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曉霞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社會的日益進步,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積累語文知識,發(fā)展語文情感,提高文學素養(yǎng),是初中語文學習的核心內(nèi)容,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人們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有了改變。如何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改進課堂教學模式,牢記新課程改革理念,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是目前每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質(zhì)量
語文既是文學科目,又是社會科目,是一門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觀察社會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教學要求相比,語文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更加注重學生的形象思維。語文課本就像豐富的博物館,里面有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異域的風土人情,有人間的世態(tài)炎涼,還有風雨之后的彩虹……語文教學能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在普及知識的同時,還滲透了許多道理。在新課程改革中“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指引下,語文學科身為一門幫助學生從人文角度認識世界的學科,既要傳授語文知識和技能,又要教會學生做人。
一、問題導學法
所謂問題導學法,就是在課堂伊始,教師指出與課本講授相關的現(xiàn)象,設置與主題相關的問題,在進入正式授課內(nèi)容前就讓學生開始動腦,參與課堂互動,以便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筆者認為,教師設置的問題不能太簡單,因為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思維,也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太簡單的問題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教師把導學問題設置得太難,學生不能及時做出反應和回答,會使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降低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導致教學目標與教學意圖南轅北轍。
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然后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列舉出每個季節(jié)特有的景色和具有象征意義的景物。這樣一來,教師就能比較自然地引入教學內(nèi)容。當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教師要快速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到自然銜接,以保證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問題為鏈接,注意問題難易結合,較難的問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模式,拔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深入思考的習慣;較易的問題有助于學生放松腦部,提升學習的自信心,保證思考不斷線。
二、情景導學法
情景導學法是指教師在正式講課前,設置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情景,將學生引入課堂,以確保正式講解課文內(nèi)容時不顯得突兀。與問題導學法相比,情景導學法更有利于教師發(fā)揮,因為情景導學法在設計上不局限于生活中的情景,還基于初中生的思考能力和吸收能力,教師設計的情景可以是哲學道理、趣味故事,也可以是一則語言,甚至可以是一道答案不唯一的開放性問題。多種多樣的情景有利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為教師施展教學才能提供了平臺,在實踐中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情景導學法與問題導學法大體相似,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在開展情景導學法時,教師要注意課堂設計首尾呼應,即在課堂正式授課內(nèi)容結束后,教師要回到課堂設計的情景中,保證課堂教學的完整性,以便學生回味整節(jié)課的知識。然后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展開拓展,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衣》時,教師可以先不急于講解課文,而是讓學生表演一出簡單的話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需要說:“皇帝給了裁縫很多錢,讓裁縫替他做新衣,可做出來的衣服是透明的。于是,裁縫說只有聰明的人才能看見新衣。同學們,你們說裁縫到底有沒有為皇帝做出新衣呢?”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與實踐中,教師要時刻牢記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綜合分析初中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技巧,注重學生生理和心理的成長。初中生正處于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語文是一門人文教育學科,教師要延伸拓展書本內(nèi)容,向?qū)W生傳遞正能量,將教書育人完美融合起來。
參考文獻:
[1]陳仕江.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5(2).
[2]陳孝學.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2).
[3]王瑞軍.語文教學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城關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