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宏
五十年前,我是兒童,天天過兒童節(jié)。而今已成了老頑童,只能捋著銀白色胡須看著孫子們過兒童節(jié)。
我的孩提時代是從打杠、滾鐵環(huán)、疊三角板開始的,一玩就是一天。那無拘無束的過癮勁兒,歡死個人……
打跤水
我的孩提時光,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到白龍江淺水灣去游泳。在游泳中學會鳧水和打撂把子,盡管水是渾黃的泥湯子,但卻興致很高。玩半大天沒有疲乏和困倦,經(jīng)常渾水順著前頭皮、眼睛、耳朵、鼻子往下淌,本能地合緊嘴,眼睛閉實,那嗆人的泥水,怎么也入不到口腔、鼻腔和眼睛里去。常常頭一甩,雙手抹幾把臉,就又投入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玩耍游戲中去了。
滾鐵環(huán)
簡單的是用柔韌度強的藤條曲一個圓圈,用細鐵絲扎一個滾圈的套桿,在空曠的土地一圈又一圈地滾起來。后來,玩伴們嫌藤條在運動中易斷易折,便千方百計偷、搶、要,在大人那里弄來鐵絲,從套桿到鐵圈全用鐵絲扎好,排隊比賽滾鐵圈。過了些日子,一個有勢的孩子拿來鋼筋做成的鐵環(huán),環(huán)上還拴了些細鐵絲做成的小環(huán),鐵環(huán)滾起時發(fā)出金屬碰撞清脆的聲響。于是,又通過各種手段先后弄齊了五顏六色的粗細不等的鐵環(huán),在學校門前和孩子玩耍的聚集區(qū),我們幾個玩伴一溜兒排開把叮當作響的鐵環(huán)滾起來。在大家投來驚訝、贊揚、羨慕的眼光里,我們小小的心里收獲了成功、氣派、有架勢、有整齊劃一的團隊精神和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雄渾豪邁……
撈泥鰍
作為水族世界的一員,泥鰍往往與魚、蝦、鱉、蛙同為水里生物鏈條,故而作為網(wǎng)、笊、罩這些工具。往往在抓到魚的同時就有泥鰍混在其中,有時專抓魚不要它,有時魚、蝦、蛙少時才把它充數(shù)要了。因為泥鰍做菜往往“泥氣”較重,食客很難下咽,只有高級廚師才能做好一道地道的魚類菜供食客品嘗。
拾地蒻
地蒻作為雨水和地、草等混合而生的一種特殊菜品,只有在下雨或雨后山坡上才有。記得小時候跟上大人在雨剛下過的山坡上去撿拾地坡上的地蒻,它光滑弱小并與牲畜踩斷的雜草、牛糞、羊糞蛋蛋、小石頭混在一起。只有細心才能撿拾到它,否則手指里的地蒻,同時還有其他不能要的東西。每次用手提籠子拾半籠子地蒻,回來后先挑揀去其他雜物,再反復洗淘,然后把亮晶晶的地蒻放在篩子里控干水,配些調(diào)料、蘿卜、豆腐等,與蔥、姜和成餡,包餃子、包子等吃,因為做一次不容易,往往很快等不到第二次就全吃完了。今天想起來吃地蒻的飯,仍然覺得嘴角掛著油漬漬的香味。
打
那年月,最能隨便就地玩兒的就是幾個玩伴一時興起,撿幾塊石頭或半截磚頭支起來,另一個玩伴用手甩打支起來的石頭或磚頭,美其名曰:“打”。這種游戲快捷盡興,可有時掌握不好會傷了自己的手腳,我的左手拇指指甲蓋就是被對方玩伴所傷。
抓 魚
那會兒小,膽子愣大,跟在大人身后齊腰深的水里,學著用罩扣魚,腿兒、手、小腳丫常常被水里螞蟥、蚊蟲叮咬。但往往只要看到扣到的魚鱗甲亮閃閃地在小背婁里跳躍時,就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體內(nèi)鼓搗著我。一天下來,十多斤二兩三兩甚至半斤大的魚就收入我的家伙什里?;丶液?,大人高興、我高興。眼看著臉盆里的魚也蹦在地上亂翻騰,這時,我就央求大人先不宰殺它,留它在臉盆里蹦幾天再說。這樣以來,我又快樂地與它們玩了幾天。
捉黃鱔
在稻子秧苗才長到不足一尺的時候,我們幾個玩伴跑到稻田地埂兩邊,搜尋黃鱔出入巢穴。只要見到一個水洞,既用手指或腳趾朝水洞不停地擠壓渾水。用不上三分鐘,黃鱔因水渾嗆鼻而不得不退出巢穴。這時,地埂另一邊玩伴在黃鱔還不知就里時既用手折疊把黃鱔抓到手。我倆人大半天能抓二十多條,足夠美味改善生活。但是抓黃鱔往往要防備周邊水蛇凌波仙子般竄來漂去,認不清它會反咬你一口。
揪苜蓿
初春時節(jié),正是四至接新菜蔬少的時候,我們玩伴在外出玩耍時,有意識受大人請托留意路邊、地埂邊上有無野菜。尤其那才露嫩芽尖尖的苜蓿菜,本來苜蓿菜是喂牛、驢、羊等家畜的上好青飼料??赡切┠晡覀円粋€春季都要揪苜?;厝ハ旅婊虬铔霾顺裕敝淋俎W仙ㄩ_過后為止。它的葉莖雖然不怎么滑溜,還帶有酸澀,但畢竟是綠菜。我幼小的心里對它充滿了敬意和疼愛,每每走在路邊腳下,但凡見到它時,往往不忍心下腳踩踏它,因為它是我們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
責任編輯 閻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