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磊 郭玉坤
摘? 要:研究生獎助制度改革是研究生教育與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獎助育人又是一項重要的長期工作。當前,我國高校經(jīng)費來源不均衡,獎助體系有待優(yōu)化,導致研究生獎助學金制度存在一些問題,體制建設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西北農(nóng)林院校應積極爭取外部資源支持,從政策制定、資金配置、制度完善等方面,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獎助學金體制,促進獎助項目評定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進一步優(yōu)化研究生的獎助制度,突出和保障研究生的獎助工作,形成合力,獎助育人。
關鍵詞:西北農(nóng)林院校;研究生教育;獎助制度
中圖分類號:G643?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25-0137-04
Abstract: The reform of graduate student award and assist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award and assistanc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long-term work. At present, the sources of funding for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are not balanced, and the award and assistance system needs to be optimized, resulting in some problems in the postgraduate award and grant system.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Northwester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 should actively seek external resources to support, build a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ward and grant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formulation, fund allocation and system improvement, promote the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award and grant project evaluation, further optimize the award and grant system for graduate students, highlight and protect the award and grant work for graduate students, form a joint force, and award and assist in educating people.
Keywords: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ward system
隨著《財政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教育部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頒布,2014年秋季起研究生教育全面實行收費制度,將原本只對公費研究生發(fā)放的國家普通獎學金改為普及所有全日制研究生的國家助學金,同時提高資助標準,為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提供了更強有力的保障,研究生獎助學金制度的改革也獲得進一步深化。西北農(nóng)林院校也響應《意見》規(guī)定,構建了由國家獎學金、學業(yè)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助學貸款、“三助一輔”崗位補貼及其他獎助學金等組成的獎助制度。然而,西北農(nóng)林院校由于資金有限、地域偏遠以及其他現(xiàn)實問題等的制約,其研究生獎助制度的建設中存在獎助工作不夠精準、缺乏個性、育人功能淡化等問題。
一、西北農(nóng)林院校研究生獎助制度現(xiàn)狀及概況
在研究生教育全面開啟收費的大背景下,建設健全與研究生收費制度配套的獎助制度是高校研究生獎助制度改革的必經(jīng)之路。在《意見》的引導下,由于西北各農(nóng)林院校的基本情況存在差異,獎助制度的改革也各不相同,幾乎“一校一個例”。但是總體而言,研究生獎助制度的中樞功能基本相近,構成了以保障基本、資助貧困、獎勵優(yōu)秀與按勞計酬這四個部分為主體的體系框架。以西北某農(nóng)林院校S大學為例,其獎助制度的改革包括獎學金和助學金兩個部分。助學金制度主要包含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三助一輔”崗位津貼、經(jīng)濟困難研究生補助共四項內(nèi)容。獎學金制度主要包含國家獎學金、學業(yè)獎學金、熱愛S大學獎學金、出國留學獎學金以及其他社會類獎學金等多項內(nèi)容。
(一)助學金制度
1. 國家助學金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學校將原有的研究生普通獎學金改革為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用于研究生的基本生活補助。國家助學金的范圍定義為“非定向就業(yè)”錄取類別的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獎助標準為每人1800元/月,碩士研究生獎助標準為每人1000元/月,均按月發(fā)放。
2. 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和輔導員(即“三助一輔”)的崗位津貼制度
學校為檔案轉(zhuǎn)入本校的全脫產(chǎn)學習全日制在讀研究生提供“三助一輔”崗位津貼。助研崗位津貼由導師或課題組科研項目經(jīng)費支出,原則上不超過1000元。助管、助教每周應承擔10-15小時的工作量,崗位津貼由各用人單位承擔(具體按實際在崗時間、考核情況發(fā)放),正常標準為:碩士生每人400元/月,博士生每人600元/月。輔導員崗位津貼除根據(jù)學校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及標準發(fā)放外,用人單位還應酌情給予補貼。
3. 國家助學貸款
是由政府主導、金融機構提供的,面向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信用助學貸款。包括生源地助學貸款與校園地助學貸款兩類,是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籌集學費和住宿費的主要渠道。為此S大學制定了國家助學貸款的具體實施辦法,切實保證符合條件的研究生能夠及時申請并獲得助學貸款,全力推進教育精準脫貧,“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失學”。
