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本
光陰飛馳,歲月如流。1950年7月1日創(chuàng)刊的《新體育》雜志,到今天已經(jīng)是七十華誕了,可喜可賀。
我是1977年4月1日來到《新體育》雜志社的,到1986年2月初調(diào)離,在這里工作了九個年頭。這是中國體育事業(yè)飛速發(fā)展的黃金歲月。1980年6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為紀念《新體育》創(chuàng)刊30周年舉行的大型茶話會,聆聽了譚震林、許德珩副委員長的講話,見到宋慶齡副委員長為《新體育》創(chuàng)刊30周年的題詞:“為了建設祖國和謀取人類幸福作貢獻,必須講強身之道,堅持體育鍛煉。”
1983年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全國運動會上,《新體育》雜志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集體。1985年7月12日,《新體育》創(chuàng)刊35周年慶祝大會在北京政協(xié)禮堂舉行,宋任窮、朱學范、嚴濟慈、王首道等國家領導人到會祝賀,國家體委授予《新體育》雜志社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不久,《新體育》又被《北京晚報》讀者評為最佳雜志之一。在1984——1985年我任《新體育》經(jīng)理部負責人期間,在同志們的幫助下,創(chuàng)造了《新體育》雜志四種刊物發(fā)行量的歷史最高。其中《新體育》1984年平均發(fā)行量120.3萬冊,1985年第9期達到156萬冊,發(fā)行世界44個國家和地區(qū);《武術健身》發(fā)行198萬冊;《健康之友》發(fā)行56萬冊;《圍棋天地》發(fā)行18萬冊。這的確令人鼓舞和振奮,是《新體育》雜志的驕傲。
上世紀80年代,編委會在開會研究問題。
1974年4月1日,我由部隊轉業(yè)踏進《新體育》雜志社的大門。當時,《新體育》由裴植擔任總編輯,和黃岡、曹炎、張榮泉組成編委會,下設辦公室、競賽組、評論組、群體組、攝影組。我來以后,《新體育》設立編務組,讓我擔任組長。全組4個人,一位是1952年就來到《新體育》的美術編輯喜棟,一位是設計版面的編輯張鴻燕,還有一位是年紀不大資歷卻很老的校對員汪水菁,每日忙得不可開交。裴植、曹炎幾位老同志不時跑來問寒問暖,我們感到很寬慰。
正在我干得最起勁的時候,群體組組長何煦昭來找我商量:“你對部隊熟悉,我們能不能寫一篇部隊為加強戰(zhàn)備鍛煉身體的稿件?”那還不容易!我聯(lián)系到三十八軍113團,采寫了一篇《鋼刀鋒利戰(zhàn)旗紅——北京某部“鋼八連”指戰(zhàn)員為加強戰(zhàn)備刻苦鍛煉身體的事跡》的長篇通訊,刊登在1977年《新體育》第8期上。
裴植是一位老革命,1917年生人??谷諔?zhàn)爭時期,他曾是晉察冀畫報社的編輯兼后勤股股長,用手中相機宣傳中華民族奮勇抗日的英雄事跡。解放戰(zhàn)爭中,他又跟隨賀龍元帥轉戰(zhàn)大西南。新中國成立,他被調(diào)到團中央。從1956年到1983年,他一直是《新體育》的編委、總編輯。長年來,他把宣傳黨的體育路線、方針政策和我國體育運動的成就,宣傳體育運動的重要作用和體育精神,普及體育科學知識,促進我國體育運動的普及和提高作為自己的職責。他的攝影作品舉不勝舉,毛澤東主席在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上向群眾招手致意的照片就是他拍攝的。
一段時間之后,我感到《新體育》的編輯力量比較過硬,但通聯(lián)工作比較薄弱,要想情況明了,知道讀者心聲,必須上情下達,下情上達。于是,我向裴植總編提出是否能分期分片在全國開幾個通訊員聯(lián)系會議,保證及時與通訊員聯(lián)系。這個建議立即得到了他的應允,他還要親自去。臨行前,他叮囑我們不要打電話通知接站,下火車后自己坐公共汽車去?;疖囋诖筮B站停下,大家在人堆里擠著,我上前一步去接他手中的行李包,要幫他提著。他執(zhí)意不肯,說“自己來,我能行”。我有些不忍心,他比我年長25歲,可我又拗不過他。
參加座談會的有省體委宣傳處長和《新體育》老通訊員共七人。大家暢所欲言,探討《新體育》的報道方向、宣傳思想、改進意見。座談會開得非常成功,大家一致認為這樣的溝通方式好,應該堅持下去。
座談會要結束時,大連市體委好不容易從蘋果園里買來了100斤紅香蕉蘋果,要分給大家。裴植立即叮囑我說:“這蘋果我們?nèi)齻€人一個不要吃,讓三個省的同志拿走,但要付錢,不能讓大連市體委出錢?!?/p>
這件事不大,但讓我牢記一生。我雖然與裴植接觸的時間很短,但他的優(yōu)良作風和高尚品格深深教育了我,是我的一面鏡子。我以他為榜樣,常常拂拭塵瑕,可以自豪地敞開心扉給人看。
2017年,老總編裴植安祥地走了,享年97歲。他永遠是我敬重的榜樣。
當年,裴植(右一)、郝克強(右二)在體育攝影作品比賽評選現(xiàn)場。
1978年9月在旅順口的合影。二排右二為裴植,二排左一為本文作者。
說起郝克強,這是一位多年來讓我難以忘懷,并成為我心中偶像的老領導。他是《新體育》的元老,1929年生人,全國解放前就在上海交大辦學運報刊。1950年3月,他從河北良鄉(xiāng)中央團校調(diào)到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組,籌建《新體育》雜志。那時他剛剛20歲出頭,成為《新體育》雜志社唯一的專職編委。來自燕京大學的林啟武、北京大學的管玉珊、北京師范大學的蘇競存、輔仁大學的閻維仁和體總秘書柯犁等都是兼職編委。幾十年來,他對工作嚴肅認真,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心胸坦蕩,寬厚大度,一身正氣,敢于擔當,讓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