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雷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是一汪清泉,流動是它的常態(tài)。若停滯了,就會變成一汪死水?!白儭笔且环N自我更新,就像年年春天,樹木會長出新葉。自我更新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不斷吸納新的知識新的思想的過程。一個人是否有活力,不僅要看他外在的精力,更要看他內(nèi)在的思想。而思想的活力,離不開“變”,離不開推陳出新。
《周易》中有句名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對一個民族如此,對一個生命個體更是如此。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里,我們自身,就一定要跟著變化。蘇軾說:“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边@說明變化之劇烈。人在這樣劇烈的變化中,如果抱殘守缺,很快就會被淘汰。道家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看到了這劇烈的“變”,從而要求人們跟著“變”。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人如果能用變化的觀點來看待禍福,人的心態(tài),就會變得從容得多。古人之所以講“寵辱不驚”,就是因為對禍福的變化,看得比較通透的結(jié)果。對禍福看得通透了,那么就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人生自然,就“寵辱不驚”了。
但是,在適應“變”、跟著“變”的同時,人也要保持自己的“?!?。這就是《老子》所言:“知常曰明?!睘楹巍爸!笔敲髦堑??因為懂得“?!?,人才能守住自己的心,才能不讓自己被五彩繽紛的世界牽著鼻子走。
什么叫“常”?“?!笨梢岳斫鉃槿f事萬物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世間萬物雖然變動不居,但是規(guī)律卻是常態(tài)的、恒定的。譬如萬有引力。水只能往低處流,不可能往高處流。這就是“?!薄6昧诉@個“?!保司湍芤圆蛔儜f變,依照萬物自身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行事,因勢利導,水到渠成。
同時,對個人生命而言,“?!笔侵敢粋€人恪守的那些基本的生活原則。我們最討厭的,是那些喜怒無常的人。為何討厭他?因為他朝三暮四,見利忘義,見異思遷,行為沒有邏輯可尋。前面講過,一個人固然要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是一個新的樣子,但“變”之中,也要有“不變”的東西,這“不變”的東西,就是道家所謂“?!薄>腿寮已?,就是“道”??鬃诱f:“朝聞道,夕死可矣?!边@句話,細細琢磨,很有意思。“朝聞夕死”,這是“變”,說明孔子也承認,生命是一個劇烈變化的過程,早晨還活得好好的,若悟知了道,就是當晚死去了也心甘??鬃诱f這句話的時候,分明對“朝聞夕死”一點也沒有恐懼感,反而有一種欣欣然。為何如此?因為孔子覺得,我已經(jīng)懂得“道”了,那就意味著,我找到了“常”,找到了我生命的依靠。人有了生命的依靠,哪怕一生只有一天,也是充實的,值得的??鬃訉ι摹俺!?,是高度贊頌的,看得比生命本身還要重要。而這“?!?,或者說儒家通稱的“道”,其實就是“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當代生活中,有人不知“變”,所以很快就被這個劇烈變動的時代淘汰了。特別是電子商務的迅速發(fā)展,將傳統(tǒng)的經(jīng)商模式徹底顛覆了。一些人適應不了這個變化,“死”掉了。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人倒是不怕“變”,也能在巨變的時代如魚得水,但是他卻失去了“常”,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投機分子,有奶就是娘,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底線。
人要不怕“變”,但也應該守住自己的“?!?。能適應變化的人,是聰明人,識時務的人,古人說:“識時務者為俊杰?!蹦苁刈∽约旱摹俺!钡娜?,是忠厚的人,仁德的人,值得信賴的人。人光有聰明,但沒有仁厚,這樣的人,作為人生伴侶,是很難托付終生的。人不聰明,就可能被劇烈變動的時代殺死;人不仁厚,就可能自相殘殺。但有一點,笨一點,只要仁厚,還可能有他人在你處身危機的時候拉你一把;如果光聰明,不仁厚,那么,很可能就像孟子所說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到頭來,成為孤家寡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