學設計——以“鎂的提取及應用”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23(9):179-180.
作者簡介:朱海濱;男;出生年月:1978.06;籍貫:福建東山;學歷:本科;民族:漢;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化學教學;單位:福建省東山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