4. 經(jīng)濟困難研究生補助制度
針對某些經(jīng)濟困難的研究生的情況,實施臨時困難補助、特困補助以及學費“緩交或減免”,用于幫助經(jīng)濟困難的研究生解決暫時性問題,確保經(jīng)濟特別困難的優(yōu)秀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yè)。
(二)獎學金制度
1. 國家獎學金
獎勵學業(yè)成績優(yōu)異、科研成果突出、綜合素質(zhì)強的全日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獎勵標準為博士每生3萬元/年,碩士每生2萬元/年。
2. 學業(yè)獎學金
適用于品學兼優(yōu)的全日制“非定向就業(yè)”研究生,獎勵和支持其更好地完成學業(yè)。博士研究生學業(yè)獎學金一等獎每生15000元/年、二等獎每生10000元/年、三等獎每生7000元/年;碩士研究生學業(yè)獎學金一等獎每生10000元/年、二等獎每生7000元/年、三等獎每生3000元/年。獎勵人數(shù)比例原則上均為一等獎10%、二等獎20%、三等獎30%,適用于研究生二、三年級學生。(因一年級學生無學業(yè)成績、科研成果等評審指標,故以報考志愿作為評審條件,第一志愿報考本校的學生且符合申請條件按照學業(yè)獎學金二等獎進行發(fā)放。)
3. 熱愛S大學獎學金
旨在加強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選拔,提高研究生招生質(zhì)量,吸引廣大考生。僅可由當年入學的第一志愿全日制研究生申請,適用于學習成績優(yōu)異、有科研潛力、綜合素質(zhì)好的新生。博士研究生12000元/人,碩士研究生10000元/人。
4. 出國留學獎學金
學校每年獎助一定比例的優(yōu)秀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出國留學、訪學或繼續(xù)攻讀學位。碩士研究生出國留學最高獎學金3萬元/人,博士研究生出國留學最高獎學金5萬元/人。
5. 社會類獎學金
作為國家與學校獎學金的有力補充,可加強對研究生的經(jīng)濟資助,在協(xié)同育人等方面也存在重要意義。
二、西北農(nóng)林院校研究生獎助制度存在問題與分析
措施是體系的骨骼和肌肉,而具體的實施細則是其血液與神經(jīng),是確保獎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實的靈魂與關鍵。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對研究生獎助制度在研究生綜合教育及資助管理的改革進程中的作用機制進行分析與研究。
S大學的研究生獎助制度本身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西北地區(qū)農(nóng)林高校研究生獎助制度的大致情況。總體而言,西北農(nóng)林院校已經(jīng)建立了較為合理科學、覆蓋面廣的獎助制度;但從微觀角度探究,西北農(nóng)林院校研究生獎助制度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經(jīng)費來源單一、不均衡
國家經(jīng)費支持、地方財政投入、學校自籌資金、研究生學費收入等是西北農(nóng)林院校研究生獎助學金的主要來源。與其他發(fā)達地區(qū)的高校相比,地方財政投入與社會企業(yè)的捐贈數(shù)量相對較少,獎助資金來源渠道較為單一。美國經(jīng)濟學家D·約翰斯通曾經(jīng)在提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中指出,國家、社會、企業(yè)、學校、家庭甚至學生個人均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高等教育的成本也應由這些受益者共同承擔。因而高等教育與義務教育不同,其成本需要社會各界來共同承擔。
國外發(fā)達國家的高校研究生擁有主體多樣的獎助資金來源,且社會資助在其獎助學金中所占比例非??捎^;而在我國,除國家及地方政府的財政投入、研究生學費收入這兩大主要資金來源外,各大院校的自籌資金與社會捐贈資金的數(shù)額所占比例均較低。不僅如此,獎助學金在名牌高校和普通院校、發(fā)達地區(qū)和欠發(fā)達地區(qū)、理工科技院校和人文社科院校間都存在較大差距。這些差距進一步加劇了不同院校在教育資源獲取時的不均衡,致使各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學術發(fā)展、教育管理質(zhì)量等綜合發(fā)展水平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二)獎助制度存在一定的完善空間
西北農(nóng)林院校已經(jīng)建立了較為合理的研究生獎助制度,但仍有一定的完善空間。1. 某些獎助學金之間存在重疊內(nèi)容,導致獎助學金被部分研究生壟斷,縮小了其覆蓋范圍。2. 研究生助研、助管、助教及輔導員等崗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fā)與利用。作為按勞計酬的重要方式,其崗位津貼較低,潛力沒有得到充分挖掘,使得研究生的積極性大打折扣,因而“三助一輔”沒有成為廣大研究生得到鍛煉、獲得補貼的重要方式,而淪落為獎助學金的補充措施。3. 國家助學貸款存在滯后性,存在不足以支撐某些專業(yè)學位研究生高學費的情況,且在現(xiàn)有的獎助學金大普及、易獲得的情況下,鑒于手續(xù)繁瑣復雜、個人信用調(diào)查、后續(xù)還款能力有限等各種原因,助學貸款往往不是貧困研究生獲得學習資金的首要選擇。
(三)獎助標準與評選方式缺乏規(guī)范
規(guī)范獎助項目的設置、評定標準與評選方式對完善獎助制度具有重要意義。獎助制度作為高校研究生獎助中最重要的一項政策和措施,在實施中存在著較大的缺陷,對獎助的效果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1. 當選拔工作放到基層培養(yǎng)單位時,選拔結(jié)果往往偏重于科研成果較多的研究生,過度強調(diào)科研數(shù)量或?qū)W生工作貢獻,往往忽視了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家庭困難情況等方面。2. 指標量化不完善,例如研究成果中需量化的指標存在工程大、難度高等問題,涉及到不同學科、等級、類型,而不合理的依據(jù)及量化標準不僅無法體現(xiàn)出獎學金對優(yōu)秀研究生的教育培養(yǎng),反而會惡化研究生群體間的科研氛圍與人文環(huán)境。3. 部分評選指標失效,如“道德品質(zhì)”等評價標準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且很難具體量化,無法客觀地反映出研究生個體的綜合素質(zhì)及真實情況。4. 不同指標的內(nèi)涵存在較大差異,量化后的加權或總和會凸顯它們之間的潛在沖突,把不具有可比性的各個指標放在同一框架內(nèi)進行評價、對比缺乏合理性,平衡各種關系的制度安排反而增加了評獎難度,激發(fā)了內(nèi)在矛盾。5. 雖然各種獎學金的覆蓋范圍較廣,但還存在提升空間,普通獎學金金額較低、高等獎學金數(shù)量較少等原因使得研究生獎助制度所起的作用有限。6. 某些社會類獎助學金的評選方式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與臨時性,缺乏科學個性、精細有效的政策規(guī)范和流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