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師需要確保語文課程的建設不僅要具備開放性,還要保持活力,這就要求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對教學范圍加以拓展,以便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因此,教師應該緊緊圍繞教材,以之為出發(fā)點完善教學過程,拓展教學范圍,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閱讀課堂的教學思路
語文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致力于創(chuàng)設各類教學情境,在教學中融入教學情感,以便將學生閱讀學習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全面培養(yǎng)學生信心,使之積極、主動地展開閱讀學習。教師可借助先進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語文閱讀知識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激發(fā)出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在新一輪教育改革過程中,新課標明確要求初中教師應當將學生作為日常課堂教學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行為。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的《故鄉(xiāng)》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預設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對文章主題加以概括。此篇文章與初中生實際生活相距較遠,在傳統(tǒng)學習模式中,學生很難主動對文章中心思想加以概括。在拓展寫作背景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優(yōu)先明確學習任務,并讓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等對資料進行查找,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主動查閱過程中可以對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全面理解和掌握,提升其認知能力,感受當年作者看到家鄉(xiāng)時的感慨之情,了解到辛亥革命后我國社會的真實狀況,如此學生便能更容易地理解文章的主題,并且提升學習效率、拓展學習視野。從多年教學實踐經(jīng)驗中可知,對文學著作的全面欣賞往往能夠夯實初中生的情感基礎,并且可以使學生逐漸領悟作品所具備的內涵,進而獲得諸多人生啟示。
除此之外,著作中一般會存在許多豐滿的人物形象以及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將自身感受表達出來,在掌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還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明確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其主動進行閱讀,深入體會文章內涵。新課標還指出初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屬于一種開放式學習模式,教師能夠借助多種類型各異的溝通方式展開教學,使學生逐漸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其中,師生交流互動的增加、小組學習的開展、班級集體互動交流以及同桌相互探討等都能夠有效促使學生主動與他人進行互動學習,這不僅能夠使學生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還有助于培養(yǎng)其合作意識。在日常的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通常能夠學習、掌握越來越多的技能、知識以及方法等,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后續(xù)學習過程中,最終實現(xiàn)延續(xù)練習。
二、實現(xiàn)閱讀課堂的有效拓展策略
對于廣大初中教師而言,備課的主要目的是確保順利開展課堂教學,這是完成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重要基礎,同時也可以引導初中生展開更加合理的課前預習。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的《散步》一課時,語文教師需要充分重視,對于閱讀教學而言,合理的學習目標往往是課前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應該在新課標指導下按照三維目標來確定此篇文章的學習目標,同時掌握作者寫作意圖,深度分析文本內容。
對于初中生而言,預習此課的主要目標應當包含:學生需要掌握本課文章所欲抒發(fā)的情感、含有的意蘊以及表達的情趣;結合文章獨有的優(yōu)美語言,對學生朗誦以及閱讀能力進行鍛煉;引導學生明確作者寫作的主要意圖,讓學生逐漸感悟生命,引發(fā)其對于生命的敬畏心;結合讀寫方式,輔助學生對文中語言含義進行揣摩,使之能夠掌握運用語言的方式方法。預習工作對于學生而言極為重要,因為學生若想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應事先對文本內容展開深入了解,進而提升初中生自主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借助科學方法展開預習,以便提升預習的效果,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主動查找資料:在正式學習前,語文教師應為學生布置合適的預習作業(yè),鼓勵其主動查找與文章、作者有關的資料,初步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對文章題材加以區(qū)分和明確,并且借助字典對文中疑難字詞進行標記,以便掃清學生的閱讀障礙。
掌握文章大意: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其關鍵目標便是幫助學生初步理解整篇文章。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對文章進行閱讀后,主動將各個自然段標記出來,同時按照邏輯思維進行整體分段,將每段的大意歸納出來,在對文章內容有所理解的前提下,對作者寫作意圖進行初步理解。
對整體文章進行回顧: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通讀全文后對文章展開回顧,對課文語言進行深入理解,掌握文章表達的對生命的感悟,并理解作者隱藏的思想感情,同時將蘊含作者感情的詞、句標記出來。
三、采用有效課堂導入語
對于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效果而言,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除了可以將初中生的閱讀興趣、動機充分激發(fā)出來,更能夠提升其主觀能動性。依然以課文《散步》為例,在正式開課前,教師應該采用最有效的導入方式,比如:本篇文章?lián)碛袃?yōu)美的文字、語言以及豐富的寓意內涵,作者以極短的篇幅抒發(fā)了自身對于生命的贊美之情。同學們,大家在閱讀此文后便可以體會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情感,更能夠在閱讀之后明確生命、親情與人性之間的重要關系。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適當拓展寫作背景,對新課進行導入。此方法多適用于與學生實際生活相對較遠、理解較為困難的文本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拓展寫作背景及相關資料的方式幫助學生展開學習,如此便可以使其對文章內涵、情感等進行更精準的理解,并且擁有深刻的情感體驗。語文教師除了可以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授知識,也可以在課后為學生展開知識拓展,即有效布置課后作業(yè),其主要目的除了幫助學生鞏固當天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且拓展其知識視野。新課標要求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確保作業(yè)形式具有多樣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并且引導其主動參與到各種課后拓展學習活動當中。這種創(chuàng)新的作業(yè)布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逐漸消除對語文知識的為難心理和枯燥情緒,更能夠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熱情,進而使教師的教學質量、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又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的《桃花源記》一課后,教師便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因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分析、對文言文知識進行積累時,能夠明顯感受到學生對文章進行分析的時候非常向往文中描繪的桃花源景象,并且表達出了自身的喜愛之情,教師便可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在課后通過多種方式收集自身認為較好的文章,在自主閱讀后對文章情感進行分析,將心得體會分享到班級QQ群或者微信群中。
總體而言,初中語文教師若想順利構建良好的閱讀課堂,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思維進行全面創(chuàng)新,更新教學手段,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最有效的教學理論對學生展開指導,進而對閱讀課堂加以拓展,以便幫助學生提升自身語文境界和閱讀素養(yǎng),最終為學生實現(xiàn)高效學習夯實基礎。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唐山鎮(zhèn)中學(25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