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媒介網絡重新搭建.以互聯(lián)網為載體的新興媒介形態(tài)在不斷發(fā)展的數(shù)字技術的加持下催生了白媒體的誕生.這是一個對新聞行業(yè)最美好的時代:大眾借助手機和互聯(lián)網就能“傳播”新聞,成為新聞的主角。但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這卻是一個最糟糕的時代:將木材變成紙張再印上文字的新聞制造模式,因其時效性在新聞競爭中明顯處于弱勢。
期刊.作為傳統(tǒng)媒體的重要一員,已經走到了風口浪尖:讀者口味更挑剔、興趣更碎片化,視野更加廣闊……如何才能更好的應對這場傳媒變革?筆者結合多年文字編輯的從業(yè)經驗,認為專題策劃制作是期刊的重中之重,并從以下幾個方面成談期刊策劃制作的技巧。
專題策劃制作.期刊生存的不二法門
《禮記·中庸》里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從事何種下作,都離不開策則。期刊的專題策劃制作是期刊在競爭中求得生存的重要手段,有沒有專題策劃制作,以及專題策劃制作水平的高低都直接決定了期刊的質量.
可以說,一個好的專題策劃制作是一本期刊的“靈魂”,是提高期刊讓會影響力的“獨門絕技”。只有做好期刊的專題策劃制作,才能為夾縫中的期刊贏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期刊專題策劃制作的技巧
專題策劃制作,是考驗編輯業(yè)務能力的“試金石”.編輯只有深刻認識期刊專題策劃制作的本質特征,準確把握專題策劃制作過程中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才能在實踐中不斷鍛煉提高專題策劃制作水平。
一、專題策劃制作的新聞切口要小,挖掘要深
面對海量且繁雜的新聞素材,編輯在尋找專題新聞由頭時,切忌貪大,盡量從小切口人手,找到能引起讀者興趣,激發(fā)讀者同理心的新聞,這也符合新聞價值五大要素之一的“接近性”。找到了好的叨人口之后,編輯就要盡可能多的占有資料。在這個過程中,編輯要注意取舍,發(fā)揮自己的鑒別刪選能力,鑒別信息是否真實、全面、準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原貌;鑒別新聞素材是否為讀者所欲知;鑒別稿件是否合適專題要求、有無過時滯后等,不要為了追求可讀性而選用低級趣味和庸俗的文章。
二、專題策劃制作的立意要大,角度要新
一個好的立意,能讓專題瞬間變得“高大上”。專題的“立意”考驗編輯對時政的敏感度,這就要求編輯在日常的學>J丁作中不斷培養(yǎng)自身的“全局意識”,要讓自己跳出思維的小圈子,學會從大氣候上思考問題。立意一旦確定,找到新的角度會給專題錦上添花.有時候,一個相同立意的新聞,角度選取的不同,會給讀者帶來完全不同的閱讀體驗。想他人之未想,另辟蹊徑找到新角度,才能成就一個高質量的專題策劃制作。
三、專題策劃制作的內容要足,看點要多
在專題策劃制作的整個過程中,編輯要擅長對多個稿件進行深度整合,在加強稿件可讀性的同時,力求從多個點面去展現(xiàn),可以通過一系列稿件報道的連續(xù)性,使受眾更廣泛深入地了解事件發(fā)展的全貌,激發(fā)讀者的思索。
四、專題策劃制作的標題要有趣味,吸引讀者
標題是專題策劃制作主題思想的高度概括,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說內容是專題的靈魂,那么標題則是專題的眼睛。一個好的標題,往往有契領全篇,提示主旨,引起讀者強烈閱讀愿望的作用。
給專題定標題,要簡潔有力。時政刊的專題標題可以結合時事熱點來吸引眼球,但要保證標題文字不矯飾、不煽情、不偏頗。如果為了吸引讀者而特意將標題取得花生胡哨,但待讀者讀后發(fā)現(xiàn)內容與標題完全不是一同事,讀者就會有受騙的感覺,從而會認定期刊不值得信任.所以,對于專題標題的選取,不應該刻意追求新奇、時髦,而需要強化專題的主旨、加深讀者的印象,才算具備價值。
總之,期刊的專題策劃制作是一場高度消耗腦細胞的持久戰(zhàn),是每一名編輯從業(yè)人員都該積極嘗試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