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一句話:“屋寬,不如心寬;身安,不如心安。”
我們生而為人,在于現(xiàn)實(shí),所以不必凡事都爭個明白,萬事都執(zhí)念不放。
只有寬心做人,心安處世,心才有家,人生才有路。
01
心寬,容百川
《菜根譚》有言:以寬容之心待人,心中容得萬物,方能恩澤良久。
藺相如因?yàn)椤巴觇禋w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揚(yáng)言要當(dāng)面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fā)生沖突。
他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卻一笑置之,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yàn)橛形液土畬④?。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這話被廉頗聽到了,對于藺相如的高瞻遠(yuǎn)矚和寬宏大量,深感慚愧。
于是廉頗負(fù)荊請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p>
此后,他倆成為至交,聯(lián)手為趙國奉命效勞。
人之謗我,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在人的一生中,遇到不順和煩心的事會很多,如我們事事都較勁,處處都計較,人生必然苦累。
古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學(xué)會心寬處世,寬容對人,多一份包容,少一些計較,多一份釋懷,少一些煩憂,歲月才會順心而美好。
02
心安,有歸處
有人說,人之所以煩惱最大的根源是多雜念,計得失。?深以為然。?心有妄求,才會不得心安。
若心中無掛礙,既不掛懷得失,也不丟失本心,人乃有所安。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向小人折腰,他為追求本心,使心安定,便辭官返田,回歸自然,遠(yuǎn)離塵囂之?dāng)_。
雖然放棄了官位和大好仕途,但其歸隱后飲酒賞菊,躬耕南野,怡然自得,可見他歸隱的心安,歸隱的恣意快然。
心安即是歸處。
追求本心可得心安,便得歸處。
然而,生活中,總有那么一些人總是欲求不滿,溝壑難平,卻不知妄念能使心不得安寧,失去本心,最后得不償失,落得人生一地雞毛。
人生是一場自我救贖,從簡單到復(fù)雜,再從復(fù)雜到簡單,為的就是心有所安,回歸本真。
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人生的幸福從來不是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堆積,而是來自內(nèi)心的寧靜祥和,知足心安。
知足才常樂,心安才自在。
人,唯有心安,才能在這浩大的世界里,讓渺小的自己找到歸處,只有找到歸處,靈魂才靜好。
03
心安身自在,心寬福自來
有一位老奶奶,已有99歲高齡,老人家仍每天晨起練太極,中午做飯,傍晚去散步,飲食起居一應(yīng)自力更生。
她30歲時,有一次遠(yuǎn)在臺灣的弟弟回家探親,送她一個華麗的金鐲子。
在那個布衣粗食的年代,老奶奶從沒見過如此貴重的東西,將金鐲子鄭重地鎖進(jìn)了柜子里。
有一次老太太收拾柜子,發(fā)現(xiàn)金鐲不翼而飛。
找了好一陣還是找不見,眼見到了飯點(diǎn),老太太踮著小腳去做飯去了,飯后睡一覺,這事兒就算過去了。
有人好奇的問她:“丟了這么貴重的東西,難道您不著急嗎?”
老太太咧開沒牙的嘴,笑的異常燦爛:“丟了能怎么辦,日子還得照樣過,我哭一場鬧一頓根本沒用,人嘛,都是要向前看的呀。”
如今的老奶奶四代同堂,兒孫繞膝,福澤滿堂。
正如一位禪師所曰:“無憂即是福,心寬則無憂,故心寬是福。心寬如海,百福竟來?!?/p>
心量越大的人煩惱越輕,人生瑣事無數(shù),若全然在乎,那便是數(shù)不盡的煩惱與心結(jié),若泰然心安,則一眼望去,皆是那靜海無邊。
正所謂:心安,生活才會安然,身心才會自在;心寬,人生才會安定,福德才會自來。
愿你常懷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在平凡的生活中體味不平凡的幸福。
(摘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