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珊珊 封靜
摘 要:圍繞青年學員就愛國主義、政治觀點以及道德準則等方面的問題,在思政課當中如何進行引導。主線從愛國主義教育引起,主要不講為什么要愛國,而是怎樣去愛國、在愛國的問題上有哪些認識問題。
關鍵詞:青年學員;愛國主義;教育
1 對于青年學員來說,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體現(xiàn)
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永恒的主題。如何理解愛國主義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教科書里面,關于愛國主義的經(jīng)典闡釋、為什么要進行愛國主義等問題,在理論上闡釋的非常清楚了,教育工作者也不愿意做現(xiàn)有觀點的搬運工或者傳聲筒。根據(jù)我們的教育工作經(jīng)歷和理論研究,過去人們講起愛國主義,人們總感覺這里面的“宏觀的”東西多、“微觀的”東西少;“政治的”東西多、“人情的”東西少;“剛性的”東西多、“柔性的”東西少;“理性的”東西多,“感性的”東西少。如果我們挖掘一下“愛國主義”的內(nèi)涵或者本質(zhì)的話,它就是一種或者首先是個人對于國家、民族的一種認同感和情感。
愛國主義其實就是個人或集體對于國家、民族的認知——認同——“忠誠”的過程。打個比方,就像學生對母校的情感一樣:你自己可能對于它會抱怨、批評,但是絕對不允許別人對它說三道四。那種時刻盼望自己的母校越走越差的人雖然會有,但絕對是“另類”。同樣,作為一種情感的、一種態(tài)度的愛國主義,實際上就是作為個體的“我”,對于自己祖國( 生我養(yǎng)我、同根同脈、生生不息、世代相傳的土地、文化、血脈 )的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認同、一種油然而生的熱愛、一種無法擺脫的歸屬和依賴。
這種愛國主義的情感究竟會有什么樣作用呢?筆者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一方面,當國家、民族處于危難之際或者遭遇嚴重的災難的逆境中,起到一種振奮精神、產(chǎn)生動力的作用;另一方面,當自己的祖國經(jīng)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今昔對比、中外對比)油然而生的一種民族自信息和自豪感。這種精神上所產(chǎn)生的力量有的時候也是巨大的。
關于愛國主義教育,就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祖國(其實祖國既可以是現(xiàn)實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僅從生物意義上的人都會產(chǎn)生一種對于自己祖國的依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說愛國主義可以看成是一種本能。(人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但是從愛國主義教育上來看,它是具有非常明確的指向性的。因為,現(xiàn)實中的國家都是現(xiàn)實的、具體的,不存在脫離國家的抽象的“祖國”。而且,愛國主義教育毋庸置疑是必要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非是我國教育特有的,各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那些經(jīng)常指責我們搞愛國主義是狹隘的民族主義的西方國家,自己搞起愛國主義來,有時我們在某些方面還真不如他們。比如,2016年里約奧運會賽場上,美國女子體操選手道格拉斯( Gabby Douglas) 帶領美國隊奪得了女團金牌。這本該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在頒獎禮奏國歌時,Gabby沒有把手放在心口、沒有認真肅穆地望著美國國旗,結(jié)果成為美國網(wǎng)民口誅筆伐的對象。
我們所講的愛國主義教育,一方面是貫穿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面對各個層級的學生開展的;另一方面具有一定儀式感的面向整個社會成員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大學來講,現(xiàn)象的愛國主義教育主要體現(xiàn)理論教育和實踐感悟兩個方面。近年來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和增強對祖國、對民族的認同感總的來說還是取得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2 愛國主義教育的引導方法
愛國主義教育既要在平常、體現(xiàn)潤物細無聲;也要有儀式感,特別是利用特定的時期和場合。新中國成立七十年紀念活動、厲害了我的國,極大地激發(fā)了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對于中國、對于中華民族而言是一種災難,國之殤。但是,從另一個側(cè)面來看,災難無情人有情。我們從目前匯總的情況來看,全國的大學生一是服從命令聽指揮;二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助理抗擊病毒,做志愿者的、捐款捐物的,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謳歌英雄人物與先進事跡、傳播傳遞正能量等方面,體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的風貌。
筆者去過汶川、北川,沒去之前感受還是不深的,看了以后就兩個感覺:一是對于自然的敬畏;二是沒有共產(chǎn)黨、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不可想象的??梢苑e極引導同學們從抗擊病毒戰(zhàn)勝疫情的親身經(jīng)歷中來挖掘、收集和感悟,進一步上升為理性的思考,這樣的愛國主義絕不是空洞的而是充實的。當然,疫情防控中的的確確出現(xiàn)了一些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東西,而這些東西被別有用心的人拿來炒作、放大,來擾亂學生的思維,但是從中央對于不作為人員的處理,也體現(xiàn)我們黨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腐敗現(xiàn)象的查處絕不手軟、絕不留情,更進一步證明了制度的完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所以,我們對學生的教育要引導和謹防兩種情形的出現(xiàn):一是帶著有色眼鏡、放大鏡,有意識屏蔽我們的成就而專門挑選問題并集中、放大;二是看不到問題、看不到現(xiàn)實,教會學生理性愛國。作為教師,不要怕學生說錯話,就怕不知道學生在想什么(思政課絕不是教師自娛自樂的課程),怕面對學生的一些需要引導的觀點不知所措,更怕對于學生的錯誤觀點的自由放任。
愛國主義是一個常講常新的永恒話題,提起愛國主義及愛國主義教育,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題,可以從歷史講到當代,可以從中國講到外國,內(nèi)容豐富、事例鮮活、可歌可泣、源遠流長。一些重要的人物、一些重大的事件、一些重要的場所,已經(jīng)成為不同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素材。