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歡
我國餐桌文明建設分為啟蒙、認知、關注、高度重視和調整5個階段。餐桌文明更多注重用餐禮儀和習慣,隨后逐步重視科學飲食。2013年后,提倡綠色環(huán)保、反對浪費的文明餐桌行動集中開展。
此次疫情發(fā)生以來,餐桌文明的關注點從按需點餐理性消費、拒絕浪費綠色消費,轉變?yōu)楣旯仔l(wèi)生進食、分餐分食健康消費,為的是守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通過提高安全健康管理能力重塑消費信心。
此輪餐桌文明推廣關注點與我國圍桌共餐的傳統(tǒng)飲食習慣密不可分。
共餐制最大的弊病在于,許多病原微生物可以借由餐具傳播,增加了共餐者交叉感染、罹患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大力推行公筷公勺和分餐制,是為了革除共餐的老習慣。
首先是情感堵點。人們的情感交往觀念短時間內難以完全轉變。部分食客擔心使用公筷公勺和實行分餐會顯得生分,所以不好意思主動做。
其次是操作痛點。人們的用餐習慣難以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雖認識到餐桌文明的重要性,但存在怕麻煩的情況,甚至害怕出現用錯筷勺的尷尬。
這就需要在設計上使公筷與普通筷子有明顯的區(qū)分。不同飲食場景有不同的需求,公筷設計應滿足特定需求。家庭場景中,筷子以外觀區(qū)分為主;餐飲企業(yè)則在筷子尺寸上有更多要求,如火鍋店需要尺寸更長的公筷。
涼菜應事先拌好,不要在飯桌上現吃現拌。湯盆、米飯盆中事先放好專門的公用餐具再端上桌。此外,每個家庭成員應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等餐具,并在外形或顏色上易于辨別。
在就餐階段,一方面要踐行分餐,把做好的飯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員的盤子或碗中。另一方面,每個人要自覺使用自己的餐具吃飯,使用公筷公勺夾盛食物。
需要指出的是,有孩子的家庭應鼓勵孩子盡早獨立進食。喂養(yǎng)不能獨立進食的嬰幼兒時,家長或監(jiān)護人不可用嘴嘗試孩子食物、幫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對口喂食、與孩子共用餐具等。
分餐制可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每個人一雙公筷一雙私筷,另一種是每份菜盤邊擺上公筷或公勺。湯盆里要放上公勺,喝湯用公勺舀到自己的小湯碗里,舀湯時不要讓公勺觸碰到自己的碗筷,使用完后立即還原公勺。
在公交、地鐵或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應盡量少吃或不吃食物,以防范可能出現的疾病感染。旅客乘坐超過8 h的長途航班時,應減少進食和飲水次數,縮短進食和飲水的時間。
首選能量密度高、大小恰好能一次性放進口中的獨立包裝顆粒狀、塊狀食品,如巧克力、糖果、堅果等。飲品可以選擇含葡萄糖和礦物質元素的飲料,如運動飲料等。此外,在進餐、飲水前后務必做好手部清潔。
無論在何處就餐,進餐時產生食物殘渣是不可避免的。食物殘渣應置于專用的骨碟或垃圾桶內,避免直接放于桌上或與食物混放。
目前市場上已有大量餐桌棄物集盛器、帶垃圾桶餐桌等商品。無單獨器具時,用完的牛奶盒等也可以化身為餐桌垃圾桶,用以分置不同的食物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